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徐绪炯:华外慧中,持之以恒
作者:王培霖 王俊仙 发表时间:2016年06月02日

 

  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焊接自动化装备研发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全自动管焊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入工业应用的机器人单元“昆山一号”和全球第一条挖掘机机器人焊接柔性生产线,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综合技术实力领先的自动化、智能化焊接成套装备的供应商、系统和工艺服务商。

  留学激发创业

  徐绪炯,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焊接专业,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在是新三板上市公司华恒焊接的董事长。

  在创业前,徐绪炯只是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焊接教研室里的一位普通教师,致使他奋而创业的关键是赴法留学的经历。

  “留法是我开创公司的一个原因。”说起留法的经历,徐绪炯用“shock”概括当时的感受,“如果没有去法国,我就见不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物质非常富足的西方世界,我的思想也不会解放,很有可能就会一辈子教书。”

  1986年,徐绪炯和其他12个人一起受航空工业部派遣赴法国留学,那时的法国和国内截然不同,超市、酒店、高铁等新鲜事物给了他们很大的震撼,那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徐绪炯回忆称:“我们去法国是不是真正学到很多东西?这倒不一定,我觉得关键是去了之后观念上的转变,法国这样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户。我当时就觉得,生活不能这样过,天外有天,要改变自己,要开放!”

  留法给徐绪炯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影响体现在资源方面。

  徐绪炯所进入的是法国南特国立高等工业学校。一个偶然的机会,徐绪炯碰上了一个德国公司在法国开的管焊公司,这种管焊全自动化设备他1984年曾经在杭州看到过,属于当时非常先进的水平。徐绪炯心动了,他抓住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了那个公司实习,这为他积累了一些焊接自动化方面的国外人脉和资源。

  “回国后没几年正赶上办公司的热潮,1992年还有个开发区热,我任职的学校在江西高新区开了个公司,科研处长当总经理,我当总工程师,我们就那样下海了。”徐绪炯说。紧接着,徐绪炯1995年在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创办了华恒焊接。

  “我学的是焊接,在海外有资源有人脉;教了10年书,有学生同学同事;而且也筹了一笔钱,在这些条件基础上我才开始创业。我觉得,除了喜欢外,创业时还要先问自己‘凭什么’,我有什么能力和资源。”徐绪炯指出,即便拥有这些条件,创业也有可能会遇到失败。因此,创业开始就做好最坏的打算,摔倒了也不要怨天尤人,“是自己要创业,所以输了不要抱怨,爬起来继续做。”

  产品破旧立新

  华恒焊接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时,主要是代理法德美等国家的自动化设备,通过将国外机器引进国内并销售的方式赚“差价”,但是售价太贵使得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优势并不明显。而这也“倒逼”徐绪炯开始考虑企业未来的出路,是否要走产品国产化的道路?

  徐绪炯表示:“国产化道路真的很艰难,我们一走就是20多年了。我们公司的精神就是华而慧中,持之以恒,现在掌握了一些基本功,在焊接领域我们做切割自动化、机器人,为此,我们这个六七百人的公司花了五六个亿,这是很少见的。”

  目前,华恒焊接在焊接自动化领域里的集成能力领先。对产品与国外的差异,徐绪炯直言不讳地说是存在的,国外已经经过一两百年传承,而华恒之类的国内公司才刚开始二三十年,品牌效应还差很多。

  为提升企业优势,华恒焊接在七年前开始布局机器人关键部件——减速器的研发,以期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真正迈向国产化。

  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被称为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这三大核心零部件再加上本体,就可以成为一台完整的工业机器人。而作为机器人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减速器市场目前几乎全部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企业在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上久攻不克。

  徐绪炯深有体会:“我国工业空心化问题很严重,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此,从七年前就开始完全自主研发机器人减速器,走了很多弯路,直到去年年底才成功。我认为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这个行业里真正有发言权。”

  资料显示,华恒焊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弹性补偿功能的RV减速器”的研发目前已经获得成功,经最能表现磨损作用的冲击试验,检测减速器的精度保持性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突破了高精度、低成本减速器的大批量生产的技术关键。而自主研发的减速器在自有产品的硬件上投入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华恒焊接的生产成本。

  不断开拓市场

  国内焊接自动化行业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国外厂商纷纷到大陆设厂,国内也不断冒出新的入行者。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徐绪炯当机立断,决定去海外开辟新市场,“这样能够转移部分产能,但这条路是否真的走得通我也不知道。”

  近年来,华恒在海外的营销模式由“海外代理”变为“海外直销”,先后在马来西亚、印度投资建厂,成为昆山首家登陆海外市场的原创型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海外市场年均销售保持30%以上增速。

  去年底,马来西亚华恒公司与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签订总值600万美元的“管道智能焊接车间”销售合同,其中包括两条管道预制及焊接生产线、十多台管道预制组对和智能焊接专用设备。马来西亚华恒还计划今年再购2000平方米厂房,打造成东南亚地区的制造、销售与服务中心。

  对“海外设厂人工成本低、有优势”的说法,徐绪炯并不认同:“国内焊接自动化行业在人工成本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且正在逐步失去曾经的人工成本优势。欧美国家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但其效率也高,而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人工成本确实相对较低,但其效率相对也会比较低。”

  他认为,西方企业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他们的工匠精神是传承的,非常稳定;另一方面他们创新的环境比国内好,中国房价的不断上涨造成了年轻人的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无法完全地去创新。而西方年轻人的精神是自由的,他们没有成为房奴。

  除此之外,华恒还瞄准了互联网市场,去年投资控股了华恒埃森电子商务公司,拟集合一批行业制造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应用“我团、你卖”的理念,打造国内领先的焊接/切割行业电商平台。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