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推进知识产权运营 提高专利转化应用率
作者:龚一闻 李K 发表时间:2014年07月14日

  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嫁接

  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跃居世界首位,PCT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表明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具备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潜能。然而,与持续增长的专利申请量相比,我国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却不尽如人意,只有3%甚至更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存在四个不相适应: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科技体制与科技快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科技领域布局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强国要求不相适应。

  有鉴于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要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协同创新,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嫁接。

  我国知识产权运营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创新成果和专利存量,然而,现阶段的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侵权成本低,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有待提高;作为创新主体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重成果、轻专利”的取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研究目的产业面向度低、中试经费不足;国家投资科研项目的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转移及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缺失,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能力欠缺;知识产权的商业化渠道缺乏,致使中介机构获利不足等。

  以上各种因素导致我国好的成果没有形成优秀专利,创新能力没有转化为竞争力,大部分专利处于分散、搁置,甚至弃权状态,以至于给高智等“专利海盗”在我国廉价掠取创新成果提供了可乘之机。

  穿越“达尔文死亡之海”

  “达尔文死亡之海”是用来形容从基础性的研究、发明,到初建创新企业,再到大规模产业化之间的鸿沟,是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遭遇的瓶颈。它限制了知识创新、技术发明以及产业创新的有效链接。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运营的本质就是穿越“达尔文死亡之海”,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和集成—产业化开发—市场化,找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

  要想有效地解决我国知识产权运营面临的困境,走出知识产权运营的“达尔文死亡之海”,就需要探索知识产权运营的新模式,理顺我国知识产权运营面临的瓶颈,构建以研究机构为源头、企业为主体、产业为导向、基金为支撑、政府为引导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引领中国的科研机构与企业穿越“达尔文死亡之海”。

  “VC+IP+创业”的技术转移模式

  传统的技术转移是指科学技术在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的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通常是指科技成果、信息、能力和有形体的转让、移植、引进、交流、推广普及和调整应用等相关活动的总和。技术转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的方式:单纯的技术转移,单纯的知识产权转移(即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等),基于技术的知识产权转移,基于知识产权的技术转移。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和资本在技术转移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的技术转移应该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以“VC+IP+创业”打造基于知识产权的技术转移模式,通过加强源头与需求的结合、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研发与孵化的结合、国内与国外的结合,本着“技术+IP+资本”的理念,推动专利技术的资本化运营。

  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探索

  中国科学院践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实施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明确了以知识产权应用转化支撑我国经济社会产业发展为导向,大力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的目标定位。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科学院累计申请专利79423件,发明专利61611件,其中授权专利29955件,虽然专利存量十分可观,然而,和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与科研机构一样,中国科学院在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上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作为中国科学院唯一一家知识产权商业运营机构,深圳中科院知识产权投__资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构建,解决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的问题,让创新成果形成受法律保护的智力资产,引导金融资本、产业人才、政府机构加大对智力资产的投资,进而推动将智力资产转化为产业资产,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实现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向产业化的过渡。现阶段开展的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包括专利的许可与转让、专利二次开发、知识产权服务与运营云平台、专利投资、专利池建设、专利联盟建设与运营等。

  一是专利主动授权与许可。已累计运营了中科院专利近200项,实现中科院专利运营价值数亿元。

  二是专利二次开发。整合重点领域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核心知识产权资源进行专利二次开发,立足高起点的研发技术,形成专利组合,服务技术转移和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技术,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专利二次开发有利于引进与创新并举,成果与专利结合,投入与产出挂钩。

  三是建设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与运营云平台。通过为客户提供软件安装和实施、平台托管、专利运营等服务,实现研究院所知识产权的全流程管理和后期运营,加快了知识产权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四是开展专利投资。开创了一条以知识产权服务作为出资,进行专利投资的新模式,通过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知识产权咨询、规划、挖掘等服务,以服务作价取得专利的共有权(约定权利份额),并在后期专利运营和产品销售中获取运营收益。

  五是开展专利池或专利联盟建设。在重点领域进行布局,联合在产业内具有研发优势的研究所和企业共同构建专利池或专利联盟,实现联盟内部成员之间的知识产权共享。以专利池中的专利为基础,共同协助联盟成员应对国外知识产权大鳄的威胁,同时,统一对外进行许可业务。

  六是提供待上市企业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与无形资产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完整分析待上市企业专利状况,全面排查专利侵权诉讼风险;检索相关专利及专利申请并进行收购,在战略投资人入驻待上市企业之前,将相关专利资产评估后转注入企业,使之在后续的战略投资人注资和IPO过程中得到充分放大。

  基于数年来在知识产权运营领域的探索,构建了一个更多维度的贯穿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模型——基于知识产权的新型产业孵化器(如右图所示):设立专业的知识产权投资基金,通过该新型产业孵化器将深港研究机构、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知识产权投资基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各司其职,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研究机构主要负责技术研究和成果产出,在研究和成果产出阶段,通过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对其产出的知识产权成果进行投资和保护,协助其形成高质量的知识产权资产,并将该知识产权资产注入到新型产业孵化器;该新型产业孵化器可以提供投资解决方案、中试解决方案、产业化解决方案和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以知识产权为主线,解决研发成果中试不足的问题。通过该创新型孵化器和产业投资基金进行对接,引导VC/PE对早期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进行投资,以成立公司等方式实现产业化;同时,也可以通过该创新型孵化器和产业联盟的对接,引导联盟内企业对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进行投资,研究机构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的方式,获得企业的股份,从而实现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资本化。

  

  知识产权运营一直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未来仍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更是通向知识经济未来发展的制胜之路,一路上必将困境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已有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知识产权运营链条上的各环节应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构建高度市场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实现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最大化,释放知识产权的能量。

  作者单位:深圳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