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农业绿色发展要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
作者:韩爱青 发表时间:2019年05月09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与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级农业部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如今的农业绿色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机遇和对策呢?全国农业展览馆刘北桦馆长曾在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展计划司负责农业绿色发展工作,2015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均是由他与一众专家共同起草的,对农业绿色发展颇有研究。

  他认为,面对乡村振兴总要求,国民需要优质农产品。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农业资源先天不足、观念落后、方式粗放,环境污染向农村农业扩散,土壤污染不可逆的挑战。要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农业绿色发展要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

  《高科技与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大环境如何?

  刘北桦:首先从大的环境来讲,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国家的发展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一届政府执政时期,整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召开了38次专题研究会,其中有20次都在研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问题。

  当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把相关工作都分解成各个部分去研究和落实,都是倒排的时间点。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起草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第一次提到了农业今后的发展和持续的方向。

  在十九大前夕,又根据中央的要求,我们起草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这个文件时,给予了高度评价,说这是农业发展观一场深刻的革命。应该说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把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高科技与产业化》:如今,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有怎样的机遇?

  刘北桦:从整个经济发展来讲,绿色发展成为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十九大报告也提出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美好生活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过去人们是想办法怎么吃饱肚子,吃到更丰富的农产品,而现在更多的是要吃到优质的农产品。这也迫使我们向绿色方面走,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同时打造田园风光,更加注重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国家农业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连续六年,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1.2亿公斤,而且稳定在这个水平线上,同时农业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考核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也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灌溉率超过52%、科技贡献率达到57%、良种率为96%,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65%、加工转化率为60%。过去农业生产就是靠天吃饭,现在则是旱涝保收,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保证粮食产量。在生产模式上,过去农民自给自足,现在则是将粮食当成商品来出售。传统的农业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在这种背景下,给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高科技与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刘北桦:我认为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是我们资源先天不足。按照人均占有量,无论是水资源还是耕地资源,中国都是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国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8%,水资源占有量只是世界的6%,分布也极其不平衡,北方缺水,南方水量比较充足。夏天雨水多,冬天基本上没有水。这些对农业生产而言,先天条件不足。

  第二个挑战是改革开放这些年我国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华北地区年复一年种小麦,结果地面出现了12平方公里的大漏斗区,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超载已达60%。这些严重的生态灾难,影响了未来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土壤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而土壤一旦被污染,目前国际上也没有好的办法治理,基本是不可逆的。报纸上曝光比较多的是湖南湘江流域,土壤被污染后,国家也一直在利用专项资金治理,但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在农业方面,大部分农民的生产方式还是粗放型的,不养地,习惯于使用化肥,不愿意用有机肥,嫌效果慢,基本上采取一种掠夺性的种植方式。

  第三个挑战是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率只有50%,大水漫灌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很常见。再就是生物资源利用的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号召在渔业生产的淡季也要生产出高质量高产率的号召下,渔民在鱼的产卵季节把整个舟山群岛附近的黄花鱼抄了个底,现在黄花鱼数量已经非常少了,这种对生态毁灭性的打击相当严重。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也不合理,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但现在粮食主产地实际上在北方。大米、玉米、小麦三大作物,都来自北方。南方的水网地区粮食产量在逐渐下降,前些年还大量搞养殖,导致水域污染很严重,但又要把北方的玉米往南方运,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往绿色上走,就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高科技与产业化》:面对困难和挑战,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首要应解决什么问题?

  刘北桦:我认为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很重要。大家可能觉得,现在说这个问题似乎有点过时了,但从我调研的情况看,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正确转变思想观念。中国农业农村部从去年开始推广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区,从全国筛选出来将近四十个示范区,可实地考察时发现,各地在发展理念上还需很长的一个转变过程。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各级领导在指导当地政府产业发展方向时一定要树立一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这也是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一个很核心的内容——人和自然是一个共同的生命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样才能非常自如地运用自然规律,少走弯路,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还有就是少一点“人定胜天”的想法。从前我们可能在这方面强调过多了,成为世人一种情怀,但在真正工作中还是少一点这样的思想。人不是自然界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界的参与者、调控者。要站在这么一个角度,人和自然要趋于一体化、共生和谐。

  全国农业展览馆刚举办了一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览,展期为三个月,展品是通过各种评选,最终选出来的91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代表。这些文化遗产实际上都有一个共性——其所在地的农业生态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像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哈尼梯田、北京京西稻产区、浙江的桑基鱼塘等,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看,这是我们在推进农业生态文明过程中的一个小成果。

  《高科技与产业化》:除了树立正确的理念,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我们还应该做点什么?

  刘北桦:“发展和保护相统一”这个思想就是要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际在很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地,仍然保留了原生态的生态系统。在绿色发展中,我们要做以下四项工作:一是优化农业的主体功能区和空间布局。通过农业的空间、城市空间以及生态空间使农业空间合理化。二是要强化、保护和节约。三是要对产地环境进行治理,严防工业环境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四是保护和修复农业生态系统,打造优美的田园风光,保护草原和水生生物。

  围绕这四个大方面,从政府层面上要做好四项工作:第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源环境生态监测体系。任何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监测。两年前,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我们曾经试着给河北地区做过这样的监测,结果出来以后,发现绝大多数的资源都是超负荷的状态。以后可能更多是要利用这个结果去调整资源的利用。

  第二个要建立补贴机制。现在我国已经开始探索休耕农作,即给东北地区的大豆和玉米种植户“休耕农作”期进行补贴,今后还会扩展到其他领域。

  第三个是农业科技。我国现在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科技储备不够。科学技术集成不够,农业机械水平上不去。最简单的一个秸秆还田,大马力拖拉机都没有,整体成本就要高得多。

  第四就是健全法律体系。我国应围绕低碳经济,形成一个节约消费的理念,即“光盘行动”,这样才能使我国农业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

>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