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推进智慧城市良性发展的若干思考
作者:王建平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12日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正加速与经济、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业务融合,加快向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渗透,有力推动了行业间的融合渗透,催生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面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战略,赋予信息技术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地位。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和应用,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带来了战略机遇,也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全新机遇。然而,智慧城市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进程中也存在着建设内涵与内容不清晰、安全可控问题较突出、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管理制度机制仍不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会联盟之间凝聚共识、加强协作,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良性务实发展。

  科学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转型提升的新支点和新动力,要站在国家高度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及发展路径等进行科学统筹规划。

  首先要做好智慧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制定一个综合城市规划的框架,以系统的整体化为目标,而不是单一地运行某一系统。规划要突出城市自身的个性和特色,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城市的规划和方案,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量体裁衣,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紧紧围绕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手段,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建立核心竞争力新优势、提升承载环境新水平、开创文化文明新局面。

  其次各地市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在规划过程中,要以概念设计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基础框架,以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建设目标、总体方案和详细实施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要区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创新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提高管理质量,提升智慧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规划决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决定城市质量水平的高低,管理决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以人为本

  一方面必须要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建设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城市当前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定位等关键因素,需要巨大的财力和良好的城市发展基础作支撑。因此,城市的管理层尤其是一把手领导要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持续的重点工作,不能把智慧城市建设看成是一个政绩工程,只顾眼前利益和短时效应。在具体实施上,可以由一把手直接领导的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重点工作的协调推进工作组,科学统筹协调市内各职能机构和各种资源,综合考虑不同系统中内部的相互关联以及相关方利益,结合实际情况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做好政策、管理、资金和人才保障工作,确保建设进程有序展开。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职能部门在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时,要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感官享受,把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作为政府的核心工作,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真正把百姓需求和幸福感受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示范应用让城市的管理者、企业和老百姓看到智慧城市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加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

  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稳妥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一是提早布局,根据技术发展和需求现状规划好物联网标准化的各阶段任务,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物联网相关领域的标准研制工作。二是加强智慧城市发展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要特别做好重要基础性、公共性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三是根据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发展水平,重点研制我国基础相对薄弱、与国外差距较大的技术标准。四是加强各标准化机构的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着力解决不同标准之间的协调问题,共同有序做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尤其要加强各个系统间接口的兼容性,如在交通系统和能源系统之间建立标准化的接口,在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之间建立标准接口,在水利、交通、商贸、公共安全和政府服务等系统之间建立接口等。五是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不断争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加强智慧城市核心技术研发

  在信息技术领域,服务化、网络化、体系化、融合化、智能化和移动化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生态体系竞争已经成为ICT竞争的制高点,产业的垂直整合进程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正是顺应了这样的大趋势。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重大技术变革,来源于感知技术与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社会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然而,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甚至国家安全的诸多面面,因此我国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使得核心技术掌控在自己手里,实现关键核心设备、产品自主研发生产。加快安全可靠的国产关键软硬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推广,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直接关系到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首先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引导产学研各界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注重培育本土企业,重点培育具有自主产权的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充分考虑本土企业的技术、服务的特点和能力,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其次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推广国产软硬件及解决方案,特别是加强国产基础软件平台以及基于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测试和应用推广工作,为用户提供质量好、性价比高的国产软件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朝着自主可控的方向发展,提升产业安全度。此外要开展安全体系、安全对策、安全技术和安全设备研究,构建新形势下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信息安全监管体系、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等国家信息安全保证体系。

  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存在影响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一是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建立多层次、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二是大力推进各类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加快政府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各类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三是整合城市各部门、各领域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集成与协同应用,加强现有网络基础、信息资源、业务系统的整合;四是加快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建设,使得政府信息资源更好的满足现实需求。五是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研究建立信息资源的产权制度。

  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积极推进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建立工作,作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和行动指南。具体地,可选择从智慧设施、智慧应用、智慧产业和智慧保障四个大方面建立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进行量化计算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科学、定量、直观地评价数字城市的技术经济价值和绩效,对城市的智慧化程度进行总体评价。并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建设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集聚政产学研用等方面力量对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气体做出修改和完善,及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目标和科学的评估依据,真正为智慧城市建设起到引领、监测指导、量化评估等作用。

  作者简介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总工程师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