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2010~2020 年间湖南省申请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据,从项目资助类型、项目承担单位及学科分布等方面出发,探讨了申请和获得项目数的变化规律,深入分析了湖南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总结了湖南省在人才项目支持力度、学科发展以及项目全程管理方面的工作措施与经验启迪,同时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现状分析;项目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以下简称 NSFC)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增强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和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做出了根本性贡献[1]。当前,NSFC的资助率已被广泛认为是体现特定省份、学科等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实力[2]。本文通过分析2010~2020年湖南省NSFC项目的申请和立项数、资助经费、不同单位立项情况,为提升湖南省原始创新能力、促进优势学科形成、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等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为科研学者今后申报项目和基金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一、总体情况
2010~2020年湖南省的申请项目从3879项上升到8563项,获资助项目从788项上升到1451项。资助率维持在20%左右,2014年高达26.585%,但是2020年低至16.94%。这主要和申请项目数逐年升高,以及2020年疫情影响有关。资助经费从26384.3万元上升到84288.98万元,但是在2016年出现“V”形下凹的表现,这与2016年的资助项目数减少有关。总体来看,资助金额的变化趋势和项目数基本保持一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表1,图1)。表明湖南科研人员对自然基金项目的重视程度升高,申请项目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申报的质量稳步提高。
表1 2010~2020年湖南申请获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体情况
图1 2010~2020年湖南省获资助总体情况分析
二、申报和资助数据分析
2.1 项目类别分析
2010~2020年湖南省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类别涵盖了14种类型,覆盖了基金委面上、青年、重点、人才、地区、联合基金等多个系列的项目类型。面上项目一直占主导地位,占总获批项目数的45.82% ;其次是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占比为43.3%,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占比1.78%,地区项目、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项目分别占比1.16%。人才项目获批方面,2010~2020年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85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批39项,创新研究群体获批13项。其他资助类型包括专项资金项目(24项)、国际( 地区) 合作与交流项目(245项)、应急管理项目(190 项)。具体见表2所示。
表2 2010~202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类别获批情况
2.2 依托单位类别分析
2010~2020年,湖南省4所985/211高校累计获得资助项目数8636项,资助经费超过4亿元,占到湖南省各类机构总资助项目的63%和资助总金额的66.9%;普通高校累计获得项目资助数4161项,占到湖南省各类机构总资助项目的30.37%和资助总金额的25.5%;科研院所累计获得项目资助数764项,占到湖南省各类机构总资助项目的5.57%和资助总金额的6.63%(表3)。反映出汇聚在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的项目经费规模比其他依托单位多,体现出了985/211高校在湖南省基础研究开展中的核心作用。
表3 2010~2020年湖南省各类机构获批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
对湖南省主要高校的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获得项目资助数排名前8位的主要高校是: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等。排名前8位的高校共获得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031项,占总资助数的76.7%(表4,图2)。
表4 2010~2020湖南主要高校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情况
图2 2010~2020湖南主要高校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排名分析
2.3 项目学科分布
按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级学科设置, 对2010~2020年的资助情况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排名前10位的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分别为:F02计算机科学、E08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E04冶金与矿业学科、E05机械工程学科、H18肿瘤学、F01电子学与信息系统、F03自动化科学、G01管理科学与工程、H09神经系统、H31中医药。其中计算机科学方向获得资助数目最高,达811项,其次是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达724项,神经系统方向获得资助项目为255项,但获得经费最高,为703304.72万元,这与这个学科方向下多次获得重点项目以及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有密切关系(表5,图3)。
表5 2010~2020年湖南获资助自然科学基金排名前10一级学科资助情况
图3 2010~2020年湖南获资助自然科学基金排名前10一级学科资助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南省获得基金委各个学部资助项目情况,我们分析了2010~2020间面上和青年科学基金的学部获资助情况,面上项目在医学学部和工程与材料学部获得资助数最高,分别为1564项和1547项,其次是信息学部,为851项;青年基金项目在工程与材料学部和医学学部和获得资助数最高,分别为1345项和1311项,其次是信息学部,为1020项。面上项目在管理学部和生命科学学部所获资助数较少,仅308项和351项,青年项目同样在管理学部和生命科学学部所获资助数较少,仅252项和313项,提示今后对这二个学部的申请需要加强(表6)。
表6 2010~2020年湖南获各科学部资助项目的类别分别情况
三、小结
2010~2020年,NSFC对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长,增速显著高于90年代,极大促进了多个学科的发展。从事科学研究人员数量逐年增长,30~50岁之间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为申请及获资助的主力军。湖南省多家依托单位积极参与申报,累计有近60家单位的科研学者获得资助。NSFC对放射科学研究的持续资助,极大鼓舞湖南省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3]。
3.1 继续鼓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近80%的资助项目集中在 “985”、“211”等大学中,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湘西地区项目基金获得资助数目相对较少,说明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湘西地区和企业等创新资源在基础研究中的积极性和作用未得到充分调动和有效发挥,专业领域的覆盖面和人才培育的广泛性受到限制。近年来,湖南省科技厅一直不断加大鼓励和推动我省科技工作者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力度,体现在资助率逐年稳步增加,虽然2020年资助率有所下降,考虑可能是受2020年疫情影响的暂时低谷[4]。今后,湖南省需要从以下二个方面重点推进基金申报工作。一是弱量提质,改变以往单纯以申报数量多的观点,重视申报书的质量。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对科研人员进行申报的集中辅导,以及联合各高校院所分别邀请相关特色优势学科的自然科学基金专家来讲课指导,提高申报书质量;二是取长补短,宣传和推广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先进单位申报自然科学基金的经验和做法。
3.2 继续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的预研和培育作用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力度,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从2015年的0.2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亿元( 含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配套经费),增长近9倍,项目资助数量从2015年的670项增加到2020年的2456项,增长近4倍。同时,顺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改革要求,针对性完善省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体系,优化省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评审流程。据统计,近年我省获得过国家自科基金资助的科技人员 95%以上获得过省自科基金的资助,我省入选国家“杰青”“优青”的科技人才中,除引进人才外,全部都获得过省自科基金的资助[8]。因此要继续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和改革力度,充分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预研和培育作用。
3.3 加大人才项目的支持力度
湖南省虽然在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常规项目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人才项目方面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获得资助数较少。目前,处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国家级重点学科较少,高水平领军人培养和引进的环境条件缺少驱动力和吸引力,导致湖南省领军人才、院士、杰青等高层次人才以及青年领军人才严重短缺。因此,需要加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中青年人才的工作力度。首先,采用“外引内培”方式,一方面从海内外引进高水平的基础性研究人才,另一方面加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培养湖南省的基础研究人才,带动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方向和研究团队。其次,加大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引领作用,支持中青年科技人才,使他们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前打下一定的科研基础,提高申报命中率。再次,制定多项政策促进湖南省现有中青年人才与国内院士、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合作,促进现有湖南省区内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3.4 加快学科发展,完善学科发展方向
近年,湖南省获资助项目虽然涉及面有多个科学部,但主要分布在医学、信息和工程与材料等学部。目前,基金委多次强调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5],申请科学基金的学科分布不平衡,势必会影响湖南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阻碍湖南省交叉类学科向纵深发展的速度和广度。由此连带的问题是数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学部的研究力量降低和研究人才流失,中部湖南省可能陷入“人才匮乏- 研究乏力- 项目减少”的不良循环中,影响了湖南省学科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在政策层面积极正面引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市、省、地区不同层面各个学科基础研究应发挥的作用和导向,引导当地科研人员和单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各个学科的基础研究[6]。
3.5 完善项目全程管理,提高精细化服务质量水平
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对提高项目申请质量,促进单位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申请前期做好组织动员,尽量做到工作计划前移,随后,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开展动员和技能培训,帮助申请人树立学术领域信心,调动申请积极性[7]。在项目申请期实行湖南省科技厅、依托单位、二级学院“以大帮小”预评审和形式审查制度,通过对申请书内容和格式层层把关,确保申请书科学规范,有特色、有亮点。在项目执行期,重视政策执行及时到位,严格按照项目和经费等相关管理办法要求进行管理服务,重点抓好年度进展报告、项目结题报告等关键环节。项目结题后,继续跟踪项目成果产出和结余经费开支情况,做到高质量完成项目计划内容和科研经费使用,为提升科研人员原始创新能力和推进湖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贡献力量。
总之,湖南省获资助数近年稳步增加,研究质量日益提升,有望在下个10年,继续保持逐年上升的势头,但也可以预见,今后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各类项目获得资助的难度也会加大,研究者应在平时加强自身科研修养,在基础研究方面打好基础,增加对外合作交流和在国内外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应对申请书书写质量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创新性研究想法和内容的提出上要下功夫,重视原创发现、重视研究积累、重视独立的设计思路、重视前沿科学技术的把握和运用。今后,我们也将更深入全面对比分析基金资助情况,以期更好地为研究者的项目申报和基金管理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简介:
欧阳俊,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联络网湖南地区组长单位负责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及政策研究;王李昌,通信作者,讲师,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基金项目管理。
*通信作者,Email :wlccsu@csu.edu.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04112)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课题(2020MSA244)和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1JGB056)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杨阳, 张浩, 刘开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推地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路径探索: 以苏州大学为例. 中国科学基金, 2019, 33 (6): 636—640.
[2] 崔卫芳, 谷申杰,王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大学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科学管理研究, 2018, 36 (5):46—49.
[3] 杨世玲, 路瑶, 李笔浪. \"双一流\"高校自然科学领域竞争力分析\r——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据. 创新科技, 2020, 20 (11): 33—43.
[4] 张琳. 抗疫战役中的科技信息共享与支持.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0,10 (2): 12—14.
[5] 曹河圻. 发挥科学基金独特优势, 推动交叉学科研究, 合作共赢促进影像医学发展.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 55 (1): 3—4.
[6] 党帆, 王锵, 梁伟, 等. 地方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管理经验分析——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新西部 ( 中旬刊), 2020 (4): 37—38.
[7] 张小兰, 韩薇, 吴咏梅, 等. 关于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效能的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 2018 (10): 204—205.
[8] 胡宇芬, 李阳保. 再创新高!2020 年湖南省获国家自科基金资助超8亿元 [N/OL].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0-12-22. http://www.hunan.gov.cn/hnszf/hnyw/sy/hnyw1/202012/t20201222_14053740.html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