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朱立志 发表时间:2014年07月25日

 

  党的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凸显了生态文明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为新时期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农业生产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逐渐替代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为生态农业的复合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是与自然联系最为紧密的生态产业,应借当前的有力时机,突破常规农业的局限性,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资源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然而,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资源环境还在承受着不断加大的冲击。同时,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不同于常规农业,需要克服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足、规模效益不高和法规政策措施不完善等诸多困难。

  资源与环境基础薄弱

  我国是受资源环境退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荒漠化和沙化等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是农业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各种污染加大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恶化,从源头上削弱了农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

  这些长期积累的隐患,不仅限制了常规农业的发展,更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一方面,由于资源基础已相当薄弱,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生态农业的效率很难提高。

  人才与技术储备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主要通过增加物资投入等手段提高农产品产能,增产和增收是农业技术发展的目标,对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储备明显不足,这也是长期以来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不能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型科技的人才,需要加大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力度,需要增加这方面的技术进步贡献率。

  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要传承传统生态农业的精髓和方向,更重要的是将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组装集成,以优质高效、资源节约、低碳环保为目标,创新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特有科学技术体系。在这些方面,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与技术的紧缺。

  分散经营的规模效益不高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延续至今,使得生态农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难以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农业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高效利用,限制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的发挥。

  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不同于小规模低效益的传统生态农业,要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在组织运营模式上要大胆探索,针对全国多样化的生态条件和农业发展现状,研究出规模适度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土地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阻碍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绊脚石。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初步的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总体来说,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还相对薄弱,对各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责任的界定,对扶持内容、方式和标准的规定不明确。

  同时,我们也没有充分认识生态农业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没有出台对应的扶持政策,没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不能正确地引导农业生产者的行为。

  生态农业发展要注重核心机制建设

  农业如同人一样,是否健康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它的内在系统。

  生态循环机制是决定农业内在系统是否健康的关键机制,也是生态农业的核心机制。人的身体内在系统如果出现阻塞,人就不会健康。同样,生态循环机制没有建好,农业也不可能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如果做好了生态循环的文章,农业的内在系统就健全了,农业上的很多根本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生态循环机制的核心是促使物质单元多次经过生产过程以实现循环增值。农业废弃物多为有机废弃物,收集并加以资源化处理,不仅可获得补充或代替能源,而且还可以增加农业生产资料,如种植业的有机肥、畜牧业的饲料、菌菇业的基料等,实现循环增值。农业中的复合产业体系是实施生态循环机制的广阔天地,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菌菇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新兴的旅游业、服务业等,完全可以利用生态循环链条连成一体,把以农产品生产为目的的动脉产业和废弃物处理为主的静脉产业穿插结合,为物质单元多次经过生产过程创造条件,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增值。

  生态循环机制的目的是物质单元更多地附在产品上走出经济系统以增加产出量。这一部分是以上一部分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如果经济体内部的物质单元多次经过生产过程实现循环增值,才能向经济体外提供更多的产品量。

  任何一个经济体,在产生产品的同时,总是要排放废弃物,尽管我们努力朝着零排放的目标努力,但或多或少地排放是一时无法完全避免的。如果物质单元多次经过生产过程,就可以更多地附在产品上而不是附在废弃物上走出经济体。例如,种植业的秸秆原本是有机剩余物,但如果还田或通过其他途径再利用,秸秆中的物质单元就可以转化为产品中的物质单元,不再是废弃物,经济体就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

  生态循环机制的保障是用价值链条拉动系统内的物质单元以建立畅通的循环通道。由上可知,只有让经济体内的物质单元多次经过生产过程,才能使物质单元实现循环增值并更多地附在产品上走出经济体。但是,让物质单元在经济体内实现充分循环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有合理的运行法则来保障。

  我们知道,经济体内部的各部分也是完全或不完全的经济理性单位,他们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利益的刺激。而利益的背后是价值的分配,也就是说,他们关注的主要是价值。所以,保障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这样的运行机制,它的精髓就是用价值链条拉动物质单元在经济系统内畅通循环,这是生态循环农业得以有效运行应遵循的根本原则。例如,种植业的秸秆通过养殖业作为饲料过腹再还田回到种植业,种植农户(部门)和养殖农户(部门)之间(在一些地方还有秸秆收集中介、秸秆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在秸秆的价值链条上合理地交易才能保证这种循环经济模式更好地运行。也就是说,秸秆中的物质单元只有在价值链条的拉动下才能在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畅通无阻地循环。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时期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生态农业,需要系统化的政策法规保障、规模化的运营模式拉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承载。

  用系统化的政策法规保障生态农业

  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与一般农业发展模式相比,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但同时却承担着更大的机会成本,弥补的办法就是实施扶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同时,参考国际上成功的做法,我国还要完善相应的法规体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农业生产者的行为。目前,我们在这些机制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我们在深入的经济分析和农民意愿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引导和保障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法规,并尽快形成有效机制。

  用规模化的运营模式拉动生态农业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促进专业化生产、集约化投入、规模化产出,不断降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的效益总量。同时,规模化是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前提,可以保障农业生态系统各子系统间的高效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有效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当前,我国正在加速城镇化,农村土地闲置或利用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了基本条件。因此,建议政府能够积极引导,提前制定规划;健全培训教育体系,加快培育生态农业职业农民;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在激励的同时加强监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生产和市场保障。

  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生态农业

  面临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与保护资源环境双重压力的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核心支撑也是科技。要充分认清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与创新方向,既要注重挖掘传统生态农业技术精髓,又要创新现代农业技术,并进一步集成创新。传统生态农业的技术特点是精耕细作,重视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保护,缺点是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因此,要在挖掘传统生态农业技术精髓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弥补其缺陷,使生态农业转变成现代高效农业。然而,用现代农业技术优化传统生态农业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根据生态农业的不同类型进行集成,属于一种创新过程,这样才能使生态农业真正具有现代高效的技术内涵。

  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承载生态农业

  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耕地和水源等重要农业资源总量的减少,限制了农业发展的空间;二是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降低了农业发展的质量。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不能只从农业部门内部寻找出路,而应以我国总体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为对象开展综合恢复与保护行动,夯实生态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必须加快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步伐。因此,建议采用流域或区域综合治理的模式,而不再是由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分头开展、各自为战。各地区在开展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项目时,可将多部门的人财物集中起来,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共同组织执行。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