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康妮·海德嘉: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作者:唐凤 发表时间:2014年08月07日

  

  

  从澳大利亚迎来最炎热的夏季到英国经历降雨最多的冬天,再到美国遭遇最干旱的季节,气候变化形势不可谓不严峻。联合国推测,自2000年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2.5万亿美元。

  今年4月13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呼吁,全球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作为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的一部分,该报告指出,2000年至2010年间,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长2.2%,高于此前30年1.3%的年均增长率。如果按当前水平保持下去,至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之前高3.7至4.8摄氏度,而目前对全球变暖的控制目标为升温2摄氏度以内。

  节能环保的中国引擎

  在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今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结论是“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而且北京持续数月的严重雾霾,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再次敲响关注环境的警钟。

  “我认为从全球角度而言,要真正走出目前的恶性循环的现状,我们需要组织好自己的工作,为巴黎会议能成功制定相关框架作好准备。而且,每个国家都需要制定自身的目标,并保证这些目标必须达到,而为达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追求各行业的低碳增长,以及提高能源系统的能效。”欧洲委员会气候行动委员康妮•海德嘉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海德嘉于今年4月23日至26日访华,与中国有关部门就国际气候变化问题进行磋商以及举行中欧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会谈。

  实际上,能源供应、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土地使用、城市规划等不同领域的共同努力能有效减缓气候的变化。

  IPCC报告认为,过去10年,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能源需求增加以及全球燃料结构中煤炭比重的上升。为控制全球变暖,全球能源供应系统应大规模改变,增加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等低碳和零碳排放能源的使用比例,淘汰没有应用碳捕捉及储存技术的化石能源发电形式。

  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以风电为例,中国及亚洲市场是当前风能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之一,直至2009年年底,国内的风能装机容量有2500万千瓦。全球风能理事会和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全球风能展望2010》预测,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在2020年将达到现在的十倍。

  针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海德嘉提到,中国正在积极将气候变化的诸多挑战转化为机遇,在创新经济领域鼓励增长并新增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在积极评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的同时,海德嘉也表示:欧盟一些减缓气候变化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减少排放方面,欧盟主要致力于运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既能减少空气污染,也有助于经济增长。积极采用清洁环保技术的绿色产业为欧盟创造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发展绿色产业符合欧洲的长远经济利益,相信绿色产业也会让中国受益。”她说。

  海德嘉还在近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中国和欧盟有能力向世界证明绿色发展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愿景,这是应对当今世界诸多挑战的一个智慧选择,例如,采用更智能的生产方式,发展更智能的现代城市来减少空气、噪音和其他污染并减少拥堵,提高住宅能效,减少用电并使用更为清洁的能源。“绿色增长恰恰是为了保持并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同时确保污染不会削弱经济增长。这是一笔不错的生意。”她说。

  IPCC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案。例如,在工业领域,可以借助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来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并通过材料和产品的回收及再利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交通运输领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运输工具的能源使用效率;推广氢能、生物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车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高速铁路网;借助城市规划,鼓励步行、自行车及公共交通出行。

  合作应对困境

  “但是我也认为,目前任务完成得确实还不够。发展经济和打击污染是一揽子的事情,先发展后治理行不通。”海德嘉说。而且,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也不容乐观。

  联合国气候大会已有20多年历史,但仍没找到为地球“退烧”的良药。华沙气候变化大会的争论还未平息,人们又将迎来巴黎气候大会。现在距离2015年巴黎谈判还有1年,国际气候合作情形仍不容乐观。《迈阿密先驱报》称,参与波兰谈判的美国环境问题特使陶德·斯坦认为,国际合作根本就无法达成减排目标,“我们都知道,所有与此相关的政策都取决于政府的决定”。

  但曾担任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的海德嘉从未放弃自己的努力。一直以来,海德嘉致力于推动加深国际合作,共同减缓气候变化。

  “简单的数学告诉人们:如果仅发达国家采取行动,肯定不够。所以每个国家都要采取各自的行动,而且每个行动都应该有区别。”她说,欧洲正在履行自身应尽的义务,但不可能独自应对气候变化。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兴经济体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的比重也在增大。对此,所有国家必须共同行动,依据各自的能力和责任,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IPCC报告也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指出不同区域、国家之间的气候政策联动将给减缓气候变化步伐及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带来好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如约而来。第68届联合国大会就“与自然和谐相处”议题举行会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辞中说,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生长食物的土壤,是全球脆弱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一系统承受人类活动的压力正日益加大,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多种机会,使我们能够调整与地球母亲的关系,并改善人类,特别是最贫困、最脆弱群体的福祉。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