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理性对待胶原蛋白
作者:陈嘉彦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23日

  近来,胶原蛋白在我国的美容养生界成了热门话题,各方褒贬不一。关于胶原蛋白的纷争究竟从何而起?是不白之冤还是其他?

  靠科学数据支持创新产品的开发

  人类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蛋白质研究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赫胥黎将“类蛋白”物质正式宣布为“生命的物质基础”,科学家将构建胶原的蛋白质单体命名为“原胶原”至今也有60年的历史。回顾蛋白质的研究史,是一部真理与谬误并存的颇有争议的历史。蛋白质是一大类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人类主要营养物质。胶原蛋白是蛋白质中的一种,占据人体蛋白质总量的25%~30%,它含有许多在其他蛋白质中鲜见的羟脯氨酸、羟赖氨酸。只有以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为其特征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才是胶原蛋白。它们的氨基酸残基的结构见附图。据实验检测,鸡蛋的蛋白中不含羟脯氨酸,即不含胶原蛋白。阿胶含有羟脯氨酸,即含有胶原蛋白,且含量可达60%。

  那么人体可否靠自身来合成胶原蛋白呢?人体从自身中的脯氨酸和赖氨酸经它们的羟化酶催化合成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应该是最直接的途径。此过程需氧,需VC的激活。对胶原蛋白持否定观点的人也承认,人体的胶原蛋白每年都在流失。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能够起催化作用的羟化酶也逐渐不足,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在下降。况且人体在合成胶原蛋白的同时也在发生分解代谢。既然人类依靠自身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不足以满足自身的需要,食用含有比较丰富、稳定的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的胶原蛋白,进行外源性补充应该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大分子的蛋白质不容易消化吸收,需要蛋白酶的帮助,将其降解成小分子,才容易吸收。猪蹄和猪皮中含有胶原蛋白,但需要炖得很烂,使大分子的胶原蛋白降解,才能让人容易消化吸收。但在食用这些动物胶原蛋白时,由于未经分离纯化也会吃下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对减肥、美容及健康都是不利的。一些科学家已经发现,服用鱼胶原蛋白后,血液循环系统的胶原多肽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否定了传统生理学教科书上认定的蛋白质最终被降解成氨基酸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的观点。

  人的皮肤有三层: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最重要的是真皮层,真皮层中70%~75%是胶原蛋白,每年以1%~3%速度在流失。胶原蛋白是支撑皮肤不至于塌陷和保有弹性的重要物质,因此随着胶原蛋白的流失皮肤就会产生皱纹,补充胶原蛋白就成了美肌养颜、保护皮肤很合适的选择。人的骨骼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胶原蛋白和羟基磷酸钙。胶原蛋白相当于钢筋混凝土的钢筋,钙化合物相当于水泥。两者相结合才能结实。可见胶原蛋白对强筋健骨也是很需要的。

  让监测数据澄清市场上产品的真假

  胶原蛋白产品在欧美已是很普及,很成熟,很受欢迎的产品。他们大量从中国进口胶原蛋白,尤其是鱼胶原蛋白。一个功效获国际公认的产品,为何在我国存在争议呢?从科学原理上可以肯定胶原蛋白有功效,但并不能保证市面上贴上胶原蛋白标贴的产品就有功效。我国市售的胶原蛋白既有含量很高的产品,也有含量只有几十分之一的产品;有不良商家用一般的蛋白质比如便宜的鸡蛋清替换胶原蛋白。有些胶原蛋白口服液的标签所标示的胶原蛋白含量有的与内容物的实际含量相一致,有的内容物只有标示值的几分之一。食用胶原蛋白含量很少的产品,怎么能产生足够的功效呢?此外,并不是胶原蛋白吃得越多越好,食用过多确实会代谢出过多的含氮废物,加重肾脏的负担.但并不只是胶原蛋白有此问题,其他蛋白质食用过多照样有此问题。

  由于那些弄虚作假的厂家不光产品胶原蛋白含量不足,还进行言过其实的虚假宣传,而且价格严重虚高。消费者由于没有检测手段,难辨真假。就如《红楼梦》所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舆论导向和监管系统要保护创新产业

  近年来,针对国际上对疯牛病、口蹄疫和禽流感的恐惧心理,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开发出了更安全的鱼胶原蛋白产品,取得可喜的进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大国,各地兴建了许多大型的水产加工厂。在向国外超市大量出口鱼肉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鱼鳞、鱼皮等副产品,这是很宝贵的资源。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科研人员采用现代化的分离纯化技术,对这些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从中提取出具有高附加值的鱼胶原蛋白精品。开发这些深加工的高科技产品,既能解决就业问题,给国家多缴税,还能出口创汇,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过去没有大型的鱼品加工厂,没有如此集中的原料可供开发,也缺少现代化的分离纯化技术,尤其也没有如此大的订单。因此,对这些来之不易的创新产品、创新产业要多加爱惜。开发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产品,需要做许多科研工作,还要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和开发其应用,这是个系统工程。在快速暴富的浮躁心态下,踏踏实实从事实业兴邦实属不易。我们的科普作家,我们的媒体,要普及正确的科学知识,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胶原蛋白产品要区别对待,既要抨击弄虚作假的劣货,也要使真货能为公众健康造福,使这个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目前正在逐渐取消一些束缚产业发展的行政法规,也在加强检测监管,这是很必要也很有意义的事,我国对测定羟脯氨酸和多种胶原蛋白产品已制定了多种国家标准,我们已有必要的门槛。可否以发展第三方检测,在厂家自律的基础上,加强行业的自身监管。

  我们的舆论导向和监管系统,应该有利于鼓励、支持和保护创新。总不能在消除弄虚作假现象时伤及无辜,不要让诚信的创新者躺着也中枪。

  作者简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厦门智星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归国创业科技人员。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