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创业者都是集大成者
——访蓝色传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涌
作者:包晓宁 发表时间:2018年05月15日

 

  走进北京上地信息路26号中关村创业大厦,记者立即被挂满一层展示空间介绍国家领导人视察该创新园区的照片,以及一张张“千人计划”引进的海归人才面孔所吸引,这儿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政府对园区的高度重视,以及创新创业的活力。

  在“众创空间”我们采访了关注许久的创新团队——蓝色传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色传感)创始人黄涌,80后,连续创业者,一位充满干劲,从骨子中渗透出不妥协气息的团队带头人。

  脑波技术的新成果

  特约记者:看到你们关于4月1日发布的讯息,蓝色传感已经突破移动化、可穿戴、实时网络化、高性价比“意念打字”技术。这是否意味着脑波技术成果转化又有了新的跨越?

  黄涌:4月1日,按照科技圈的惯例,一些创新公司会发布刚刚突破的新技术成果。

  目前,我们不仅实现了关于群体脑电专注力监测、性格评测等项目,而且已经实现了意识打字(1分钟之内平均输入60个字母)。脑机接口的发展对脑图谱、脑认知、脑康复、信号处理、模式识别、芯片技术、人工智能等各

  个领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也会大大加深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多学科融合的努力,脑机接口必将逐步应用于现实,实现平民化并造福人类。

  脑机接口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核心的学科涉及生物医学工程、认知科学、神经工程、神经科学等。其他学科为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场景的应用需求。

  创业需要素质

  特约记者:作为一位年轻的连续创业者,能谈谈您的创业经历,以及团队建设中的一些记忆犹新的事件吗?

  黄涌:不服输的自己从大四开始就“东跑西颠”地开展创业项目,最早和微软公司合作过kinect,又连续在物联网领域做过众多人机交互及网络化项目。研究生期间,开始专注做脑科学技术,在了解到此领域的价值及挑战之后,怀揣着非常多的“实践”,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组建了蓝色传感,专注于脑传感民用化开发。我们的成员来自物联网、脑电科技领域,例如首席科学家王毅军教授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神经计算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和助理项目科学家,中科院半导体所“千人计划”引进人才。随着公司的渐渐发展,引入了法务和财务方面的投资人股东洪源等,坚实了公司的业务。

  对于高科技创业团队来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把一位位大牛专家高效地组织起来,并让大家保持初心,天真与灵活。团队成员是技术出身,所以难免会保持对理论和数据的执着和完美渴求,有时候可以认为是一种对于市场化阻碍的偏执。过分追逐数据的完美以及理论的无暇,就会影响到技术产业化的进展。所以对于创始人来讲需要在公司战略决策层面上更好地把控。即对产品实践与理论相匹配实施的节奏以及技术迭代时机的选择,这些都需要很高的悟性。

  特约记者:对于连续创业者来说,除了技术本身之外,什么素养对于创业最为重要?

  黄涌:创业者更像一棵松树,要有顽强的精神。最初的种子哪怕在山里石缝中都可以发芽,不畏恶劣的环境,长成参天大树。树长大了,为人倚靠纳凉。

  还有一种素养就是厚积薄发。要不浮夸地做事,如同一本满载知识的《辞海》,沉淀成精华,在某个合适的时机点爆发。对于创业团队来讲,厚积薄发是在过程中对知识、经验以及耐力的积累。正如Google、华为,没有十年甚至几十年时间的经验积累、思想上的沉淀,他们如何在市场上厚积薄发?

  同时,我认为创业者很需要的一种品质是:干一行爱一行。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讲,我个人认为,人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高层面的个人价值实现是一脉相承的,各层次之间的需求是纵向相通的。只有这样,个人的优势以及事业方向的选择,与脚踏实地的实践,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的创业团队从多于10人,到中途曾经成3人团队。这里面需要的更多是

  一种自强,不断激励自己和激励团队剩余的队员。创业公司每个人各管一摊,对于CEO来讲,更多的需要统筹能力。哪一环节缺人了,必须立马补上,补不上的时候,真的需要自己上。在创业这几年间,我的导师,包括我的投资人教会了我看财务报表、搭建股权架构、如何保护脑力成果,还要熟悉人力资源的工作,甚至还要学会如何和投资人沟通。说实话,创业者,都是集大成者。

  从自身出发开辟市场

  特约记者: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蓝色传感如何确立技术和产业方向?

  黄涌:我们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市场,二是从自身出发。两方面相互融通考虑。

  首先要明确市场需要,当需求不明确的时候,深度挖掘市场,同时积极地把握住核心高技术。这方面有点像我们的技术——脑机接口。当然尊重内心,也要听从内心的诉求,认真将自身的优势能力匹配到最合适的市场产业化方向,才能在创业过程中不被外界干扰,顺着既定的目标和不时微调的市场目标前行。

  我们所选定的市场是为社会提供工具化的软硬件设备,提供网络化脑电数据服务,同时深度挖掘并提供面向教育、身份识别、VR和医疗级的应用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网络化的设备,将应用场景中收集到的数据接入到网络中。例如我们将技术应用在儿童教育领域——儿童注意力测评。通过对儿童所佩戴的设备在应用场景中反馈的专注力、放松度等心智行为的数据搜集,进行群体计算,创建与教学质量相匹配的模型。之后数据反馈给学校教师作为提高

  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我们一直深耕的目标市场即移动的、可穿戴的、实时的、网络传感设备的应用市场,将顶级的科研技术做到民用化脑机接口市场。

  特约记者:目前市场上该项技术的竞品有哪些?蓝色传感团队如何做到出类拔萃?

  黄涌:蓝色传感的对标公司包括NueroSky、NueroScan、Emotiv等。

  NueroSky自主研发芯片,推出一款单通道采集前额区域芯片与模块,国内很多公司基于此技术开发应用设备。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的专注力检测、冥想等方面。NueroSky技术优势主要集中在芯片专业化方面,该技术一直引领国际脑电传感行业。对于国内基于此技术进行设备开发的公司来讲,设备迭代也受制于技术来源方。

  另一家公司Emotiv,它们出了两代消费产品,功能较好,目标市场为科研机构、开发者。主要专注于多通道模式的可穿戴传感设备。从消费角度来讲这是目前蓝色传感面临的较大竞品。

  蓝色传感,作为“脑机接口”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公司,二代BCI产品对标NueroScan公司GraelPSGAmp13通道EEG科研设备。二代产品尤其应用于面向虚拟现实或临床应用的实时在线高速率“脑机接口”可穿戴式认知意念打字系统。同时,首推群体网络化移动式BCI解决方案,为群体脑联网脑科学研究提供Outofbox,Easytouse的全新平台与工具。

  后记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团队的韧性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严谨务实,以及在设备试验过程中不断试错、不断校正的自强不息。黄涌,正如许许多多走在创业道路上的创业者、团队引领人,从最初希望站在巨人肩膀上为着某种英雄主义的理想实现而进行技术创新,慢慢开始反思创业项目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对于社会的反哺。思想沉淀的过程也是创业者破茧成长的过程。如黄涌所讲,创业者,都是集大成者。

  黄涌:蓝色传感创始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及中科院管理学院CMBA。物联网-硬件浏览器UIXO架构创始人;OpenWrt全球开发者大会受邀嘉宾;2017中关村年度U30;雏鹰人才。曾任微软Kinect技术支持、WRTnode、遥控家、酷停项目负责人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传感技术、物联网项目经验和公司管理经验。

  蓝色传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无线连接、生物传感和人工智能为技术核心,提供脑机接口(BCI)可穿戴产品研发、脑联网技术应用服务、脑数据平台以及整体解决方案。被列为国家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