站内检索

戴俊彪:瞄准生命科学,为生物“超能力”建“加速器”
作者:姜天海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20日

 

 

  2018年11月19日,被誉为我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的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第十一届颁奖典礼举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筹)副所长戴俊彪研究员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作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委托第三方对全国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进行综合评价位列第四名。该奖设立以来,先后有12位获奖者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俊彪主要从事表观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研究,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11年获得该机构颁发的Albert ehninger研究奖。

  目前,戴俊彪实验室已经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2008年他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论文被选作封面文章。2017年3月,他与国际合作团队在《科学》杂志上以封面专刊同期发表了五篇论文,其中1篇为唯一通讯作者。该成果入选2017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技进展十大新闻,被认为是合成生物学上的一个里程碑。

  短短一年后,2018年5月,《自然·通讯》以专刊形式七篇齐发,聚焦中英美德四国科研团队在合成酵母菌株应用的重大突破。戴俊彪课题组和英国曼彻斯特大成酵母菌应用于工业生物技术的多个关键技术难点。

  他们基于合成的酵母菌株,开发了一系列的技术体系用于外源代谢途径优化、底盘细胞适配以及菌株耐受性提升等,全面提升了目标产物的产量。这几项技术的结合有望为合成酵母菌株的工业应用插上腾飞的双翼,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酿酒酵母是目前工业生产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微生物,在酶、食品、药品、商用化学品以及能源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在现阶段,针对某一目标产物实现外源代谢途径和底盘细胞的最优化和相互适配的过程极其复杂,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研发投入才可能获得具有产业化价值的产量。现在,团队利用合成酵母的这一“超能力”可为这一问题提供更为直接简便的解决方案。

  他们所组建的高效“进化加速器”,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实现自然界中需要漫长的时间(可长达上亿年)才能完成的性状进化过程。这项技术有望通过与代谢工程结合,加速高附加值化学品、天然产物、抗生素等的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