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宁波汽车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
作者:宁波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 发表时间:2014年08月14日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具有产业高度集聚、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条完善、服务配套完备、综合效益突出等特点。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在政府大力支持及企业自身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当前,应充分利用宁波工业转型的有利契机,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培育升级。根据前期的研究,通过以下七个方面提出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路径。

  明确重点发展方向

  推进整车企业引领发展

  依托宁波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产业基地,以国内外大型汽车集团为招商对象,积极引进整车项目,进一步完善整车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延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把握乘用车消费需求提升,积极推进吉利汽车集团、大众汽车杭州湾新区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发挥宁波在医疗救护车、环卫设备上的优势,鼓励改装车、专用车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以杭州湾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商用车企业合资合作,实现宁波地区商用车生产的发展;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契机,重点加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引进建设。

  强化零部件企业的配套

  充分利用宁波工业调结构促转型的有利契机,重点发展优势零部件产品和核心关键零部件产品,依托宁波市先进模具工业,进一步改善传统优势汽车零部件的工艺水平、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与科技含量,巩固与提升市场占有率;针对发动机系统、变速箱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薄弱环节,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供给能力;以国内主机厂配套市场为主导,大力发展高端车型的一级配套市场,积极进入国内外售后市场;以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为基础,培育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能力、采购物流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构建高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提升集群内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高端现代汽车服务

  紧抓“微笑曲线”两端,着力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汽车服务产业。依托和丰创意广场、宁波研发园等优势资源,大力引进或建立一批汽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检测等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汽车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宁波高度发达的港口、公路等交通网络优势,建设并完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物流服务配套;鼓励支持轿辰集团、宁兴汽车、中基股份等汽车销售骨干企业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建设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服务;举办各类车迷会、高峰论坛以及汽车赛事,形成特色化、品牌化的汽车会展和博览文化;进一步规范二手车交易、汽车租赁、汽车金融和保险、汽车装潢美容等服务业态,鼓励有条件的汽车服务企业建立连锁机构。

  集聚高端产业要素

  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研究制定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紧缺人才目录,提高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的针对性;建立完善行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选引留用”发展机制及工作体系,依托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加速人才引进;鼓励本地高校科研院所设置汽车相关专业、发展汽车相关学科,批量培养高水平高学历专业人才;与高校院所及培训机构合作推出针对企业家、管理人员以及产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工程实训等,多层次全方位提升行业专业技术水平;强化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安置等生活配套,建立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推进金融产业资本融合

  依托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多层次的财政引导体系,支持风险投资机构、私募股权基金等通过组建投资公司、参股、并购等多元化方式投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导集群内企业运用联合融资、大企业担保融资、园区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政企共建的集群式融资体系;积极发掘、培育上市企业资源及服务资源,支持集群内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为龙头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及行业兼并重组提供过桥资金等系列金融支持,以金融产业资本融合提升产业主导权。

  强化技术创新驱动

  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平台

  应需设立针对宁波汽车及零部件集群发展的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先进设备技术、高端零部件规模化制造技术等高水平技术改造服务;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或承建一批省级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建立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要集聚区设立有关技术转移、技术开发、检验检测、节能降耗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技术服务功能。积极引进与鼓励国内外知名整车制造企业在宁波成立汽车研究院,并研究由政府牵头成立汽车柔性研究院,搭建行业研究平台。

  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

  重点支持企业围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轿车、SUV、中高档客车、汽车新型发动机、自动变速系统、底盘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基于国家专项资金投入,组织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汽车及零部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地方财政重点鼓励集群内龙头企业牵头组织产业链技术改造,借助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和装备水平;强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改造基础工作,完善集群内企业技术改造管理体制,建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改造长效机制。

  组织一批科技项目攻关

  突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集成能力,重点攻关突破整车集成开发技术、先进的动力总成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鼓励集群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充分整合产业资源,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实现技术向中小企业扩散;强化前沿性、基础性、公共性项目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增强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深入实施专利标准战略,结合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特色,引导先进动力装置、自动变速系统等重点领域强化自主知识产权,鼓励支持重点企业以知识产权立企;鼓励支持集群内企业吸收并创新技术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构建专利群及专利池,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经营及知识产权管理;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代理、评估、推介、咨询、策划等中介机构,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积极提供专利信息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引导企业运用专利检索分析和专利申请等手段,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支持集群内企业将自有先进技术成果制定成企业标准,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各类技术标准的起草与制定。

  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组织实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工程,健全重大科技成果发现、筛选机制,建立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服务的市县(市区)联动机制;支持建设重大项目投融资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加强对国家重大专项的配套和宁波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支持,扶持引导民营、外资资本参与创新成果转化;通过首购、订购、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加速从支持研发为主向支持研发和培育市场环境并重转变。

  完善产业价值链条

  推进产业招商增量进阶

  全面推进汽车研发、设计、检测等环节“补链”招商,整车、高端零部件高端生产领域的“强链”招商,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及高端零部件产业等方面的“建链”招商,实现增量突破;依托市内外各类重点招商平台加大招商力度,着力吸引国内外浙(甬)商人才、技术、资本回归;加快建立以专业人员为主的招商队伍,突出招商选资、招商引智,提高引资质量和有效性,积极引进符合宁波投资引导方向的重大汽车及零部件投资项目;统筹安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招商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资源配置及协同推进机制,推进产业招商进阶发展。

  加快工业投资存量提升

  鼓励支持规模以上企业按照工业投资导向目录加大投资力度,引导企业投资方向;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硬投入”及“软投入”双轮并重,促进工业资本、人力资本与创业创新高效对接;鼓励支持技改性、并购重组性、开发性、创新性、平台性、开放合作性投资,转变工业投资方式;完善重大投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速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汽车及零部件项目储备库建设,基于整车项目整合零部件项目,实现由单个项目谋划向项目群、产业群谋划转变;培育工业投资社会化服务,提高工业投资效率效益。

  强化企业竞合发展

  推进企业协同技术创新

  发挥具有产品集成功能的整车企业以及具有一级配套功能的龙头企业的平台组织作用,以技术集成创新为契机,加快汽车整车企业间、汽车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间的技术同步开发;引导支持企业牵头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以战略联盟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整体协同创新水平;鼓励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为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的协同创新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引导企业供应链本地化

  发挥吉利汽车、大众汽车杭州湾基地的市场牵引功能,引导支持整车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采购体系;全力推进集群内零部件生产企业自身配套能力建设,加强生产能力、研发能力、质量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本地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强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间的协调发展,形成互动互促、共同发展的局面;积极推进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底盘件等核心零部件项目进区建设,构建完善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体系。

  打通链条企业股权纽带

  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内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及业务整合,鼓励其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推动企业规模扩张,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鼓励国内外及宁波本地整车优势企业采用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投资合作等方式,研发生产新型汽车、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增加高端汽车品种及规模;鼓励国内外先进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独立建厂、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宁波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

  提高产业集聚程度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强化以市级规划为重心的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从块状、散点布局向“一主(杭州湾)一副(北仑)多节点(产业基地)”集群发展的空间结构转换;以杭州湾、北仑以及鄞州、江北等地区为发展重点,建设汽车整车及高端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配套功能,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杭州湾新区及北仑依托整车项目,加快供应链、创新链以及信息流、价值流的对接;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及园区统筹管理,推动跨区域创新合作发展,高水平参与市内外竞争与合作。

  统筹安排项目落地资源

  完善产业布局调控政策和产业项目管理,建立完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激励约束机制;统筹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立完善园区产业项目准入制度及退出机制;支持同一产业环节企业专业集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空间集聚,强化产业链协作配套。

  深化基地配套服务建设

  系统谋划重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信息化、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升级与接驳,优化汽车及零部件集群发展环境;加大宁波各汽车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力度,强化金融、物流、信息、检测、技术、咨询等配套服务功能;建立完善产业集群建设监控数据报送制度,加强各汽车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度考核评价,推进基地建设与集群发展紧密合作。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搭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全市领军型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降耗、管理咨询机构,应需搭建针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标准创制、检测与认证等服务;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完善行业公共服务咨询平台,为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点对点”的精准服务。

  强化枢纽社会组织建设

  依托龙头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及地区产业促进组织等设立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商会、非公募基金会等,壮大枢纽型社会组织力量;扩大枢纽型社会组织产业管理及产业服务功能,积极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品牌整合、公共政策、产业研究、标准制订以及对产品技术创新的研究、交流和推广等方面的作用。

  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发挥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以及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技术转移、科技孵化方面的纽带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等社会资本参与孵化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推进科技中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强化汽车中介机构在行业研究、信息交流、市场开拓、数据统计等领域的作用,不断提升汽车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