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服务联盟的必要性
2011年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国蔬菜、水果、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达到播种面积的50%以上,其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达到30%以上,绿色防控实施区域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确保农药安全使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政府纷纷把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标准化绿色基地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上土地规模化流转的趋势日渐显现,各地政府、种植大户、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都纷纷加大了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力度,规模化绿色农产品基地也如雨后春笋般日渐增多,但同时更多的问题也跟着暴露出来。
由于各地在绿色标准化农产品基地方面起步有先后,在绿色植保、配套农资、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推广、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从最初立项的东奔西走,到找齐各路相关专家、再找到所需技术得耗费很多的时间和心力,而且往往在项目衔接及标准化程度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令众多种植大户、涉农企业及合作社头疼不已。绿色示范基地可以通过申请财政经费勉强建立起来,但要做到由点到面的规模化铺开就有些力不从心,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帮扶,需要能整合产业链上的多方资源打造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服务助力体系。
种植大户、涉农企业、合作社比较缺乏专业的绿色植保技术,迫切需要专家的技术指导。服务联盟能针对绿色植保及标准园建设的需求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各地对急需解决的难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咨询,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各地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数量正逐渐增多,绿色植保、统防统治、托管式服务正逐渐铺开,这是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降低散户农药使用风险;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但众多服务组织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植保机械缺乏等问题,急切需要专业的技术、器械和服务培训,需要培养出更多标准化、规范化的植保服务标杆组织。
中国绿色农业服务联盟倡导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倡导小的合作社联合起来组成规模化的合作联社,尽量做成规模化连片基地,这样统防统治、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才有可能,才能解决以往一家一户生产标准不统一、不规范,以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劳动力普遍匮乏的问题,进而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降低散户农药使用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合作社抗风险能力。
绿色植保所需农资配套产品良莠不齐,市面上很多伪劣产品冠冕堂皇地欺骗坑害农民,而种植户又无法识别,造成重大损失。这就需要服务联盟有所作为,吸收优秀的绿色农资生产企业加入联盟,组织规模化基地、合作社向厂家直采优质农资。联合采购能增加农民在谈判中的话语权,省却中间环节,实现农资产品的优质低价,避免百姓被假冒伪劣农资坑害。
各地绿色农产品基地的订单化生产、农超对接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规模化连锁超市、出口机构的加入,服务联盟会组织连锁超市、出口机构、大型批发市场的负责人与绿色农产品的产出方和地方政府举行农超对接,解决中间商恶意压价,丰收却滞销等难题。
绿色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还不普遍,加上农民的品牌意识淡薄,往往好产品却卖不上好价钱,需要专业的品牌策划推广和宣传机构的引领。中国绿色农业服务联盟会指导农户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认证、包装策划、品牌推广等工作,增加产品附加值,让好产品卖出更好的价格。
近几年冰雹、霜冻、旱涝、强风等自然灾害让多地农民损失惨重,急需灾害防治与修复技术辅导及农业防灾互助保险和农机互助保险,联盟能够通过自己的服务网络来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绿色农产品基地产业化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大多需要自筹和政府的财政补贴。受资金制约,很多基地发展上力不从心,希望有更多的金融投资机构能参与到绿色基地的建设当中。服务联盟会组织投资公司、银行负责人深入各省市基地、涉农企业、地方农业局针对产业化项目进行面对面对接,解决合作社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难题。
服务联盟会指导农业废弃物循环开发利用,变废为宝,让百姓增加额外收入;指导对种植园和老劣低产基地进行改良提升;指导建立绿色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农超、酒店、机关对接基地、绿色出口基地、龙头企业加工原料直供基地、高端农产品、礼品特供基地等;指导专家团和政府监管部门对农产品及加工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督导。
联盟四大产业链及产业服务团
中国绿色农业服务联盟为了贯彻实施中央一号文件,因地制宜地整合各产业链、各环节的优质资源,实现更精准的对接,为基地提供一站式助力服务。服务联盟细分为四大产业链专业服务团:绿色果业产业链专业服务团;绿色蔬菜产业链专业服务团;绿色粮油作物产业链服务团;绿色养殖产业链服务团。联盟会逐步与相关单位联合设立如下产业链服务联合体:绿色植保与专家服务联合体;绿色农资科技产品联合体;绿色农产品农超对接(订单生产)联合体;绿色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联合体;绿色农产品媒体品牌塑造推广联合体;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指导联合体;绿色农业国际交流对接联合体;绿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绿色农业防灾技术及互助保险联合体;绿色农业科技成果集成推广转化联合体。
绿色服务联盟近期主要工作
提供务实的绿色农业解决方案
将众多的科研院所、企业和农户用服务串联起来,提供务实有效的绿色农业解决方案。一边进行农产品改良提升,促进农产品增效提质,一边积极促进绿色农产品农超对接订单生产。全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逐步在一些县乡合建绿色改良提升综合服务站;引领建立科技推广示范合作社;发展一批基层科技推广联络人;引领组建一批绿色改良提升服务队。联盟重点推进绿色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推广应用,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龙头企业搭建技术转让和推广应用平台,积极为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引导龙头企业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将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实施主体,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加快建立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搞好绿色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新机具的展示和推广,加快绿色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利用。继续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促进绿色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在绿色农业示范过程中,率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和产业化,尽快将实用的绿色农业技术辐射推广开来。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稳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首先要实施规模化种植。在园艺作物优势发展区域,选择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开展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设施蔬菜集中连片200亩以上,水果、茶叶、露地蔬菜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其次是要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广优良品种和集成重大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精品化、高附加值路线,努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参与相关标准制订,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另外还要大力推广高效安全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规范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
绿色农业示范提升活动以“深化示范、整体提升”为目标,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延伸主导产业、拓展创建内容、提升建设水平、带动区域绿色农业发展;加强对先进适用技术的先行先试,强化集成组装,进一步提高科技应用和推广水平;完善示范区生产经营机制,发展生产标准化、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创新示范区创建机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梯级推进,带动全国绿色农业示范能力整体提升。
打造直供基地实现订单生产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积极开展直营直供。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展示展销活动,促进产销有效对接,提高企业竞争力。
发展全产业链追溯模式,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载投入品使用、病虫害发生与防治、采收时间等内容,打造全过程追溯体系。与各地农业部门密切协作,加强生产与流通两个环节追溯工作的衔接,确保标准统一、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
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标准园
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能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首先要优化技术。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保障安全。优先在园艺作物优势产区示范和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生态调控技术: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生物防治技术: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理化诱控技术: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科学用药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加强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普及规范使用农药的知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服务联盟对绿色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展望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存在生产单元多、规模小,产业链分割,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的问题。如何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扩大生产规模,将单一种植模式发展成为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模式,是发展绿色农业产业的迫切需要。为从源头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标准化程度,走精品化路线,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满足国内较高层次消费需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国际社会的共同需要,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国内外组织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广泛参与。
服务联盟将为更多的地区提供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主要的工作目标为:(1)促进生态安全。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绿色农业通过优化农业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强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间的能量自然转移,确保生态安全。(2)促进资源安全。农业的资源安全主要是水土资源的安全问题。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率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也需要占用农业生产用地、用水和用能等。绿色农业发展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就必然需要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3)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4)促进高效性,即在追求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5)促进标准化,旗帜鲜明地提出农业要实行标准化全程控制,而且特别强调农业发展的终端产品——农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农产品的标准化来提高产品的形象和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绿色农业服务联盟将以国际有机运动联盟为榜样,携手努力把联盟打造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影响的可以提供绿色农业全程服务的龙头服务组织,带动中国乃至国际绿色农业的发展。
中国绿色农业服务联盟简介
中国绿色农业服务联盟(缩写:CGASA,以下简称服务联盟)是由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一批龙头生产企业、服务企业、流通企业、媒体、银行、金融投资机构、认证机构、咨询机构等倡议发起并参与组成的基于产业链全程服务的助力绿色农业发展的战略合作联合体。服务联盟主管机构为科技部,是开放的非政府战略协作组织。
服务联盟贴近广大基层合作社、规模基地和涉农企业,依托自身在基层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整合产业链各环节众多优质资源,全程助力涉农企业的增效提质和绿色改良以及绿色农产品的农超对接、订单生产,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对接转化和推广,尤其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联盟致力于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力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促进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打造扶持更多的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规模化绿色生态标准化基地,带富一方经济,造福更多百姓,推动我国绿色农业和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
作者介绍:盛承发 中国绿色农业服务联盟临时主席
贾升伟 中国绿色农业服务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