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从医药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看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作者:任红梅 张奇龙 张俊祥 张宏翔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3日

 

  近年来,国内对医药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很多人认为我国医药产业是具有万亿级的产业,前景广阔;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未来将面临一段时间的发展困境。为何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医药产业的前景究竟如何?本文分析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规律,从而概括出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1 医药产业基本规律 

  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只有从规律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才能得出比较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目前,产业界普遍认同医药产业的基本规律是三高一长三高是指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一长指的是长周期,但这仅能涵盖研发领域,并没有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考虑。医药产业具有产业的一般性特征,同时又具有一些特殊性。 

 

  1.1 医药产业的普遍性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GB/T4754—2017)涉及的97个行业大类,并没有医药产业这个门类,但在工业行业中有医药制造业(编号:27,在服务业中的下属分类中也有医药产业的相关子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2中也没有医药产业门类,但有生物医药产业(编号:4.1),下分:生物药品制品制造(编号:4.1.1)、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编号:4.1.2)、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制造(编号:4.1.3)、生物医药关键装备与原辅料制造(编号:4.1.4)、生物医药相关服务(编号:4.1.4)五个方向。从这些国家相关分类来看,考察医药产业的普遍性规律,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1.1.1医药产业是工业医药产业属于工业制造业。一方面,医药产业具有工业的边际效应。在充分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是生物医药行业,任何行业都会出现和发生作用。另一方面,医药行业是典型的竞争性行业。市场垄断程度较低,市场化竞争较充分,制造业企业间竞争较为激烈。第三,医药产业具有规模效应。在边际效应和充分竞争的状况下,只有产品线和产品类型足够丰富、生产线足够强大的医药企业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1.1.2医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特点。高技术产业是高技术牵引的产业,医药产业偏向于科学主导,会随着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医药产业虽然是成熟性产业,但由于科学主导性较大,不确定性也较强,属于一类发展迅速但风险较大的产业。 

 

  1.1.3医药产业的后端属于服务业从医药的全产业链来看,医药产业前端是研发,中间是生产制造,后端主要涉及仓储物流、医疗服务。从价值链分析,后端是价值的重心,也是目前国家主要管控的范围。服务业的发展受制于人均收入,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加快发展。同时,服务业的发展还受制于服务质量,尤其是医药仓储物流和为医疗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另外,虽然医药服务业涉及科技,但从目前来看,医药商业模式创新应该是目前医疗服务的主导,通过不同模式创新提升医药服务的质量决定着医药产业/企业的未来。 

 

  1.2医药产业的特殊性规律 

  1.2.1成长规律的特殊性。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的发展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其中产业的成熟阶段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主要表现为行业增长速度降到一个更加适度的水平,进入一段较长时间的平台期,然后是缓慢的衰退期。但医药产业的成长规律却明显不同,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成长缓慢的产业,约15年左右才开始进入成熟期,并且成熟期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医药产业缺乏正常的成熟期,主要表现为医药产业进入成熟期3~5年即进入急剧衰退期,呈现断崖式下降。 

 

  1.2.2产业过程的特殊性。在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医药制造和食品制造是两个没有明显周期变化的产业,主要表现为在经济下滑时也很少出现大的波动。与信息产业、先进制造相比,医药产业的研发消耗资金多,研发周期长,10~15年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取得成功。同时,医药企业在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断档:GMP厂房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建设完成后,并不能立即投产,还需要等待相关的生产许可,等待期间的财务成本对创新型企业的压力巨大。当然,医药产业相比其他产业也具有显著优势,如药物剂型等工艺的改变可能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1.2.3严格受到政府管制。医药产业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一是政府严审研发过程,比如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就是国家为了规范药物的研发过程而制定的管理规范。二是政府严查生产过程,比如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of Medical Products 是针对药品生产与管理的管理规范,另外还有针对医药企业的飞检等,医药生产企业一旦触犯相关规定就会被责令立即停止药品生产。三是政府严控商业过程,比如GSPGood Supply Practice)是针对药品销售与管理环节的管理规范。另外,医药产业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行业,由于国家对医药产品的广告宣传严格管制,故导致医药产业的销售模式和其他产业也明显不同。 

 

  2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伴随着传统经验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三个时代的变迁,医药在经历植物和矿物药时代、化学药时代后,逐渐迈入生物药为核心的新时代。医药产业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2.1 研发投入逐渐增大 

  斯塔夫大学研究数据显示,一个新药研发的投入,已经从1970年早期的1.79亿美元、1980~1990年的4.13亿美元、1990-2000年的10.44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5.58亿美元。在这种状态下,医药研发投入还在逐渐增大,据IQVIA研究所20195月调查数据显示,相比2015年,大型医药公司2018年的研发投入提高了30%,首次超过了1000亿美元3 

 

  2.2 研发成功率逐年降低 

  根据美国制药工业协会的测算,药物研发从候选分子到最终获得生产许可,总的成功率是1/10000~3/10000。相比201522.5%的成功率,2018年的成功率降低了11.1个百分点,仅为11.4%4。在这种状况下,大型医药企业的研发投资回报率也出现大幅下降:2010年回报率是10.9%2018年则下降至1.9% 

 

  2.3 新技术不断引入医药产业 

  虽然医药研发投资逐渐增加、回报率逐年下降,但为了获得新的创新型产品,医药企业仍然不断拓展技术领域,通过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人才,为药物研发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医药企业积极将生物新技术引入到药物研发中,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技术的转化步伐正在加快。 

 

  2.4 创新型公司逐渐成为研发主力 

  2014~2018年间,美国共有113种药品获批,这些药品都是通过引入或者并购方式获得,其中80种药品来自规模较小的生物制药公司。 

 

  2.5 生物药开始引领发展方向 

  根据相关统计,2019年全球销售排名前十的药品中有7种属于抗体药,其中销量最大的阿达木单抗销售收入超过190亿美元;全球销售前十药物中大分子药物是小分子药物的1.39倍。同小分子化学药相比,大分子生物药的作用机制更加清晰,研发成功率达14.5%,约是小分子药物研发成功率的2倍。 

 

  2.6 小分子药依然主导地位 

  从时间来看,小分子药物比大分子药物出现的时间更长,小分子药物发展历程已经超过了200年,而现代意义上的大分子药物最早出现在1982年,标志性事件是世界上第一支人工基因合成的大肠杆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的推出。从全球研发来看,目前生物药研发数量约为40%,非生物药占60%。从市场销售来看,小分子药物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0% 

 

  2.7 孤儿药成为新热点 

  孤儿药即为治疗罕见病的药物。FDA认定的罕见病标准是患病人数小于20万例,这类疾病虽然患病的人少,但往往面临治疗上的困难:一是诊断不容易,缺乏经验的医生容易误诊;二是治疗药物少,且价格昂贵。为了推动孤儿药的发展,中国、美国等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从而使孤儿药研发逐渐成为新热点。美国2018年批准的57种新药中,孤儿药达到了33种。 

 

  2.8 资本托起了创新型医药企业 

  由于药物创新带来的巨大收益,很多资本纷纷介入创新型医药企业,一是通过天使投资(PE)、风险投资(VC)等多种方式支持新药研发,在一定阶段选择退出;二是通过持续支持等,推动创新型医药企业IPO。据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报道,美国2018IPO的生物技术企业有20多家,其中大部分都是2014年以后成立的企业。中国的科创板、中国香港股市最近几年也出现了一批创新型医药企业。 

 

  2.9 并购将会保持一段时间 

  在主打产品面临专利悬崖、业绩增长受困、自身研发回报率降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收购以补充管线、快速做大经营规模,从而满足投资者对增长的预期的趋势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延续。数据显示,仅2019年的上半年完成和/或宣布的十大投资并购的价值超过2500亿美元,比2018上半年的十大投资并购的价值高出47%。自Dealogic1995年开始追踪交易以来,2019年的并购总额为239420亿美元,远超历史上其他年份。 

 

  2.10 专业化就是未来 

  所谓专业化,就是指企业通过调整战略结构,加速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核心业务。比如,默沙东近年的拆分计划、GSK的拆分计划等,都明显看出这些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公司的专业化发展趋向。 

 

  3 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议 

  我国医药产业经过70年的发展,逐步摆脱了缺医少药的局面,目前我国的医药市场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尤其是近些年,在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带动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模式等逐步和发达国家类似,比如,积极布局新药开发、生物药研发逐步得到重视、利用资本推动医药产业逐渐成为趋势,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药产业还具有明显的差距:一是新药数量少,药渡数据库查询数据显示,1995~2017年全球上市的小分子药物中,中国有15个,仅占全球总量的3%;二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国际制药巨头企业的研发投资大约为18%我国医药生物上市企业(未包含医药流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的中位数仅为3.97%;三是竞争力不强,新药研发数量少、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少、具有丰富国际研发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少。在遵循医药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 

 

  3.1 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关键领域的实力 

  医药产业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技术研发: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新机制、新靶点、新分子等方面的研究,虽然短期内很难见到成效,但这是原创,必须加强;二是要加强新技术研发,新技术不断地引入药物研发中并将催生新的药物研发、生产和服务;三是要加强技术平台的部署,为药物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品种。 

 

  3.2 加大品种开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医药产业中品种是核心。结合我国医药产业现状,短期要加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的是维护用药可及性;中期要逐步加强高端仿制药的发展,针对一些重大产品开展强仿,并逐步开展Me-tooMe-better药物开发,尝试505b2)等;长期要瞄准创新药,开发新靶点、新机制、新结构的药物。 

 

  3.3 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积极建设医药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进一步加强医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学习,尤其是国际医药领域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念,从而加快推动我国医药市场逐步做大、做实、做强。 

    

  * 通讯作者,电子邮箱:zhangjx@casted.org.cn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754—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06-30发布2017-10-01实施。 

  2《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国家统计局,2018117日发布。 

  3 IQVIA pipeline IntelligenceMay 2019IQVIA InstituteMay 2019. 

  4 IQVIA pipeline IntelligenceMay 2019IQVIA InstituteMay 2019.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