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于2002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从2003年到2020年,公司售电量从2575亿千瓦时增长到1106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9%;营业收入从1290亿元增长到5794.6亿元,年均增长9.2%;西电东送电量从267亿千瓦时增长到230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3.5%;资产总额从2312亿元增长到10215亿元,年均增长9.1%;累计实现利税6121.2亿元。全网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从2亿千伏安增长到11.2亿千伏安,线路长度从7.3万公里增长到24.8万公里,分别增长了4.6倍和2.4倍。公司连续14年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位列A级;连续16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列第105位。
南方电网覆盖五省区,并与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澳门特区以及东南亚各地的电网相联,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54亿人,供电客户9670万户。2020年全网统调最高负荷1.998亿千瓦,增长7.0%;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13056亿千瓦时,增长5.0%。
南方电网东西跨度近2000公里,网内拥有水、煤、核、抽水蓄能、油、气、风力等多种电源,截至2020年底,全网总装机容量3.5亿千瓦(其中火电1.5亿千瓦、水电1.2亿千瓦、核电1961万千瓦、风电2618万千瓦,光伏2241万千瓦,分别占43.4%、33.2%、5.6%、7.5%、6.4%);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1.2亿千伏安,输电线路总长度24.8万公里。2020年底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53.2%。南方电网交直流混联,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输电,安全稳定特性复杂,驾驭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公司掌握超(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电网节能经济运行、大容量储能、超导等系列核心技术,建成并运行世界第一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标志着南方电网在特高压输电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西电东送已经形成“八条交流、十一条直流”(500千伏天广交流四回,贵广交流四回;±500千伏天广直流、江城直流、高肇直流、兴安直流、牛从双回直流、金中直流,以及±800千伏楚穗特高压直流、普侨特高压直流、新东特高压直流、昆柳龙特高压直流)19条500千伏及以上大通道,送电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
南方电网是国内率先“走出去”的电网。公司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持续深化国际电力交流合作。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计向越南送电394.6亿千瓦时,向老挝送电11.5亿千瓦时,向缅甸购电5.4亿千瓦时,对缅甸送电15.4亿千瓦时。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作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南方电网坚决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战略引领、价值创造、求真务实、以人为本、自主可控、开放合作”的方针,以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统筹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面向行业前沿、面向公司生产经营一线、面向公司高质量发展、面向人民用电用能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公司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全公司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强化科技同经营对接、创新项目同主营业务对接、创新成果同公司效益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公司发展的贡献度,营造万众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为充分利用外部优势科研资源,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协同创新的效益,公司积极探索基础理论、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与集成应用等有机联系的科技研发模式。公司与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设备制造厂家,以科技项目为纽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七十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专家,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出谋划策;建设不同技术领域方向、不同层次的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试点在地方政府指导下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公司成立以来,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0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中国工业大奖1项;制修订国际标准32项、国家标准367项、行业标准602项;累计有效专利数达35485项,其中发明专利8531项,在国资委中央企业专利排序中,累计拥有有效专利位列第18位,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位列第16位。
在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直流输电、大容量储能、配网自愈、电动汽车运营、可再生能源消纳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行业影响力不断上升。建成了世界首个±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提出并成功应用了同塔双回直流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首次研发了±200MvarSTATCOM装置并实现推广应用;建成世界首个大容量柔性直流异步联网工程-鲁西背靠背工程;投运了世界第一条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解决了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并网难题;研制了直流融冰装置,提高了电网抵御冰雪灾害的能力;投运了世界首座兆瓦级调峰调频锂离子电池储能站;建设运营国内首个特大型交直流大电网;完成亚洲首个500kV跨海联网工程;完成世界首个千米深井接地极项目试验成功,并在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中成功推广应用;建成世界首条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示范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特大型交直流电网技术创新及其在国家西电东送中的应用”等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提升担当与作为,积极推动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引领中国能源行业技术水平走向世界前列。
创新基础建设日臻完善成转移转化成效显现
公司成功申报直流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能源互联网网络安全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六氟化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分布式能源并网与智能配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直流输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电力系统噪声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电网设备监测及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电网理化分析重点实验室等新一批省部级实验室,新认定六氟化硫重点实验室、防冰减灾重点实验室等四个公司级重点实验室,推进或完成直流输电、储能、超导、大数据、海上风电等一批能源前沿方向的实验室建设,公司科技创新实验能力与实验条件得到大幅提升。公司系统累计拥有各类实验室共90个,其中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2个,省部级技术创新平台17个,公司级技术创新平台18个,已形成专业覆盖面广、体系健全、人才聚集的科研与生产支撑基地。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制,在网、省两级组建成果转化职能管理机构与专业服务机构。完善成果转化管理机制,印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成果分红激励管理办法》《关于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及分红激励工作的指导意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产业投资集团建设科技孵化器,组建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建成公司“双创”线上平台,在公司电商平台设立“科创专区”,实现公司科技成果电商化批量销售。推进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广东综合能源价值创新产业园、佛山高端电力设备制造园区、云南电网产业园区,以“孵化基地、试验基地、生产基地、服务基地”为建设核心,构建具有电力产业特色并集研发、中试、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孵化与服务链。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组织全网各单位积极参加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推介、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推进市场化的成果转移转化。公司累计完成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项目共计163项,实现成果转化收益2.38亿元;运营专利425项,创造收益达4046万元。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预警安全头盔、计量安全芯片等一批优秀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转化。
人才发展与团队建设取得突破
大众创新蓬勃发展
公司人才队伍持续壮大,高层次人才、团队不断涌现,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累计引进5名海外特聘专家,培养1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近90人,公司直流输电技术创新团队入选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选聘公司高级及以上技术专家26人。公司科技人才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屡获国家大奖,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专家委主任委员李立浧院士荣获2018年度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南网科研院饶宏董事长荣获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年IEEEPESUnoLamm直流输电技术贡献奖。以公司总师、总部专业部门领导牵头,在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直流输电、大容量储能等9大关键技术领域组建公司级重大科研团队,统筹相关领域的重大技术攻关与成果应用。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成立公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南方电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建设方案》,建设17项“双创”示范工程。建成“互联网+”双创线上平台,吸引99个专业实验室、61家资源服务商入驻,注册用户886人。深入推进“双创”平台运营,发布各类咨询1047条,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推介、路演等活动,促进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吸引团队入驻公司孵化器。大力推进职工创新,出台公司《关于深入推进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从加强管理服务、优化项目管理、推广转化成果、重视奖励激励、建立完善平台、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推动实施18项举措。加大职工创新投入,实施职工技术创新项目15000余项,其中300余项成果获得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依托全网391公司级劳模(技术能手)工作室,打造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营销、继保、数字化7个专业的工作室联盟,搭建了全网的“工作室联盟掌上空间”,建立工作室信息库、创新成果库,开辟技术论坛,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网络实体优势互补。
公司打造“南网劳模”“南网工匠”“南网创客”三大品牌,编制发行《南网故事》《榜样的力量》,以多种形式宣传劳模先进的感人事迹,让创新创造精神深入人心。持续深入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定期举办职工创新成果推广交流活动,激发创新活动,展现职工风采。组织积极参加央企创新成就展、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其中“输电两栖带电作业机器人”在大赛中获评一等奖,并获得国资委“黑科技”、“硬科技”的特别赞赏,充分展示南网大众创新的活力与水平。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