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而中国的稀土资源80%集中在包头。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稀土成为全球倍受关注的资源之一,因稀土储量丰富而被誉为“稀土之都”的包头,更成为全国稀土工业的重要基地。发展稀土产业,把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直是稀土科技与产业界的奋斗目标。
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简称:华美稀土)成立于1993年,前身是专业从事稀土产品生产的民营股份制高科技企业。2003年4月,公司与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强强联合,形成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上市公司合作共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11年4月,公司完全成为包钢稀土(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什么推动了华美稀土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什么包钢稀土选择把华美稀土收购为全资子公司,这次收购包钢稀土的受益到底有多大?带着这些疑问和探究,我们走进了华美稀土,与其高层管理团队面对面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进程,资源整合之路
本刊记者:2011年,华美稀土成为包钢稀土(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请您介绍一下华美稀土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生产经营、业绩状况。
连贵生(华美稀土副总经理):华美稀土1993年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稀土产品生产的民营股份制高科技企业。东厂是华美稀土的最初生产厂,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公司已具备年处理稀土精矿8万吨、各类稀土氧化物和化合物1.7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了生产规模和经济总量的翻倍增长,成为我国稀土行业规模较大的稀土生产基地之一。可以说,这一切得益于华美最初创始人找准了公司的定位,舍得在技改和环保方面大手笔投入。
2003年,我们与国企包钢稀土合作,在西厂承担了包钢稀土的“稀土精矿集中焙烧清洁化生产”项目。公司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不断改进优化老工艺,研究采用新工艺,围绕长期困扰稀土企业的“三废”污染问题,积极开展试验研究工作,自主研发了“稀土废水回收及全循环处理的工艺方法”发明专利技术,采用S—DW—RPP脱硫—除湿—超高效专用除雾处理及配套的冷却脱水工艺装置,将外排的烟气中所有的含硫类有害物质及水气全部捕集、回收及回用。
在技术创新方面,2002年,我们设有专门的研发中心,配套6个技术团队。2004年研发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技术中心,2007年被授予“包头市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在全区38户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排名第7位。如今,公司拥有8项发明专利,通过包头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2项,获得包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在产品质量方面,我们生产的碳酸稀土、低镨碳酸铈、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氧化钕、钐铕钆富集物、镨钕氧化物、干燥碳酸镧等九项产品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名牌产品。“物华”牌商标成为包头市知名商标和自治区著名商标。这几年,企业科技、环保同步发展。2011年企业全部被包钢稀土收购,成为包钢稀土(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2012年企业发展规范有序。
本刊记者:从稀土协会的建立,到稀土专用发票的使用,国家对于稀土行业的规范和整合力度在不断加强。谈谈包钢稀土并购整合给华美企业带来的发展空间和拥有的资源优势。
陈建利(华美稀土总负责人):我首先谈一下华美整合的过程。2011年4月30号正式召开华美股权全部由包钢稀土收购大会,此后,华美稀土以另一种姿态形式出现在包头稀土的大舞台上。由过去的民营企业到包钢稀土相对控股,控股后的华美还是独立经营,现在成为包钢稀土全资子公司,这时就要进行重新定位。包钢稀土向社会、向华美全体员工表态:原有的机制不变,原有管理模式不变,原有的人员不变,原有的待遇不变。惟一变动的就是把我一个人从包钢稀土派过来。
按照领导的要求,从我个人来说,前期要帮助大家消除戒心,培养信心。尽管华美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做得很好,原有企业文化中吸收多家企业的先进文化,这时要把国有企业的管理文化渗入到这个企业,需要大家彼此能包容融合。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心态稳定了,信心比以前更足了。如今,华美进一步往下走,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既要保持华美稀土的相对独立性,还必须要与母公司的战略发展相吻合,同时更要注重母公司的管理模式与现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创造一种适应性更强,能得到现有企业全体人员认可的合作共赢的创新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以后是可以复制的。相对我个人来说,我正在做的是一个产业化的创新,在稀土界也是一个创新,工作做好的话,对稀土产业整合将会有一个示范作用。在做工作的过程中,我接受到稀土整合中的很多信息,了解到还有很多南、北方企业非常愿意加入到包钢稀土。可以说,包钢稀土对华美稀土这种整合是成功的。
本刊记者:您是如何看待当前的稀土贸易争端?争端背后有哪些值得中国企业反思的地方?
陈建利:贸易之争与企业有着表层、深层次的关系,相对整个稀土的大背景、大环境来说,稀土贸易之争这个话题也很敏感,现在国家正在做一些工作,我们企业对此不仅理解,更要关注市场需求和应用的角度给予坚决的支持与配合。
我是2011年包钢稀土全资控股后才正式派过来的。从一个旁观者角度来看,对华美稀土原来企业的领导者,我个人觉得他们有独到的眼光,拥有企业家的胸怀和远见卓识,他们周边汇集了很多有识之士、稀土专业人才在支持着这个企业,很快就能够找准企业的定位和方向。在当初外部环境还不是太好的条件下,企业管理者舍得大量投入资金进行科研,走在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上,从科研、技术都达到了领先,最终企业也收获到了技术专利和科技奖项,从中可以看到企业管理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比如我们的环保项目酸回收(硫酸、氟酸),尤其是工艺系统氟回收,从白云鄂博矿资源中进行氟回收,华美稀土企业是第一个做到的。华美率先走出了一步,为整个行业奠定了好的基础。作为民营企业起家的华美稀土,从社会上吸引了方方面面的人才,形成合力,使华美公司能够走在稀土行业的前列。现在国家倡导的是组建大集团,但当初华美创始人,就毅然决然把公司全部卖给了包钢稀土,成为包钢稀土的全资子公司,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角度,还是对企业员工来说都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布局,构建跨越之势
本刊记者:国内稀土产业链技术发展的落后不平衡,成为制约稀土大规模应用的瓶颈。谈谈你们企业拥有哪些科研优势,并在稀土产业水平和应用领域实现了哪些新的突破?
陈建利:从整个稀土产业技术来讲,稀土冶炼分离从纯工艺水平来讲,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技术短板或弱项是在装备工艺上,稀土工业发展了近50年来,从婴儿慢慢成长到少年,再到青壮年,这需要一个过程。近20年稀土产业技术进步应该是与稀土发展是在同步加速。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心自身的技术进步;在学界,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专家把对稀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当成是攻关项目、科研项目;从国家来说,国家层面开始重视稀土本身的技术产业升级。
在分离技术方面,我们企业有强项、有弱项。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在整个过程控制上,由过去简单机械式控制到DCS控制等,并在生产线上都有应用和提高。
在设备升级方面,由过去小型、简陋的设备设施,到适合行业自主研发的稀土分离的自主设备。比如萃取设备上,我们从过去的几百升,做到7百升,做到1个立方以上,通过改变材质,我们的萃取也能做到2个立方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技术人员不断探索和产业工人对设备的不断改进的成果。
对于稀土产业链下游的支持和推动,我个人觉得这是个反作用,我们提出了市场的需求。我们前端企业要及时关注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比如,磁性材料生产,从包钢稀土来说,最早我们生产从镨钕氧化物到现在的钕铁錋的配送。作为前端,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重点要做好的事情就是使我们提供的产品要能满足下一道工序的需要,做好技术控制,从而把整个产业链中的每一步都做好。
柳凌云(华美稀土副总工):华美初创是民营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本降低还很困难的时候,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突出技术创新,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开展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在同类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前面,并以较高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家评审,被自治区作为创新培育型企业。
公司坚持实施“科技创新,产品升级”战略,把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点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中心环节,与包头稀土研究院、清华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密切合作,实行产学研三结合,逐步使公司成为科技投入、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公司自主研发成功的“分馏——逆流置换萃取生产高纯单一稀土”新工艺,用在公司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的分离生产线上,提高了产品纯度,降低了酸碱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被评为包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发明专利。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三废”污染问题,而且发展了环保产业,实现了循环经济和清洁化生产,大幅降低了能源和水的消耗。
我们企业高管层坚持高站位,企业的宗旨就是创造财富,回报国家,回馈社会。我们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扩大规模,缩短工艺流程,控制中间环节,解决回收问题。我们自主研发了有机萃取全捞转型技术,在减少碳沉、酸溶工序、降低原辅材料投入的同时,实现了硫酸稀土到氯化稀土的转型。这也是我们第一家做到的。我们还对萃取分离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彻底解决萃取分离工序的氨氮排放问题,使公司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大步迈进。
同时,华美还先后研发了稀土纳米技术、稀土功能材料技术,生产纳米晶稀土合金磁粉、纳米级稀土高性能电池粉、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纳米级稀土氧化物和化合物技术。我们将瞄准国内外稀土高科技应用领域,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高度敏锐的战略眼光,抢占稀土新材料和应用产品的制高点。
本刊记者:未来真正有竞争力的公司,是会在想尽一切办法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努力降低成本,同时保有核心技术,这样的生产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贵企业是如何进行成本控制的?请谈谈你们企业的盈利模式?
陈建利: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说,但凡白手起家的企业,最重视的就是注重控制成本。从供应链的成本化打造,到人力资源建立,再到日常高效管理。包钢稀土每个月都会开一个全企业或生产厂的会议,把代表性的企业做个比较,有一个对标过程,按照可比性来说,华美公司的单位成本是比较低的。首先成本的压力来自市场,来自市场的竞争,我们企业拥有成本优势。
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成本控制的核心,依据全面预算管理展开对标升级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从生产材料消耗的降低,收率提高,三项费用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到全过程效率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挥全面管理,形成系统的考核、激励机制,控制生产成本。
实行班组建设与考核机制。华美在班组激励管理中采用公司直接激励机制,跨越管理层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全面预算指标分解后直接下达班组,每月进行绩效排序,依据排序进行激励。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都有明确的控制指标,工作硬性指标。班组建设与考核机制实施以来,形成了以工作为中心全面竞争的良好态势,充分体现了员工的价值和集体荣誉的激励作用,提高了员工主动创新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让全员深刻体会到企业利益关乎自身利益。
实行单位业绩承包制。公司坚持责任与业绩明晰制度,各单位一把手的业绩与单位整体效益、业绩紧密挂钩。使企业的管理责任、水平、模式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
推广落实合理化建议。公司以合理化建议为抓手,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形成了从生产、技术、研发、工艺、以及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仓储物流管理、行政办公管理等方面完善的合理化建议的采集、评审、落实机制。从2008-2011年,合理化建议当年累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881.45万元(未计入次年效益),采集总数为713项,实施634项。
技术研发和技术进步。通过技术中心的技术研发、攻关,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生产工艺、设备能力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公司主导以规模化生产为宗旨,致力于稀土前端产品的发展,从技术、工艺、品牌、循环经济等方面引领行业发展,以此形成在行业中的稳定地位和稳定的发展模式。
一是品牌建设,我们的“物华”牌商标,经过企业的精心呵护,在行业内有相当的知名度,产品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现正在申报国家驰名商标。二是规模提升,我们期望通过整合,把北方这些小、散企业集拢起来,达到集约化,让资源的配置更合理,充分利用。无论是从社会现实、还是从稀土产业发展来说,包钢稀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加快集中焙烧进度,充分利用华美公司机制灵活优势,包钢稀土将焙烧工艺主要布局在华美公司生产。规模化生产使我公司从技术、管理、质量、成本以及效益上取得了不断地提高,引领行业发展。同时北方稀土深加工原料90%由我公司提供,从而稳定了公司效益。三是新产品的研发推广。这点以上柳工已专门谈到。四是循环经济这种模式创新的赢利增长点。循环经济需要清洁生产,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累计投资3亿多元,为循环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硫资源回收产生的硫酸用于生产,氟资源回收产出氟化铝销售,硅资源回收产出冰晶石销售以及水资源净化循环使用等不断取得的进步,成为公司盈利的一大亮点。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仅要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还要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华美企业的目标。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