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而知识产权则是技术创新最显著的成果表现,如何运营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来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是科技型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要加强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国有企业的责任重大。本文从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现状入手,为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诸多国家和企业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果体现和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各行各业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和关键竞争工具,而如何运用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来获得更大的市场地位和经济效益呢?知识产权运营的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知识产权运营的概念
知识产权运营是将专利、技术秘密、商标等各类知识产权通过许可、转让、投资等方式进行市场化、商业化运用,从而为权利人获得现金或股权资本收入的一系列活动。
知识产权运营的主体一般是权利所有人,客体是专利、软著、技术秘密、商标等各类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运营的方式主要有许可、转让、作价投资和融资等,其中许可、转让是比较常见的运营方式,近些年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作价投资、质押融资和知识产权证券化成为新的运营方式,在科技型创业企业中通过知识产权运营获得资金支持的方式倍受创业者的欢迎[1]。在各类知识产权运营中,以专利运营的占比最大,同时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和不同地区的发展也参差不齐。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已经实践了上百年,但我国的知识产权行业起步较晚,近些年知识产权运营的概念才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
二、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从事知识产权运营的主体主要是各行的企业,少部分是个人和专业从事运营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在我国,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国民经济行业都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国有企业的责任重大。2020年2月26日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中央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二十五项要求,其中第八至十一项针对“如何加强中央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提出了要求。但是,目前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众多国有企业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也刚刚开始起步,在运营体系、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
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在企业里应该归属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运营的开展应当依托于企业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资产,但是,目前很多地方国企甚至中央企业都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甚至没有配置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重庆理工大学曾莉老师在2017年组织课题组对重庆钢铁集团进行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分析和研究[2],重钢集团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松散、粗放,基层员工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不够,领导层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企业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导致企业内部缺少一个完善的、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便无从开展,甚至无人开展。重钢集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并非个例,在不少地方国有企业中属于共性问题。
(2)缺乏知识产权运营人才
运营人才是知识产权运营的主要推动者和执行者,是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运营的关键。知识产权运营工作需要懂技术、懂法律、又懂金融的综合型专业人才,但目前这些人才非常缺乏。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一个连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都不是很健全的企业,很难会配置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人员,没有运营人员就无人推动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开展,这也是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率低的原因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苏荣欢经调研发现,国内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活跃度不高,知识产权运营人才非常缺乏,无法满足知识产权运营市场的需求[3]。
(3)知识产权运营机制不健全
在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不良习惯,导致知识产权资产至今在很多国有企业里面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知识产权资产的管理运营方面缺乏配套的机制。通常,在国有企业中有形资产的处置都有非常齐全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管理,但对于像知识产权这样的无形资产的处置,长期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导致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运营的机会时,相关部门也无从下手。
另外,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评估也是个难题,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评估更为慎重,因为涉及国有资产的运营,审批流程繁琐,价值评估推进困难,导致知识产权运营项目不能按期推进。缺乏畅通完善的体制机制,也是限制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重要枷锁。
(4)缺乏高质量的专利资产
技术型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往往以专利运营为主,在专利运营过程中,专利自身的质量对专利运营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培育高价值专利是专利运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很多国有企业在早些年并没有重视专利申请的管理,导致有很多核心的技术不能通过已申请的专利进行有效的保护,甚至有些专利因为质量很低,不但没有形成保护,反而将重要技术公布与众,导致在专利运营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步。2003年左右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材料“特安纶”,其性能与当时垄断市场的杜邦芳纶产品“Nomex”性能相当甚至还要好,但由于没有做好专利申请工作,导致下游应用被杜邦公司进行了专利阻击,在“特安纶”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运营方面始终没有打开局面。因此,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对于企业核心技术的保护和专利运营都十分重要[4]。
三、如何建立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
在新时代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国有企业应当发挥其担当有为的责任和使命,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为指导,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首先,开展知识产权培训,通过培训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基层员工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领导层要有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流程规范化,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日常业务中。建议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 , 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国家标准的贯彻和认证工作, 借助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和战略运用。
(2)组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培养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人才
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挑战,其中也必然涉及知识产权风险和挑战,因此,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从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至关重要。同时,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和运营工作涉及技术、法律、金融、市场等多个方面,需要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参与,要加大知识产权运营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知识产权运营人才的技能和素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开展。
近些年一些中央企业开始尝试成立专门的部门和团队从事知识产权运营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中粮集团在 2018 年开始了知识产权工作的探索,借鉴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做法,成立了一家专门开展知识产权运营的企业——中粮智惠,专门从事中粮集团的知识产权运营、保护和技术转移的市场化机构,成立几年来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为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作出了表率。
(3)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创新机制
国有企业传统资产管理机制的局限性是限制国有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运营的另一枷锁,因此,要突破传统国有企业对知识产权资产运营的偏见,勇于尝试和创新,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运营的创新机制。首先,要从国有资产监管的层面打通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政策指导,建议国资委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关于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政策保障,避免在知识产权运营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处置的政策和合规问题。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的引导与管理。为促进各行业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国设立了多种类型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既有政府部门牵头设立的,也有创新主体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搭建的,但这些运营平台对接的资源仍然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希望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能够整合现有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运营平台,不断提升平台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首先要建立内部的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将知识产权运营与技术转移转化相结合,避免将知识产权与技术分隔开独立运营的片面思维。其次,应配置知识产权运营的配套支撑,包括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评估机构、法律服务资源等,满足知识产权运营不同阶段的需求。另外,还要建立奖励机制,对参与知识产权运营的运营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奖励,这样才能激发各个部门参与知识产权运营的热情,增强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动力。
(4)因地制宜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运营策略
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在通信、芯片等不同行业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国有企业应该根据所在行业特点制定适合自身的知识产权运营策略。比如通信行业由于全球通信技术标准化非常规范,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主要围绕专利标准化开展,根据国际知名专利数据公司2021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兴通讯向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披露的5G标准必要专利的声明量位居全球第三位。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中兴公司的知识产权运营收益能达到将近40~50亿人民币。在芯片行业,集成电路图谱设计也就是通常说的芯片设计和专利是主要的知识产权形式,通常采用IP授权(即知识产权许可)的方式进行运营。而在一些传统行业比如石油化工行业,知识产权运营通常采用专利或专有技术的许可、转让进行。
(5)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开展专利国际布局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运营的主要客体之一,专利本身的质量主要决定了运营收益的高低。通俗地讲,高价值专利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文本质量,较高的权利稳定性,专利技术的市场应用前景好,能带来较好的经济价值[5]。拥有高价值专利,在运营过程中是不用发愁的,高价值专利的价值会在专利运营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2020年5月13日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约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以2000万元的价格买下瞿金平老师的一项名为“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的发明专利技术。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为专利运营工作奠定好的基础。
另外,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开展专利的国际布局是必不可少的。在未来,知识产权运营的开展也将趋于国际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放眼全世界,比如国家电网公司,从2012年开始布局国际专利,至今累计申请超过2000件国际专利, 这些专利对国家电网海外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着有力的保障。国有企业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向一些跨国公司如IBM、苹果公司、杜邦公司等学习,学习他们专利管理和专利运营的先进经验,培育高质量专利,开展国际专利布局,在保护自身专利技术的同时通过专利运营获得额外的收益。
四、总结
提升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不能一蹴而就,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相对封闭,存在企业管理构架复杂、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国有企业要先从制度、队伍方面下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团队,再围绕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各个工作节点逐步向业务部门渗透和协同协作,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和知识产权情况,最终摸索出一套适合国有企业自身的、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健.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完善建议[J]. 航空财会, 2022(05): 8-10.
[2] 刘波. 重钢集团知识产权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重庆理工大学, 2017.
[3] 李星仪. 苏荣欢: 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水平[N]. 知识产权报,2021-3-7
[4] 韩晓洁,罗朋. 芳砜纶阻燃纤维中国专利技术分析[J]. 新材料产业, 2019 (07):20-25.
[5] 郑金,王琦,唐晚成. 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路径研究[J]. 科学与管理, 2020,40(02):104-109.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