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中科院新材料专利
作者: 发表时间:2014年05月26日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按应用领域和研究热点主要分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磁性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光学与光电子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新型微电子材料、薄膜材料、新型化学化工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等。其中的大部分领域,中国科学院都有涉及并有所建树。

  碳纳米管/聚苯胺纳米复合导电粉末

  CN201010110232.4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聚苯胺纳米复合导电粉末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先将碳纳米管、苯胺和质子酸混合后,向其中加入助稳定剂得到油相液,再将乳化剂与水混合后得到水相液,接着将油相液与水相液混合后置于超声波中均化,得到细乳液,然后,先向细乳液中加入质子酸溶液后搅拌得到掺杂液,再向掺杂液中滴加氧化剂水溶液进行反应至少4小时后得到反应液,最后,先对反应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沉淀物,再分别用乙醇和水洗涤沉淀物后,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制得核为碳纳米管、壳为聚苯胺,聚苯胺的厚度为10~30nm的碳纳米管/聚苯胺纳米复合导电粉末。它制得的产物能用作导电、增强填充材料添加至聚合物基体中,来制备光电转换、光电催化和电磁屏蔽等新材料。

  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王化、王若溪、王磊、田兴友

  氧化锌体单晶生长过程中的直接掺杂方法

  CN200710177780.7

  该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利用闭管式化学气相传输法生长氧化锌(ZnO)体单晶的过程中,生长出可控掺杂的氧化锌体单晶的方法。闭管化学气相传输法生长ZnO单晶方法是在封闭的石英管内,一端放置高纯ZnO粉作为源及少量的高纯碳作为传输剂,另一端放置籽晶,通过控制放入源区的掺杂物质的量及源区和生长区的温度分布实现气相传输,生长掺杂可控的ZnO体单晶。选用一端为平面封口的圆形石英管作外管,再选用一根外径与籽晶片直径相同的石英管作内管,用来顶住籽晶片,使其固定在石英管的平面端。把要掺杂的物质直接与ZnO粉及高纯碳粉放置在内管的另一端,然后外管接真空系统,抽真空后用石英封泡封闭,将封好口的石英管放入水平加热炉内升温加热,控制温度分布进行掺杂ZnO单晶生长。

  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联系人:董志远、赵有文、杨俊、段满龙

  高品质因子低维氧化物纳米热电新材料

  CN200910037591.9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毒、原材料资源丰富、中高温性能稳定、合成工艺简单的氧化物体系高性能热电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纳米管空心结构和管壁层间离子的控制取得高品质因子,具体步骤如下:(1)将二氧化钛气凝胶粉体溶于强碱溶液中,搅拌后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在120~180℃下反应20~100小时;(2)用蒸馏水清洗下层沉淀,测试pH值,用酸和碱调整pH值到8,然后继续清洗,得到含有钠离子的钛酸纳米管;(3)管壁层间离子的离子置换过程,置换后用蒸馏水清洗;(4)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合成的纳米管进行干燥。所合成的钛酸盐纳米管具有低导热系数、低电阻、高赛贝克系数,是高品质因子热电材料的理想候选者。

  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联系人:苗蕾、种村荣、黄荣

  磺化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质子交换膜

  CN200610105320.9

  该发明是一种磺化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选用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新材料为原料制备磺化膜材料。PSA分子中的酰胺基和砜基相互连接在对位苯基上并和对位苯基构成线型大分子,由于大分子链上存在强吸电子的砜基基团,通过苯环的双键共轭作用,使这种分子结构比传统芳香族聚酰胺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热稳定性与抗热氧化性能。选用了浓硫酸与发烟硫酸的混合酸作为磺化剂,这样可以降低物料粘度并帮助传热,有利于磺化反应进行的均匀彻底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发烟硫酸活性高,有助于提高磺化物的磺化度。将磺酸基(-SO3H)引入到聚合物主链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其质子传导性能和含水量。该专利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化学性能稳定、质子电导率高,抗氧化性、热稳定性等性能优良,且成本较低,适用于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还可以用作各种超滤膜、纳滤膜或反渗透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联系人:宁莉萍、王齐华、简令奇、杨生荣

  镁基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复合铸造

  CN200510029556.4

  该发明涉及镁基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多功能镁基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复合铸造制备方法,解决镁合金在潮湿空气环境或氯离子环境中腐蚀破坏严重、综合力学性能差等问题。其技术思路是通过设计组元材料的配合,在镁或镁合金的一侧或者两侧复合不同成分和性能的合金材料,各层之间以冶金方式结合,获得的镁基层状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满足不同场合对材料提出的要求。该复合铸造制备技术可以采用各种铸造方法制备出界面致密冶金结合的镁基层状复合材料。这种制备镁基新材料的新途径,适用于镁或镁合金与其它各种金属材料的复合,如铝、钛、铜、锌、镍或钢等,扩大镁基材料的种类,推进镁合金的应用。

  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联系人:高磊、陈荣石、韩恩厚

  回收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CN201110102003.2

  该发明涉及一种回收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方法。首先将催化剂加入有机试剂中,制得超临界CO2复合液;然后将所需分解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放入反应釜中,加入超临界CO2复合液;在100~250℃、7.5~25.0MPa下反应1~24小时,冷却至常温,对产物中的固体产物进行洗涤、干燥获得碳纤维,将产物中的液体产物进行减压蒸馏获得苯酚及其衍生物。其中催化剂为液体超强酸、固体超强酸、磷钨酸、磷钼酸、乙酸、甲酸、盐酸、硫酸、硝酸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方法具有降解效率高、环境友好、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回收废旧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绿色方法。

  单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联系人:徐平来、李娟、陶慷、薛立新

  具有微波吸收功能的纤维复合材料

  CN201110121623.0

  该发明涉及具有微波吸收的功能的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引入连续二氧化硅纤维(SiO2f)作为力学性能增强体和电磁波吸收介质,基体材料为SiO2材料或含有吸波剂的SiO2材料。连续SiO2f的含量为10wt%~40wt%,连续SiO2f的直径为4~15μm。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聚四氟乙烯或有机硅树脂作为纤维偶联剂,使用PVA或者PVB作为粘结剂。采用传统浸渍缠绕的方法制备复合坯体,并采用热压烧结的方法成型烧结。所制备的SiO2f/SiO2复合材料具有结构功能一体化特征,制备的纤维复合材料相比于纯熔融SiO2块体在8~12GHz频段其对微波的屏衰减损耗由-4dB降到-35dB,回波损耗保持不变,保持反射不变而屏蔽效果增加,适合作为吸波材料基体使用。

  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联系人:陈明霞、寇华敏、潘裕柏、郭景坤

  纳米亚铁氰化锌钾抗菌材料

  CN201110095270.1

  该专利是一种纳米亚铁氰化锌钾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和有害微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其方法是通过亚铁氰化钾和可溶性锌盐的沉淀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锌钾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材料颜色洁白,具有显著的抗菌性能,对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明显的杀灭和抑制能力。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为:(1)将亚铁氰化钾溶于水中制得浓度为0.01mol/L~1.3mol/L的溶液,命名为溶液A;(2)将可溶性锌盐溶于水中制得浓度为0.05mo1/L~4mol/L的溶液,命名为溶液B;(3)在10℃~70℃的温度范围内,在搅拌下,将溶液A加入溶液B,或将溶液B加入溶液A中,其中锌元素和亚铁氰化钾的摩尔比例在0.5/1~5/1之间,将所得的白色浊液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到纳米亚铁氰化锌钾抗菌材料。

  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联系人:刘海弟、岳仁亮、吴镇江、陈运法

  一种形成复合功能材料结构的方法

  CN201110086465.X

  该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是一种形成复合功能材料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注入原子种类作用于施主晶片,在离子注入投影射程周围形成脆弱区;将施主晶片和衬底晶片进行键合;对键合后的结构在低真空下进行两步退火热处理,使得脆弱区从施主晶片剥离,在衬底晶片上形成薄层结构;对于剥离后的施主晶片和含有薄层结构的衬底晶片进行处理,得到所要求厚度的施主材料和所需要的复合功能材料结构。该发明将退火过程放在低真空中进行,能够降低在外部对晶圆的压力,从而减少了晶圆内部微小缺陷生长、成熟的阻力;而且还降低热预算,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复合功能材料结构,提高了注入离子的剥离效率。

  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联系人:张轩雄、杨帆

  一种肿瘤靶向载体材料

  CN201110087754.1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靶向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在水溶液中,利用K2S2O8/NaHSO3引发葡聚糖接枝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和聚甲基丙烯酰胺基酸,从而在葡聚糖主链引入延长血液循环时间的PHPMA和反应性羧基基团,通过控制反应单体加入质量比以得到不同接枝率葡聚糖基接枝聚合物,再利用酰胺化反应接上适量酪氨酸用于125I的标记并做小鼠实验,该载体材料具有较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利用该发明制备的葡聚糖接枝聚合物靶向放疗载体由于其较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和血液中较大的组分含量,能广泛应用于靶向放疗或者靶向化疗体内各种肿瘤部位。

  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联系人:王德乾、刘瑞刚、黄勇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