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探究
——“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
作者:宋良图 谢成军 黄河 黄英良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10日

  如何让广大农户通过简单、廉价、易用的方法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以及如何实现广大农户零距离交互信息,这就是我国农村信息服务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认为“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仅是网络、计算机等硬件条件的物理距离,更重要的是农户对信息服务的接受距离。安徽是农业大省,地理位置承东启西,包容南北方种植结构特点,实施并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探索低成本、傻瓜化、可持续技术推广新模式对中部各省乃至全国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建设都有典型的示范作用。

  项目背景

  以“中国搜农”网络平台为核心,以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服务载体的世界银行农业科技项目“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建设与示范”子项目,主要针对广大农户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需求,建立绿色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增强其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足不出户就知晓各种农产品行情。探索服务广大农户的低成本、傻瓜化、可持续的技术推广新模式。通过提高信息服务傻瓜化程度,增强信息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降低农户接受信息的门槛,使农户“用得好”相关信息服务成为可能;通过农业信息自动获取与智能处理技术的应用以及低成本信息交互设备的开发,大大降低信息服务成本,使广大农户“用得起”信息服务成为可能。因此,“中国搜农”搜索引擎的有效应用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广大农户与农业信息的零距离,“用得起、用得好”农业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

  应用与创新服务模式

  项目采用“研究机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项目建设单位,公司作为项目协助实施单位,对合作社信息员以及农户进行示范与培训等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项目的具体实施机构,农户是重点服务对象。

  科技创新:通过软机器人网上数据采集系统、面向农业的专业搜索引擎——“中国搜农”等应用系统的研发,实现了互联网海量农业数据的智能聚合,体现了科技创新。

  机制创新: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硬件上为每个合作社提供两台计算机和两台打印机、为示范农户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终端设备,软件上搭建系列信息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低成本、傻瓜化的信息服务,体现了实施机制的创新。

  管理模式创新:探索并成功建立“科研机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体现了管理模式的创新。

  应用单位:经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在安徽省砀山、广德、宁国等8个县市内选取了首批13家运行正规成熟的合作社,每个合作社选了2名(总计26名)信息员,40~60户(总计541户)农户进行信息服务示范。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户签订协议的方式,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以保证搜索引擎应用顺利开展。合作社经营农产品的品种也不相同、有水果、稻米、桑蚕等等。

  另外,结合合作社所处地理位置、经营产品等条件的不同,根据协议签订情况,按照信息传播渠道或模式的不同,把13家合作社分为四种不同的信息服务模式(详见图1)。

  信息服务组织体系

  信息服务组织体系情况基本如图2所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执行单位,安徽省农发局是项目的直接管理部门,国家农发办是上一级管理部门,世界银行对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监测。合作社和农户是项目的主要服务对象。

  应用服务模式的软硬件体系建设

  硬件体系建设

  信息服务支撑硬件设备采购61台套,包括投影机、服务器、电脑等,支撑软件8套,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合作社与农户示范终端设备528台套,包括智能农用信息机、电脑、打印机等,共计597台套。

  软件体系建设

  (1)数据库知识库建设方面:国内农业各种信息库建设,如: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品种数据库等10套。

  (2)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农业专业搜索引擎。每天监控超过7000个农业网站,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农业网站数据。监控的全国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超过9000个,农产品品种超过2万种,极大地满足了各级用户对农业市场了解情况。每天的价格数据超过15万条(清洗消重后),供求数据超过7万条(去重后)。建成全国最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仓库系统,提供信息分析服务,满足了用户快速掌握市场以及各种农业信息需求。

  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基于数据仓库展现主要农产品价格信息的空间分布,市场价格时序变化趋势;为政府部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导向;为农牧业企业、大户、协会乃至普通农户动态展现分析结果。

  个性化信息推送系统。为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的中介服务作用,根据这些中间组织业务流程,定制开发了个性化农业信息推送服务系统。系统主动向合作组织等中介组织推送其定制的各种信息,再由中介组织对推送的信息进行筛选、编辑,然后再分发给会员,从而保证底层用户得到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底层用户可发布自己的需求信息,并实现与其相应信息的对接。

  信息服务结果调查

  随着信息员与农户的示范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合作社以及示范农户的信息化意识逐步提高,并且在前期示范的带动下,通过项目提供的各种平台来获取信息的次数明显增加。此外,在早期13个示范合作社的带动下,周围市县的一些合作社陆续加入到项目实施中,有近80家专业合作社参与其中。

  在“搜农”运用与培训过程中发现,各合作社对农业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从培训过程中项目组曾对13个合作社的示范农户进行抽样调查,收回问卷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46份。农户对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买卖等信息的需求尤为急切,分别占56.85%和45.89%。具体情况如图4。

  目前,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最为主要的手段是电视,所占比重为43.84%,另外,报纸、广播、其他传统的信息获取手段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分别是19.18%,7.53%和5.48%。而电脑、手机等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也有了较为广泛的使用,比重分别占34.25%和39.73%。传统的信息获取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于农业信息的需求。具体情况参见图5。

  根据设计运用的要求,“中国搜农”应用采用电脑、手机、信息机等先进的信息服务终端为广大的合作社和农户服务。通过对信息员进行集中的信息技术培训,将其培养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手,由他们在合作社中进行示范带动,促使合作社在汲取先进的信息服务带来的好处的情况下,经营活动能够更为灵活、更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通过合作社信息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帮助示范农户和其他农户使用先进的信息服务终端设备,以获取农业信息。

  项目监测评价结果

  监测评价活动开展情况及主要方法

  运用的监测与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取现场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现场调研:选择了首批参与运用、采用不同信息服务模式的7家合作社(岳西县主簿镇的岳西县富源茭白专业合作社、霍山县的霍山县源牌蚕业专业合作社、太湖县小池镇的太湖小池镇银山农村资金互助社、太湖县小池镇兴农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太湖县小池镇银山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砀山县富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砀山县双赢水果专业合作社)作为现场调研对象。现场调研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和座谈会。

  监测评价主要结果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电子邮件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第二批参与项目的合作社,但由于他们参与项目的时间较短,很多指标无法回答,因此绝大多数合作社都没有反馈信息。测评组现场调研时共发放、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2份,其中电脑模式15份、信息机模式25份、手机模式22份、“信息机+手机”的混合模式20份。将不同模式的问卷归类后加权平均,经统计,这四类模式的合计得分分别为84.5分、52.1分、79.8分和75.9分(详见表1)。

  从表1和图6可见,4种模式的公益性指标得分十分相近,但信息机模式的满意度指标、实用性指标和效益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种模式,说明信息机模式不实用,不受用户欢迎。统计结果表明,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农业信息服务对提高合作社的服务功能非常重要,信息服务能够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但不同服务模式的效果不同。

  对4种信息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可见,信息机最不受欢迎,这种模式是不成功的。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机使用要求条件高、操作不方便:首先,要使用信息机,农户家里就必须要开通固定电话,还必须同时要有电视机,此外,还要求固定电话和电视机必须在同一房间(一起);其次,使用方法复杂,查询、发送、接收信息等都必须在遥控器上操作,摇控器较小且操作过程复杂,而农民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不易掌握;第三,社员利用信息机获取信息时还必须要经过信息员转接、发布;此外,但随着手机在农村的普及,固定电话用户正在减少,因此,信息机不容易在农村得到推广,所以这种信息服务模式是不成功的。据用户反映,“手机+信息机”模式中的信息机的使用率也极低,这种模式实质上已变成了手机模式。

  手机因其资费低、信号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逐步取代固定电话,普及率迅速提高。手机模式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收发信息及时、方便。合作社(信息员)既能利用飞信等平台群发短信,又能针对特定用户发送信息,操作简单、方便,互动性好,社员既可被动接收合作社提供的病虫防治、市场等信息,又能主动向信息员发送供求、求助等信息,再由信息员通过推送平台发布、收集信息,再反馈给社员,还可以直接打电话了解有关信息。二是使用成本低。这种模式既不需要另外增添设备,又能免费接听和接收信息(目前绝大部分手机都是这样),此外,利用手机(飞信)终端还可免费发送短信,即使不免费,每条短信一般也不超过0.1元,因此使用成本较低。但手机模式不适合接收内容较多(很长)的信息,如技术信息,同时,这种模式对信息的选择性相对较差,被动接收的垃圾信息相对较多。

  电脑模式是深受社员欢迎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互动性好,对信息的选择性强,用户可自主选择需求信息,但这种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如要求社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又要具备上网条件,同时,网上虚假信息较多,使用成本也较高。目前安徽省多数地方每月需要90元的网络使用费(包月)。但随着我国农村信息工程的快速推进,多数农村地区已具备上网条件,加上电脑集信息工具、娱乐工具、学习工具等于一身,因此,电脑在安徽省农村正迅速普及,网络使用费用也正逐年下降,如能通过开展适当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网络应用能力,毫无疑问,电脑模式将成为最有前景的一种信息服务模式。

  可见,信息服务模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生产特点、网络条件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当的信息服务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择使用电脑模式,条件差一点的地方可选择使用手机模式。

  项目经验总结

  以“中国搜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模式从组织模式上,属于政府主导型。但是,它又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农业部门+科技示范点+农户”型、“政府农业部门+信息服务点+农户”型、“政府农业部门+科技特派员+农户”型、“政府农业部门+农村信息员+农户”型和“政府部门+图书馆+农户”型等政府主导模式,原因是有了研究机构——中科院合肥智能所的参与。首先,研究机构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有把自己掌握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因此,研究机构的参与,对于农村信息化的推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也是对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开创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的信息服务模式。

  从技术模式上讲,运用最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获取农业信息,借助计算机、手机、信息机等三种信息接收模式,因地制宜地运用不同的服务终端为农户服务,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业信息服务以合作社为重点服务对象,首先要抓好合作社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合作社在我国农民和农业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信息服务应以合作社为节点,通过合作社(信息员)有选择地为农户提供信息,可大大提高信息的实用性,降低虚假信息带来的风险,同时有利于维护合作社集体的利益。建设农业信息技术推广体系,基础是建立信息员队伍,然后通过合作社的信息员来推动有关信息服务。利用激励机制来增强信息员为合作社及农户服务的意识,同时加强信息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可按照“统一师资、统一教材、集中培训”的原则,重点对信息员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网络信息平台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培训。

  作者单位: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