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郑炜:主攻光学显微成像,为生物光学制造“透视眼”
作者:姜天海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20日

 

 

  光学是四大经典物理学之一,生物光学是用光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观测、研究及解答生命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炜主要从事的是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研发新的显微镜,我们的显微镜能够看到比头发丝还要细100倍的东西,并且能观察到样品的内部情况,有点类似于“透视眼”。

  但是,光学显微成像领域也面临着如何能够“看得细”和“看得深”两大挑战。经过科研人员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在“看得细”还是“看得深”方面,都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同时具备“看得细”和“看得深”这两项功能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却并不多见。

  为此,郑炜团队成功研发出新型双光子激发的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同时具备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功能和大深度三维成像能力,使光学超分辨成像深度推进至250微米。

  郑炜团队研发的技术提高了光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了所需激光功率,可以对线虫胚胎的发育过程开展长时间、高清晰地三维动态观测。实验中可以观测到,在长达1个小时的连续三维成像过程中,该技术未对线虫胚胎发育造成任何影响,或将对胚胎发育研究产生重要作用。

  目前,郑炜已在《自然方法》《光学通讯》等相关领域知名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引用超过590次,申请发明专利14项,其中10项已被授权,并于今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谈到发论文,他最大的感触是研究的起步阶段的确需要多发论文,但是在论文数量增加的同时也要更重视质量。如果说前期看数量,后期就要看质量,这样才能让更多人记住自己的科研工作。

  谈及深圳先进院,郑炜还记得自己最初印象是院内年轻人较多,开放有活力,技术成果在这里可以很快被共享,甚至实现产业化。在这样的相互包容平台上做科研,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加入深圳先进院之后,郑炜开始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筹建之初,他所在的生物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只有两个人,购买实验仪器的经费也非常紧张,他只好靠借来的设备顺利完成实验,并同时壮大了科研队伍。

  郑炜还提到,做基础研究要坐得住冷板凳,论文的质量是跟冷板凳的时间直接挂钩,没有足够深入的研究,光凭一时兴起是做不出来好成果的。归根结底,论文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阿甘那样,跬步千里,行之久远。

  现在,郑炜团队研发的光声内窥镜正在活体动物进行验证。未来,他希望可以将技术服务于临床医学,或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新技术手段,最终实现产业化。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