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谷歌、三星和苹果等科技巨头相继投入巨资开发可穿戴设备,该领域市场快速升温,可穿戴设备成为业界公认的移动智能终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可穿戴设备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以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智能手环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相比应用服务少,竞争优势尚不显著,消费者认可度亟待提升。通过收集特定数据和提供特定服务,基于用户特征的可穿戴设备差异化应用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有可能成为可穿戴设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差异化应用的形成基础
当前,可穿戴设备多以产品应用划分,在科技巨头的带动下,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领域的企业跟进速度快而产品差异性小。随着产品技术创新、应用丰富和需求升级,基于用户特征的可穿戴设备在差异化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会成为促进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切入点。
产品技术升级满足不同需要
在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相关技术持续进步的背景下,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步开启。可穿戴设备由人体佩戴,采用独立操作系统,具备系统应用、升级和可扩展性,能够实现实时交互。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研究显示,可穿戴市场出货量预计将从2014年的4600万套增长到2018年的2.85亿套。通过应用智能传感技术,可穿戴设备与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由于贴近人体,可穿戴设备能够实时收集用户健康、运动、位置等个人特征数据,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群体的需要,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可以统计分析得出海量用户健康数据的规律性,为用户改进并形成新的生活习惯提供参考和指导。
有限芯片电量空间瞄准特定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定位业务、移动搜索、即时通讯等丰富的移动应用已经得到全面普及,移动社交、移动金融等新兴应用服务正在逐渐兴起,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捷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优势给用户带来新的消费体验。在移动应用使用方面,苹果App Store共提供超100万款应用程序,用户量超70万,针对不同用户特征的多元化应用程序不断丰富。由于小体积对芯片和电池容量的限制,相比智能手机等产品,可穿戴设备在移动互联网下的应用服务应少而精,可采用内置应用和外接应用两种形式。在应用程序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可穿戴设备的独特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用户特征的差异化应用既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又符合可穿戴设备高效、精简的特征,是可穿戴设备应重点突破的方向。
类型化用户消费需求不断升级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充分体现品质生活和便捷服务的高层次消费特征。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695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7%。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居民消费正从求数量向求质量转变,从基本生活消费向服务享受消费转变,特别是社交娱乐、健康医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消费渐成热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与可穿戴设备满足用户健康、安全、社交的需求相匹配。特别是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指向明确,以用户特征为基础的差异化可穿戴设备在健康、安全、社交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更易于被细分消费群体普遍接受。
差异化应用的实现路径
可穿戴设备与传统智能设备相比具有体积小巧、实时接触的特性,通过采集和处理用户的身体数据和位置数据,能够满足用户健康、运动、安全的需求,并可接入社交网络分享其他用户的经验,最终达到改变生活习惯,提升生活品质的目标。典型的特征型用户包括青年、老人、儿童、母婴等,针对其开发的差异化可穿戴设备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年轻人群体:运动社交需求
青年群体具有活力充沛、爱好运动、崇尚时尚、渴望交流的特点,对应的可穿戴设备应重点满足其运动社交的需求。手表、手环是特别适合运动佩戴的产品类型,且年轻人乐于接受新科技产品,因此,当前在此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发展最为迅速,涌现出一大批相关产品,如Nike+、Jawbone UP、Fitbit等。特别是手环类产品,相对于手表的时间功能而言,单一的运动特征更为明显,收集、分析、分享运动数据方面性能突出。在挖掘运动特征方面,还应从不同运动入手,游泳的防水功能、自行车的速度和公里计数功能、登山的方向压强功能都可以在细分领域体现。社交功能应通过蓝牙或无线连接手机等其他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从而将运动数据与具有更强拓展性的社交网络相结合,未来具有很强的商业价值潜力。
老年人群体:健康安全需求
老人群体具有行动不便、健康诉求强烈、产品价格敏感等主要特征,老人群体对新科技的接收度较低,但随着“空巢”老人现象的日益普遍,子女对老人的健康和安全状况十分关心,从子女角度推广的针对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可穿戴设备定时监测老人的血压、血糖、心跳等指标,并将数据发送给子女或健康顾问,对于行动特别不便或具有沟通障碍的老人,可穿戴设备能够向子女实时反馈老人所在位置,在老人需要救助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子女或所在社区服务中心。在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居家养老”成为每一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未来会有更多制造商、运营商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服务,针对老年人开发的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将获得长足发展。
母婴群体:健康分享需求
母婴群体包括孕妇、年轻母亲和婴儿三类人群,这三类人群都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诉求。孕妇和年轻母亲需要定期测量固定指标以监控婴儿发育情况,并非常渴望与具有同样经历的其他朋友进行交流探讨。遵循“设备检测—数据分析—经验交流”的路径,有望构建针对母婴群体需求的完整生态圈。目前,已有一些厂商在母婴可穿戴设备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宝宝树”以母婴论坛为基础,积累了大量的高忠诚度用户,现已推出一款手表产品,通过手表能够提醒预约产检时间,测量孕妇体重、胎动等各项身体指标,向用户推送不同阶段的指标参考范围及注意事项,并借助论坛庞大的知识网络,为孕妇和年轻妈妈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
儿童群体:人身安全需求
儿童群体具有活泼好动的主要特征,近年来儿童安全事件频发,工作繁忙的家长希望能够实时监控儿童安全状况。可穿戴设备因其24小时随身佩戴的特点,能够实现以上功能需求。360儿童卫士的推出填补了此领域的空白,是我国互联网厂商针对差异化细分市场的重要尝试。此类产品目前以智能手环为主要形态,能够实现实时定位、单向通讯等功能,但在危险状态下易被不法分子卸取,实时定位不准确会引起家长担忧等问题仍难以解决。未来应考虑更为隐蔽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如鞋、纽扣等产品。在实时定位方面,在家长手机APP中设定地图安全范围,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儿童超出家长设定的安全范围即以短信形式通知家长,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安全定位的效率和效果。
差异化应用的开发重点
可穿戴设备产业因其跨界应用、软硬融合的特征,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和演进轨迹。当前是可穿戴设备产业的起步阶段,基于用户特征的可穿戴设备差异化产品应加强应用程序开发、模块化开发和拓展目标用户,才能在今后的大规模投入中取得突破。
加强个性化应用程序的开发
可穿戴设备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成熟度偏低,产品价格较高,用户接受度有待提升。基于用户特征的差异化产品虽然能够瞄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但产品端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应将丰富的应用程序以APP形式在手机等智能终端上实现。这需要应用服务开发商深入了解可穿戴设备硬件特征和不同用户使用习惯,充分运用可穿戴设备实现环境场景挖掘和大数据处理,探索和研究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应用服务。
建立统一的模块化开发平台
基于用户特征的差异化可穿戴设备开发应建立统一的模块化开发平台,对健康、安全、运动等特定需求实现模块开发,针对不同特征用户进行模块重组和二次开发。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上游应用开发、中游组装制造和下游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具有软硬融合、跨界应用的主要特征。模块化开发能够最大效率整合上下游资源,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构建灵活高效的产品创新体系。
满足多元化特征用户的需求
可穿戴设备应大力拓展更多元的特征用户群体,进一步规避同质化风险。以健康障碍人士为例,将手语或文字翻译成语音,促进语言障碍人士与其他人群的沟通交流;以骨传导方式输出语音,促进听力障碍人士接收外界信息。以宠物爱好者为例,宠物主人实时监控宠物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范围。在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初期就积极探索差异化细分市场,通过瞄准特定需求人群、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智能终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