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功能自1961年被发现至今已50年,进入21世纪后,研究开发进展加快,应用治疗蓬勃发展。然而,直到最近,干细胞研究才开始走向应用市场。目前,干细胞从研究向应用的转化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创新链。主要表现为研究专题多样化、技术发展产业化、资金投入多元化、治疗范围不断扩展。
实现干细胞临床应用是与人生命攸关的进程,因此与电子技术的市场化不同,首先必须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患者的支付能力。从当前来看,这一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障碍,需要研究人员、临床医生、监管部门、患者的支付方、社会伦理组织、产业界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协调合作,促进干细胞的有效应用,让公众得到实惠。专家认为,需要一个国家层面的路线图,从战略上来引导干细胞从研究试验走向临床应用。
综观全球干细胞发展的形势,北美的研究与应用市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次之。亚洲是世界其他地区干细胞发展的主要市场,日本、中国、新加坡、韩国和澳大利亚是新兴的干细胞研究的重要中心。在此形势下,为促进干细胞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国际上广泛重视的问题。
北美地区干细胞研究及应用市场的迅速发展表明,成熟的创新环境是促使干细胞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即需要在新兴产业形成的创新链中,除了政府大力支持研发和完善法规监管外,还要有私人企业的发展,多种资本的投入,社会组织的了解与支持。2011年,这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促进干细胞创新的会议
2011年召开的干细胞会议中,有多个是讨论促进干细胞创新问题的,如:在梅萨举行的干细胞会议有35个公司代表团和6个科研机构参会,讨论再生医学的投资及合作等问题;第三届康奈狄克干细胞会议再次邀集干细胞的研究及法规专家和供应商聚会,讨论这一领域的投资问题;美国加州帕萨迪纳举行两天的第七届国际干细胞峰会,有公司、投资商、政府官员和社会组织参加。除了通常的研究交流外,还首次举办投资与合作论坛,旨在为学术界和产业界面对面地洽谈提供条件,同时还讨论商务、法规等问题。
多元化的资金投入
在干细胞从实验室向市场转化过程中,资金短缺是主要障碍。融资途径,除了争取政府对成体干细胞的支持外,还有多种私人资金,包括股票和各种基金会。在公共资金方面,美国政府仅国立卫生研究院对干细胞研究应用的资助就从2002年的3.86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4.18亿美元。美国各州另有资助,资助额度最高的加州自2004年通过71议案以来,总共投入了60亿美元,从而使加州的这项研究大有进展。英国的医学研究委员会提供公共投资,其下属的干细胞转化研究委员会承诺每年至少提供1000万英镑投资。
私人资金方面,成熟的生物公司可以通过股票融资。今年许多公司因干细胞试验的成功而股价大涨。如瑞典医生为癌症患者换上干细胞制成的气管成功后,一些干细胞公司股价飚升,如StemCell涨20%,Geron涨9%,Mesoblast涨4%。另有6家公司至少涨2%。
善于商业化经营是融资的基础。原本不出名的小公司NeoStem干细胞开发和运营有三大块:北美成体干细胞、中国成体干细胞和中国制药。该公司今年得到梵蒂冈100万美元资金用于成体干细胞的收集、储存和制造。因其受到梵蒂冈的支持,并进入了中国市场,从而吸引了许多大投资商的注意。目前已购买NeoStem公司股票的,有黑石公司占1.22%,D.E.Shaw公司占0.91%,道富环球投资占0.60%;北方信息投资0.33%,先锋集团占0.24%。NeoStem公司还得到了美国防部对其VSEL(极小的类胚胎干细胞技术)资助178万美元。NeoStem公司为进一步拓展干细胞治疗,年初收购了祖细胞公司,获得了用骨髓干细胞治心脏病的药MR-001,开展II期临床试验。在市场疲软的大形势下,被生命技术投资咨询公司看好,8月份其股价从70美分提高到了4美元。
私人投资对新兴技术企业而言是很困难的,干细胞研究应用在美国已有一批私人投资组织,如福克斯基金会自2000年以来,对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就投入了2.64亿美元。生物实业近几年促成私人资本向几家干细胞治疗机构投资,今年对Athersys投入1310万美元,对SironRx投入50万美元。克里夫兰临床创新和东北俄亥俄经济开发体JumpStart也融资250万。
英国有大量慈善资金投入。约克大学的癌症研究所得到当地慈善基金215万英镑,资助其进行干细胞治疗前列腺癌的5年研究。苏格兰的干细胞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有20家公司从事干细胞活动。英国干细胞基金会(慈善基金)向苏格兰投入了500万英镑,助其3年的干细胞研究及试验。自2005年来,该基金会已经提供了1亿英镑的资助。苏格兰干细胞研究基金会在爱丁堡也投入了500万英镑的经费。苏格兰的企业界则提供30万英镑,支持苏格兰干细胞研究基金会。英国的私募基金会也有投入,如英国心脏基金会提供了5000万英镑用于干细胞修复心脏的治疗。
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合资
在干细胞研究市场化中的竞争促使各有关方面为取得技术、资金和市场而形成了跨学科、跨国界、跨行业的多种合作形式。
特别突出的是不同国家和机构间取长补短的合作。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在美国“研究三角”园区和加州设有总部,今年投资美国NPS制药公司,支持其干细胞研发。葛兰素史克将负责开发、制造及商业化,从而可得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ronacaleret和治疗缺钙引发疾病的两种初期新药。日本武田制药有限公司所属的武田风险资本部为加强其再生医学基础,向美国命运治疗公司进行了股本投资。命运治疗公司正在开发干细胞创新产品,其领先的产品是FT1050,用于强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此产品正在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和马萨诸塞总医院对成年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做临床试验。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发展
支持创新的环境,既要有研发的人才,又要有公众的接受及支持。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里门托分校今年有了第一批8名干细胞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这是在加州通过了30亿美元干细胞发展基金后,该大学专门为培养干细胞人才的新硕士计划的成果。这些学生除一名继续读博外,都已经有了工作。据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的报告,在干细胞研究首批资金11亿美元中,有130万美元用于干细胞硕士培养计划。预计到2014年能为加州创造25000个就业岗位,2亿美元税收。此外,加州还有高三学生署期到大学去,参加两个月的干细胞研究活动。促使他们尽早了解这一新兴领域。
在公众有秩序方面,密苏里大学生物学教授9月份向公众宣讲干细胞和克隆问题,消除公众对干细胞研究的误解。非盈利的干细胞研究组织“德克萨斯人”,在德克萨斯大学组织了第二次教育研讨会,邀集世界各地的自愿组织参加,向公众宣讲干细胞研究及治疗,消除误解。美国加州大学达维斯分校举办讲座,向公众宣讲的主题是干细胞治疗艾滋病及其病毒携带者。
梵蒂冈支持成体干细胞研究的资金出自其下属慈善基金会STOQ(科学技术和本体论探索)国际。除了资助企业外,还推行一个教育运动,让公众了解成体干细胞发展,谓之它将以符合伦理的方式带来医疗途径的根本转变。因此,梵蒂冈还联合NeoStem在11月份召开3天的干细胞大会,参会者有教会领袖、决策者、干细胞研究界和企业界代表及社会伦理专家,讨论相关问题、赢得社会对非胚胎干细胞的支持。
严峻的市场环境
然而,目前干细胞的市场化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许多新的干细胞治疗至少需要5~10年才能实现临床应用。因此,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是要承担高风险的。
最近,美国首次获批开展干细胞临床试验的杰龙公司突然宣布,由于高成本和商业风险,停止其胚胎干细胞治脊椎病的试验,使美国乃至世界首例胚胎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半途而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杰龙的研究毫无问题,希望有其他公司接手,继续此项研究。该公司将重点转向赚钱较多的两个已经处于中期试验的治癌药。
专家认为,干细胞公司面对当前经济气候的严峻挑战,投资商期望能将治疗试验很快变成市场产品。可见在将干细胞推向临床应用上的主要动力还是要有确实能创收的产品。起草美国国家科学院干细胞研究指南的威斯康辛大学教授AltaCharo则认为,杰龙的退出表明需要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更长的投资回报期。政府的战略引导和支持仍然是干细胞发展的重要保障。
美英政府支持干细胞的新做法
美国自奥巴马上台以来,大力支持科技发展,在干细胞政策上摒弃了布什政府限制胚胎干细胞政策,研究经费年增长百分比从一位数变为两位数。为了解除干细胞治疗昂贵费用的障碍,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建议,联邦政府应该给予一种用干细胞治疗老年前列腺癌的药品报销资格。另外,由于投资者不了解干细胞的法规或知识产权环境,担心对人体细胞和组织在处理过程及使用中的巨大危险,因此投资不积极。为此,需要加强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验证和专利审批。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加快了干细胞临床试验的审核进程。
英国的科学技术大臣认为,英国干细胞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英国的研究机构和公司多半处于干细胞研究应用的前期,美国的公司则已经开展临床试验。英国要想让干细胞研究在再生医学上发挥作用,就必须有来自私人、非盈利组织和公共资金的投入。为此,政府今年发布了《投资再生医学》的战略报告,要求官员广泛地与企业和医学慈善组织沟通,在成功的研究基础上,建立“创造性的资助机制”。为促进私人投资,英国干细胞基金会论坛协助研究界与慈善组织、政府部门、法规监管机构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
我国的干细胞研究已经受到国际同行的密切关注,从论文发表看,我国的干细胞研究已经占据世界第二位,中外合作的组织增多。为了促进干细胞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国家已经建立了创新联盟,加快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产业化的步伐。
不过,相比美欧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干细胞产业发展尚处于低端,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不够成熟,尤其是私人资金和非盈利的各种社会组织参与极少。希望创新联盟在干细胞研发应用之外,促进产业界、投资商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投入力量开展创新论坛和公众宣讲活动。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