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健康始于有营养的食物——营养型农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作者:谭一泓 发表时间:2020年01月09日

 

 

  健康是人类一直密切关心的问题,如何才能吃出健康,更是亘古不变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困扰人类几千年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随之出现的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诸多与营养相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国民健康。

 

  在此背景下,以“健康始于有营养的食物”为主题的第二届营养型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暨国家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年会于2019年11月16-18日在广州召开,旨在通过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联合与协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发出可推广应用的产品,共同推动中国营养型产业的发展。

  饮食与营养问题严峻

  据2018年发布的最新《全球营养报告》显示,全球有1/5的死亡与饮食有关,包括成人肥胖、超重、糖尿病、贫血、儿童发育迟缓、儿童消瘦、儿童超重和纯母乳喂养等问题均与饮食相关。

  “这些健康问题大部分是从日常的饮食中‘吃’出来的,也是忽略营养所带来的负效应。”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处长庄严指出。

  “不健康的饮食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要危险因素,”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志钢也表示。“其危害性更胜于高血压、烟草、空气污染等。”

  “高风险的饮食摄入可能导致死亡和疾病。”陈志刚进而解释,以全球因饮食摄入而死亡的人数衡量,高钠摄入、低全谷梁摄入、低水果摄入、低坚果和种子摄入、低蔬菜摄入是排名前五的致死因素。

  此外,目前全球有近25亿人口因膳食中长期缺乏铁、锌、维生素A等必需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而饱受“隐性饥饿”困扰,其中中国高达35.5%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铁缺乏。

  据世界银行200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由于铁缺乏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不仅如此,也有研究发现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研究结果《2018年全球营养报告》则表明: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失衡和营养不良造成的劳动力损失约占该国GDP的3~5%,在中国则达到9%;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因营养性疾病损失3.5万亿美元。

  “对于营养不良,每投入1元用于营养改善计划,就可以减少6元的医疗支出。如果解决了营养不良,全部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可高达5%。”陈志钢指出。

  可见,营养失衡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营养干预刻不容缓。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

  面对日益严峻的饮食和营养问题,中国相继于2016年推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推出《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2019年则不仅推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更是成立“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这些举措背后的要求均是将营养融入健康政策,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

  “营养的春天来了!健康中国,营养先行,食物为主。”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家卫健委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曾果在会上介绍《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目标与行动时表示。《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问题、目标、需求、创新为导向,部署七项实施策略和六项重大行动,覆盖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营养和健康,计划在2020年实现5个前期目标,到2030年实现6个总目标。其中,七项实施措施具体指能力建设、监测、发展营养健康产业、加强数据共享、普及营养知识等;六大营养行动计划则包括生命早期一千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老年营养改善计划、临床营养行动计划、贫困地区的营养干预行动和适度平衡。

  “重点是基于重点人群的重点营养健康问题,提出营养目标,并依据营养目标,研制生产营养型农产品和营养型食物。通过提升食物营养质量和调整膳食模式,改善营养,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国民人口素质。”曾果总结道。

  通过对于营养不良现状及影响各方面详细的数据分析与计算,《2018年全球营养报告》也充分强调了饮食在消除营养不良方面的重要性。

  “农业与营养的有机结合对于健康和可持续的食物系统至关重要,因此发展健康和可持续的食物系统是关键。”陈志钢表示,同时指出应支持诸如生物强化之类的营养驱动技术。“早在15年前,我们就在进行农作物营养强化研究了,但在当时产量优先的市场需求下,我们提的政策建议并不被看好。现在消费者对农作物营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作物营养强化必须摆上台面了!”

  种子里长出来的营养

  生物强化是指通过作物遗传育种手段,从源头提高现有农作物中能为人体吸收利用的微量元素含量,从而实现作物营养品质升级,改善因微量营养素缺乏而造成的营养问题和相关疾病。

  “从源头上解决营养挑战,往营养健康型农业发展才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在会上指出。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在营养强化型分子设计育种领域布局并抢占发展先机。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和国际热带植物研究中心(CIAT)于2003年启动国际生物强化项目(HarvestPlus),协调全球40多个国家针对人类营养不良问题,通过育种培育出富含微量营养素的作物新品种,使超过3000万人口直接受益。因为营养强化作物成果改善人群营养和健康方面的贡献,HarvestPlus主席HowarthBouis博士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JanLow博士、Maria Andrade女士和Robert Mwanga先生共同获得“2016世界粮食奖”。

  作为国际HarvestPlus的姊妹组织,中国作物营养强化(HarvestPlus China)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04年牵头启动,致力于我国营养强化作物的培育、评价和推广,以改善我国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微量营养素缺乏和营养失衡的问题。项目以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甘薯等)和蔬菜作物(番茄、黄瓜、白菜等)为研究对象,在人体必需矿物元素、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以及花青素、叶黄素、膳食纤维等健康功能因子的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培育、生物有效性评价、绿色生产、食品加工、效益评估和技术平台建立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2019年4月26日,中国作物营养强化进而推动成立国家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联盟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地方政府、投资机构等有志于从事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单位组成,以“推动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宗旨。

  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在联盟成立大会上指出,营养型农业需要科学专家、企业、政府、金融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参与,从育种、栽培、食品加工、营养评价通过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联合协作,进行全产业链的创新、升级、融合。

  “通过多学科联合,联盟将实现全技术链创新、全价值链升级和全产业链融合,从食物源头为城乡居民营养改善和健康保障提供新途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方案,”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春义评价道。“我们要让种子里长出营养!”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