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十年如一日将心思放在恐龙和龟上
——专访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学者周长付
作者:廖洋 任波 发表时间:2019年10月28日

 

 

  7月19日,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周长付的国际合作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科研成果,再次引发国内外哺乳动物化石研究话题广泛关注。

  “这是一个十几年对恐龙和龟类感兴趣的人。十几年来,他一直关注远古恐龙和龟类,十几余年如一日潜心专研古脊椎动物”不久前,在2019年度山东省泰山学术论坛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专题会上,主持人这样介绍周长付。

  周长付,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教授,他曾在世界级顶级科技刊物《科学》发表文章1篇,《自然》上发表2篇文章,在其他国外SCI收录期刊上发表20余篇高水平论文,产生了很大学术影响。

  耐心敲击石头是他的爱好

  “耐心”是学生对周长付老师的第一印象,“完全没有教授的架子”山东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2015级的于志琪这样说。

  在野外敲击石头,必然有风吹日晒,在很多人眼中看来,偶尔去几次还比较好玩,但十余年坚持下来恐怕是个难题。但在周长付看来,自己并没有觉得苦,“因为对研究的热爱,所以才会更有耐心去坚持做这件事。”周长付这样告诉记者,研究古生物学最终还是为了了解生物与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现实意义就是对现有生物与生态演变的预测。大家都知道恐龙曾经曾经称霸地球很多年,但为什么会短时期内灭亡,它们之间是怎样演化的、有怎样的生态特征,搞清这些对我们弄明白生命的演化规律有重要的意义,这对于人类自身、对于地球生态演变预测都有科学价值。

  出于这样的想法,周长付一心扑在了化石研究上,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和耐心。资源勘查工程2015级的学生于志琪回忆:“毕业实习的时候,我做的是近鸟龙的标本。之前没有接触过古脊椎动物,也是第一次做研究,有很多不懂的,老师总是很耐心地找标本给我们讲解。论文写出来之后,老师为我们修改的也很认真,甚至标点符号都会帮我们检查修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得知周长付获得泰山学者称号后,于佳琪“觉得很自豪,很为老师高兴”,而即将开始研究生生涯的她表示,以后会继续牢记周老师的教导,仔细谨慎、脚踏实地的严谨做学问。

  发表顶级期刊已发世界关注

  野外敲击石头,但十余年坚持下来恐怕是个难题。

  但是周长付十余年如一年的坚持了一下。

  坚持的寻找自会有惊喜的发现。

  2013年,周长付为首的国际合作团队,在距今约1.64亿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

  在一次野外科考中,他们收到当地百姓的电话,说发现了化石一样的东西。他们随即前往,进行了初步调查采样,并后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

  这个化石离我们有多远,到底是什么生物留下的呢?研究表明,在距今约1.64亿的侏罗纪地层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周长付举例说到,“哺乳型动物就是比哺乳动物更早期的动物,比如类人猿和人比较像,但是它不属于哺乳动物,而是哺乳型动物”。经研究分析,这个动物的精美化石舌骨保存了与现代哺乳动物同样的舌骨构造。这个新发现表明,现代哺乳动物的舌骨构造起源并传承于更为原始的哺乳型动物,打破了人们对于舌骨起源于哺乳动物而不是哺乳型动物的常规科学认识。

  因为现代哺乳动物的舌骨对食物传输和吞咽有关键作用,周长付这样介绍说,“这个发现证明我们人类的每次吞咽都和1.64亿前有关。”正是由于这个发现,论文《新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揭示了哺乳动物舌骨的早期演化》由国际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波恩大学托马斯·马丁教授和耶鲁大学安詹·布拉尔博士等共同合作完成,引起广泛关注,并于2019年7月发表在《科学》杂志。

  据介绍,中生代(也被称作爬行动物时代)距今有2.52亿年至6600万年,在这个远古的年代,哺乳型动物是现代哺乳动物的近亲类群,所以中生代哺乳型动物化石研究是古生物学和生命演化研究的热点。由于舌骨比较脆、比较小、难以保存,所以之前的化石研究中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个领域。

  在发现了“微小柱齿兽”化石后,周长付团队中学术界权威古哺乳动物学家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等都感到非常奇怪,这块化石到底是什么?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证明了这就是哺乳型动物的舌骨,而且构造和现代哺乳动物相同,证明我们“现在每次吞咽都和1.64亿前有关,哺乳动物舌骨出现于哺乳型动物获得咀嚼能力的最早期阶段。

  这是一个开创性的研究。由于以往科学家很少关注到舌骨的研究领域,周长付的团队研究为哺乳动物系统研究舌骨演化课题填补了新空白。

  十年如一日一点点弄清恐龙特征

  弄清楚恐龙为什么会在短时期内灭亡,弄明白这些化石背后的故事,这就是周长付和他的团队每天做的事情。

  一项项研究见证了周长付十余年的耕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0804007),中国辽西早白垩世鹦鹉嘴龙古生生物学及分支演化研究”“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开放课题(113112),辽西热河生物群鹦鹉嘴龙化石的研究”“国土资源部首批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01311120),辽西热河生物群神龙翼龙超科的分类演化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17MD031),中国北方白垩纪早期神龙翼龙超科的化石研究”……

  在周长付看来,参与科研不是目的,取得新的科研发现,才会更有意义。

  周长付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是关于巨龙型类恐龙的研究。在这篇2018年6月发表在中国核心期刊的论文中,这样写到,“热河生物群是白垩纪早期一个重要的世界级化石宝库,已发现大量精美的动植物化石,如带羽毛恐龙,早期鸟类,哺乳动物,以及早期被子植物等门类。”但是“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发现稀少,仅见零星牙齿和部分头后骨架”,而这篇论文的意义就是“在辽西北票小北沟下白垩统义县组发掘出一具近乎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经初步研究,该骨架代表了一个新的巨龙型类恐龙。此外,该化石还保存了头骨和下颌骨,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头骨特征”。这样的研究论文,周长付和团队一起发了几十篇,一点点的弄清了恐龙、龟类的生态特征。

  由于科研比较扎实,取得成果较为突出,周长付在世界级顶级科技刊物《科学》上发表文章1篇,在《自然》上发表2篇文章。多次被评为各种科技人才、青年科研标兵、青年专家称号。

  2017年,他获评“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19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

  勤奋朴素和师生打成一片

  耐心专研,长期坚持,不骄不躁——他不仅仅自己这么做,他对自己的学生也是有一样的要求,要他们严谨认真,耐得住寂寞,宠辱不惊。在得知周长付在《科学》发表文章,学生于佳琪和同学们都觉得“很兴奋也很高兴”,但是周长付还是像往常一样。

  获得泰山学者称号、在《科学》杂志上发文后,除了更加勤奋,周长付没有什么变化。

  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基础地质系杨仁超老师说到,“我知道周老师获得泰山学者称号之后,立即发信息表达了祝贺。周老师很客气地回复了谢谢。”在杨仁超看来,“周老师在获得泰山学者称号前后,除了工作更加勤奋之外,没有别的明显的变化。”

  “周老师总是那么谦和,丝毫没有自满和懈怠。印象里,他非常勤奋、节俭,早晨起床应该很早,因为一般在7点之前,他就步行到办公室了。”这是地科学院老师对周长付的评价。

  而周长付的学生们,除了把他当师长,更愿意把他当成家里的长辈。他的学生这样说到,“我觉得周老师是一个在生活中很亲切的人,很平易近人,像家里的长辈,有时候遇到一些困扰的事情也会跟老师交流。在学术上,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格,当然也是希望我们更严谨一些。”而平时周长付对他们虽然严格,但几乎没有批评:“也是在毕业设计的时候,我在观察标本的时候,经常问老师问题,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候这些想法不够成熟,但是老师很鼓励我说出自己的想法,跟我交流,并表扬我态度认真。”

  周长付的学生于志琪表示“在生活上他对我们非常亲切,当然学术上要求比较严格,这也是希望我们更严谨一些。”对于未来,她笑着表示,希望老师“工作顺利,出野外记得涂防晒!”

  读史可以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只能在古老的岩石中寻找答案,而研究化石是唯一的方式。和周长付同一个学院的泰山青年学者陈雷曾这样说过,对于他们共同的事业,他们有相同的认知,陈雷和周长付是同事,也是一起做实验、上课、教书的科研路的同行人,陈雷这样理解他们的事业:“要知道有意义和有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去”。

  去野外探勘时,他们对于有化石保存潜力的地层,一定会仔细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发现的化石标本会精心包裹,以备后期研究。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要紧跟学术前沿热点,关注最新研究进展。地科学院的毛光周老师这样说:“如果想查询有关前寒武纪化石、恐龙研究等领域的最新书籍、文章,他们一定会给你一些必要的帮助。”

  而周长付表示,希望和学院老师一起,继续潜心做好科研、教学工作。尽管已经在这个行业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但是他觉得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科研之路漫漫无止境,而搞清古生物的生命演变规律,是他愿意长久坚持做下去的一件事。

  人物简介

  周长付?博士、教授,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会员。2002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2007年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层学与古生物学专业学学习,2007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2017年2月,工作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并受聘为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3月至今,受聘于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生代四足动物的分类和演化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6篇,science杂志1篇,Nature杂志2篇。主要讲授本科生《古生物地史学》、研究生《现代古生物学》等课程。先后获第二届“中国古生物学会青年古生物学奖”(2013)、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5)、“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17)。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2014)和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2018)。2019年周长付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