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技术投资——中国污染危机的良药
作者:闫岩 发表时间:2014年08月13日

  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芬兰拥有大自然的慷慨恩赐,这里栖息着约4万2千种野生物种,依傍着美丽的波罗的海湾。置身于此,仿佛人间天堂,然而这个三分一国土面积位于北极圈内的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也格外敏感。

  在当今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治理污染领域,芬兰一直走在世界前沿。1990年,芬兰开始征收二氧化碳税,首开世界上依据燃料碳含量征税之先河;目前芬兰国内能源使用量的四分之一来自可再生能源;此外芬兰还在许多全球范围的环保标准排名中名列前茅,如在世界经济论坛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中连续三年保持第一。

  不过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之一,芬兰也并非没有遭遇过环境问题。芬兰环境部长维莱·尼尼斯特(Ville Niinistö)在去年9月于北京召开的“美丽北京”中芬清洁技术合作研讨会上曾介绍说,上个世纪70年代芬兰也曾遭遇过环境问题,通过大力发展和应用清洁技术才使环境得以改善。

  面对中国当前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与中国环境保护部在去年春天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计划开展一项名为“美丽北京”的活动,联手应对北京严重的污染。据了解,“美丽北京”的目标是中芬两国共同行动改善北京的生活条件,尤其是利用芬兰先进的清洁技术和解决方案来对北京的空气质量进行改善。

  非常令人关注的是,中国究竟该如何行动才能够走出污染,哪些清洁技术该被委以重任。对此《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对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的高级技术顾问Markku Lämsä进行了专访。

  本刊记者:您认为当前中国的污染问题有哪些特点?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

  Markku Lämsä:在我看来,中国当前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应该主要是由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引起的,而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则大大地推动了人口密集地区空气污染问题的产生和加剧。所以,我认为中国当前的重点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电厂的能效,同时通过采用新技术、采用多种不同的清洁系统以降低电厂废气的排放量。

  本刊记者:您认为具体应该怎样去做?

  Markku Lämsä:中国应当找到工业和能源生产基地中最大的污染源,并瞄准这些污染源进行环境(技术)投资,提高工业能效,降低各种重工业和能源生产基地所产生的废气和污染颗粒。这同时能够对社区基础设施(如供暖和供电设施)产生影响,从而将整体污染水平降至最低。另外一个对于中国而言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投资高质量的发电厂,削减低能、低效发电厂的数量。此外,还要在公共交通领域进行充分的、长期的投资。

  本刊记者:在芬兰的环境治理经验中,哪些可以用在中国?

  Markku Lämsä:我们很难将芬兰和中国进行比较,因为两国存在太多的不同,这就好比一个是白昼,一个是黑夜。首先,中国拥有的人口相当于芬兰人口的20倍;其次,两个国家的地理情况完全不同。而事实上,芬兰从未遇到过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在芬兰以往的治污经验里,大气中污染成分比重的下降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汽车能效的提升和所使用燃料质量的提高;机动车辆安装使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烟气脱硫工厂的建立;天然气使用量的提升;区域供热供冷(DHC)技术的推广;低烟囱改为高烟囱(编者注:烟囱越高越有利于烟气的扩散和稀释)。

  本刊记者:中国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广和使用这些技术?

  Markku Lämsä:当前的污染状况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来解决问题,并且使用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经济有效的途径。我认为在中国推广清洁技术将会强烈地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强制推行。但归根结底,唯一一个可以作出改变并真正影响环境的群体是——人民,而不是政府,虽然后者在整个改变的过程中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给中国的污染问题开出的一剂“药方”是:鼓励中国人民通过“美丽北京”项目对清洁技术进行大量的投资。而政府则可以通过诸如降低税收等途径来加入到对清洁技术的投资之中。

  本刊记者:据介绍,“美丽北京”项目共包括五大重点领域:能源生产及分配;房屋与建筑;交通与运输;主要工业部门在整个过程中的能源效率;空气质量监测与分析等。根据当前的实际状况,目前有哪些确切的计划?

  Markku Lämsä:我们将对整个北京地区的区域供暖和制冷系统进行重新规划。为了让整个项目更为周全和理想,改造计划中还需要考虑到当前和未来通风的问题和空调的相关问题。在规划中,我们将会使用当前芬兰最先进的高效能区域供热系统设计方式。在该规划中,我们需要确认最严重的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将新技术准确而有效地应用于遏制污染的产生。在我们看来,必须让计划接近人们的实际生活,这才是实施一个良好计划的正确途径。

  本刊记者:中国的环境问题被认为是由于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所造成的,当前治理污染是否就意味着经济增长也将会随之受到影响甚至放缓?

  Markku Lämsä:治理环境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被放缓。解决环境问题,完全可以采取经济有效的方式,无需以经济增长作为交换条件。事实正好相反,我坚信环境问题的解决将只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因为,在解决污染问题的过程中,将带来清洁技术投资数量的大大增加,而正是这些投资最终会让整个“环境危机”得到解决。此外,环境污染的减少还将会提升人们整体的身体健康水平,延长平均寿命,从而减少政府养老、医疗福利等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成本。

  本刊记者:芬兰清洁技术委员会中国办事处主任Eero Siitonen先生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技术市场。那么在中国推广清洁技术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对此,“美丽北京”计划是否作好了准备?

  Markku Lämsä:Eero Siitonen先生曾经指出,从芬兰的清洁技术产业角度看,在中国推广清洁技术主要的困难应有以下几个:市场竞争力,也就是价格;要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关系网;相比本土供货商而言,拥有卓越技术的商品提供商;长期来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都将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和清洁技术产品的创新。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困难,我们也有所准备。

  本刊记者:如何能够让市场来推动清洁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对于芬兰而言是否是一个良好的机会?

  Markku Lämsä:通常,当市场在不断成长扩大时,人们也在随之“成长”,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越来越感兴趣,这些兴趣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而这将会是中国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途径。

  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对于芬兰而言也是一个良好的机会。芬兰的空气保护行动是由于人们对于健康的考虑和对森林破坏的担忧而引发的。在1973年拟定了第一份空气保护草案(Air Protection Act),该保护草案于1982年开始正式生效。在这份草案之前,并没有一份可以统一参考和依据的法律文件用来对空气污染事件进行处理,但是有许多其他的相关规定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其中许多的内容,比如在医疗保健、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相关规定中。

  数十年来,芬兰政府一直对空气污染防治技术给予大力度的投资支持。如美卓公司(Metso)、能源技术专业公司维美德(Valmet)和奥林公司(Oilon)这些企业都被推动着对自身技术进行改良,以更好地满足芬兰和欧盟的排放标准,这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竞争力。对于许多芬兰企业而言,提高技术,改良生产系统绝对是一项有效的投资。

  所以,对于“如何推动市场发展”这个问题,我的回答非常简单,那就是——投资。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