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自2021年来已成功举办两届,成为培育发展新兴数字产业、激发社会数字消费潜力、打开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展示标杆城市建设新成就、打造数字赋能发展新引擎、激活数字消费增长新动能的交流合作平台。本届大会以“数据驱动发展,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用、融多方共同助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下为大会“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环节的讨论内容节选。
【 圆桌专家 】
陈柏珲 新加坡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院长
方汉昆 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张鹏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CEO
于笑博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邹永强 云账户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主持人:首先请陈院长谈谈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布在全球范围内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您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陈柏珲:谢谢。任何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其意义一定是要促进生产力、要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也是为什么ChatGPT一发布就引起了全球轰动、全民热议。举例来说,为了准备今天的发言,昨天晚上我把组委会给的活动议程输入到ChatGPT里,仅仅用了不到30秒,ChatGPT就生成了一篇非常完整的新闻,并且将这篇稿件命名为《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专家学者共话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这篇新闻稿不仅具有完整的新闻六要素,在篇尾甚至还总结道“此次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引导全球数字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想这篇新闻稿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用了。
主持人:ChatGPT确实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未 知的想象和前景。
陈柏珲:我来自新加坡,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个法治社会,以法律严明而著称,新加坡国会通过的法律有逾510项,还有各个职能部门的法律法规等等。如果想让一个律师熟记这些并灵活运用显然是不现实的,但人工智能就可以做到,简单的日常咨询就不需要再去花费高昂的律师费了,直接咨询ChatGPT就可以得到答案;再来看看中国的数据,2020年时,中国全国法院受理的案件超过了3000万件,其中民事(不是刑事) 案件占了55%以上,这意味着每一位法官每年办案数量超过225件,而2020年只有251个工作日,也就是说,平均每一位法官在每一个工作日都要审判一个案子,这个压力是相当大的。未来,简单的民事纠纷比如借钱不还的这类经济纠纷就可以通过数字人法官受理案件材料、通过大模型阅读后就可以进行宣判了,人类法官最后做一个确认即可。不仅仅是律师,西医也可以这样,输入患者的身体指标之后,数字医生可以通过患者身体指标进行问诊,还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定制化配药,ChatGPT确实可以颠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主持人:谢谢陈院长的分享,看来各行各业都会因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
陈柏珲:对。很多人可能会因此而下岗,但也可能更容易拓展业务。任何一个科技的进步与变革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就看我们从哪方面来认识它。
主持人:的确,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影响到经济生活,也会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不光要应对危机,同时也应该真正地去享受和拥抱它带来的各种可能性,甚至可能是精彩和奇迹。接下来请出的是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CEO方汉先生。昆仑万维曾经发布了一个天工模型,这个模型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赢得了高度的赞许和评价,被称为是国内首个真正实现智能涌现的AI大模型产品。
方汉:昆仑万维从2020年开始做预训练大模型研发,是国内最早走技术路线的企业之一 , 我们对于大模型落地有自己的一些认知。首先,我们基本上所有大模型的落地都分为B端和C端。在B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对数据的处理及收集,因为在做大模型预选择的过程中会发现,如果要教会大模型怎么去做数学,就需要把所有的数学题公式都转成文本格式,并注明解题过程,然后把这些数据输给大模型,大模型才能真正习得人类解数学题的能力。在B端各行各业如金融、法律、能源等行业,实际上所有的大模型企业都要协助这些行业把这个行业的专有数据转成文本格式,因为大模型目前都是文本大模型,它只能理解文本格式的数据,因此所有的图表、公式等都需要转成文本描述的数据。
第二,还要把各行各业的商业逻辑、技术逻辑都记录下来,把所有的逻辑文本化之后输给大模型,这样大模型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落地,这是脏活也是苦活,我相信所有目前做大模型研发的企业都在熟悉的B端行业紧锣密鼓进行这一工作,我认为这个工作是大模型在B端各行各业落地的重要前提。在C端,我们认为用户使用大模型基本是用来进行工作和娱乐,在工作方面,大模型主要是作为个人信息助理,可以把全世界用各种语言撰写的人类知识都转成中文后再转输给C端客户,这样C端客户在各种办公、公文写作、程序编写、学习等领域都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协助;在娱乐方面,我们认为大模型的出路就是产生更多端到端的内容制作工具,包括文学、音乐、漫画、动画、短视频、长视频、影视等,预计大模型将在三到五年内,端到端的内容制作工具将彻底颠覆目前所有内容生产的形式和流程,会让更多人没有门槛地进入内容创作领域,从而导致整个人类的内容创作领域将会有一个极大的爆发,从而极大地丰富人类的娱乐生活。
主持人:谢谢方总分享了AI大模型在不同 领域的应用,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理想化场景。接下来有请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 司CEO张鹏先生。
张鹏:智谱华章简称智谱AI,是一家创业型公司,但公司从诞生第一天起就定下了愿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这也是我们做AI的毕生梦想。在全球数字化的大浪潮当中,数字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增长速度也会呈爆炸式上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人工智能方法其实已经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其实我们期望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在当今这样一个新的数智时代里能更好地贴近人类,提供更高级的智能服务,这也是AI大模型诞生的时代背景。
刚才方总也提到2020年是“大模型元年”,它的标志性事件就是GPT3这样一个预训练大模型的发布,让大家看到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数据处理、对人类意图理解等方面完全超越了上一代技术,这也是智谱AI全力投入这样一件事情的元年,一个起始点。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AI大模型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个非常有力的阶梯,但可能不是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如何借助AI大模型这样的基础设施去赋能千行百业,去解决数字经济当中的一些痛点问题,一些必须去面临的问题。比如说互联网行业,它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群体,拥有最快速的数据迭代和算法迭代速度,传统的一些算法需要大量的人工、大量的算法工程师和维护人员去对这些算法进行研发和维护,成本很高。如何用更通用的、贴近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技术设施去解决这个过程当中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作为基础设施服务社会的初衷。我们坚信未来AI大模型一定是数字经济时代非常重要的基座型技术,也相信AI大模型能够赋能千行百业,帮助改善我们的生活。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就是让人工智能具有人的思想,您用了一个词叫“贴近”,那么您觉得发展到最后它真的会替代人的智慧吗?
张鹏:一切皆有可能,目前我们的研究目标还是让它与人类的认知进行对齐,目前一些产品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认知水平进行对齐,在通用场景当中回答问题、写新闻稿、甚至回答一些专业性问题都不输一般人类,有的甚至还接近专家级别的水平。我们做通用型AI大模型的目标就是在全面通用型的能力上,让它持续去接近,甚至未来有可能会突破人类极限。当然,行内也用“AI基点”来形容这样的时间点或技术拐点,我们应该让它服务于人类而不要危害人类。
主持人:作为高科技企业,我们共同的愿景就是不断在技术这条路上去突破、去攻克每一个难题,不断地带来惊喜和奇迹。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擅长数据处理,请于笑博先生谈谈人工智能大模型未来的发展和应用。
于笑博:首先我想从公司的名字“融信数联”开始解读,融合信息、联接数据,我们的定位就是这四个字,即数据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关联。所有数据价值体现被称为应用驱动,一定是体现在解决城市管理的一系列问题上,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模型和算法以外,我们也更关注到数据质量本身,也就是数据治理层面。同时,我们还做了数据的安全保护、数据的交易,从而形成了现在四个产品体系:从应用到分析、再到数据治理、再到底层的数据安全以及配套的相关数据交易体系。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或是未来其他行业的发展,都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做突破和技术升级改进。
这几年融信数联的实践也体现了两个特色:第一,本身我们是基于多模态或者更多元数据的融合的基础之上去进行数据分析或模型构建,目前实际上我们已经能够去处理或驾驭的数据种类已经达到了几十种、上百种,包括所有的政务数据、社会数据、所有的城市感知过程中的传感器数据等,从大数据、大模型的角度来讲,融信数联算是做了一定的基础工作,这也是我们现在领先于国内很多同行非常大的优势。第二,我们本身聚焦数据分析这四个字,也自主研发了智能体图谱技术,通过各种数据之间本体的对齐、本体的构建,去实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分析,广泛地服务于政府、企业和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的质量越好,对于未来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就会产生更大价值。大数据和AI本身就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主持人:您的分享让我感觉到数据更像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只有它足够的丰富和安全,才能让数字技术不断突破,让数字经济能够高质量发展。最后有请云账户党委书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邹永强先生,请您谈谈有关未来的话题。
邹永强:今天我想谈谈AI大模型对于就业的影响。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新时代,我认为会对就业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 影响:一是会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一些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一般文学创作、报告、海报绘制等工作。有研究表明,在未来十年,使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可以提升超过4倍。同时,对于一些需要更强的自主性、需要复杂决策的、有创造性的一些工作,有了AI大模型的帮助,人们也可以更好的激发才华和创造力,从而产生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二是AI大模型对当前现有岗位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催生出新的岗位。譬如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一方面影响了文案、客服等岗位,但同时也创造了像提示词工程师、语言模型训练师等新岗位;三是催生了新的创业机会。AI大模型可以帮助很多产品服务、工作流程进行重构甚至创造,在医疗、金融、能源等行业,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可以解决这些行业痛点并形成一些创业机会。以医疗为例,AI大模型通过训练可以在数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习得传统医学院学生花费十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的一些学习任务,有了数百家医院的临床案例,AI大模型可以快速学到临床中的经验和技能,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提供诊疗方案。
从未来来看,AI大模型的发展会催生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让一些新的就业形态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我所在的云账户公司为85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灵活就业服务,这些劳动者覆盖了视频创作、分享社区、本地生活等15个行业和60多个细分领域,包括视频创作者、内容创作者等这类近年才产生的新职业。AI大模型最大的变化在于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原来一些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有了AI大模型后个人就能完成,这又会催生出更灵活的就业场景和平台,而这些场景和平台又会让个人更容易地去分享知识、技能和服务。未来,如果我们希望AI大模型对就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就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力:一是促进AI大模型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AI大模型快速分析处理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数据;二是加强对于AI大模型的技术培训,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该对劳动者做更多富含情感类和原创类的AI大模型技术培训,让劳动者去适应人与AI大模型协作的工作模式,适应就业场景新的变化。
主持人:有请几位嘉宾一人用一句话对我们今天探讨的这个话题来做一个总结,或是对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美好寄语。
陈柏珲:非常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幸体验数字经济带来的伟大变革。
方汉:大潮将起,落地为王,AI技术一定能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福利。
张鹏: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赋能全球数字经济。
于笑博:让数据流通起来,让数据会思考,最后用数据驱动未来。
邹永强:AI大模型与人协作的新场景将带来更美好的就业未来。
主持人:谢谢各位。今天我们的主论坛到这里就要落下帷幕了,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是世界各国要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一个关键,而一年一度召开的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正是要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专家、学者、投资者等社会各方提供一个能够共同交流、深入探讨以及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平台,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数据驱动未来,让智能引领发展。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