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京东方:以创新塑造企业竞争力
——访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董友梅
作者:黄晓艳  原诗萌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17日

 

  可覆盖人眼整个视域的110英寸超高清ADSDS显示屏、裸眼3D显示屏、超高清AMOLED显示屏、全高清透明显示屏、眼控显示屏、防偷窥显示屏……这是记者近日走进京东方时所看到的一系列创新的产品。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新的技术模式、产业模式及应用模式层出不穷,推动众多行业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这一过程中,显示技术无疑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近年来,京东方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协同创新、跨行业跨领域地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京东方特色”的创新之路。

  本刊记者:在2013年的柏林消费电子展上,三星、LG都展示了超高清的OLED曲面电视,以及其他新型显示技术。如今,行业中多种显示技术共存,您如何看待这些显示技术未来的发展?

  董友梅:显示技术从不同角度划分会有不同的分类和定义,业界约定俗成的主要类别包括TFT-LCD、AMOLED、PDP,近几年,Flexible Display(柔性显示)、激光显示已逐步成为热点。

  TFT-LCD发展已近20年,技术成熟,市场体量大,但增速放缓,近几年一直以持续创新新技术、新产品来巩固其主导地位。以Oxide为代表的新型TFT技术、超窄边框、500PPI以上高PPI、8K×4K超高分辨率、Touch、低功耗、新液晶模式及新应用是TFT-LCD技术创新的方向。未来相当一段时期,TFT-LCD仍将在整个显示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AMOLED成长迅速,被认为是TFT-LCD之后最具竞争力的主要技术。但AMOLED目前上市产品还集中在中小

  尺寸的移动产品领域;2013年开始有大尺寸AMOLEDTV产品推出,但数量非常小,尚未形成影响力;高世代生产线和大尺寸产品的技术路线处于多种路径并存的阶段,尚没有绝对优势的技术胜出,产品的良率和成本控制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因此,AMOLED要成为显示产业的主导力量,还需要一个过程,投资强度、上下游产业链的成长成熟以及技术成熟度的提升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PDP份额有限并持续下滑,已经不再具有影响力。

  柔性显示产品目前还没有大量上市,只有小规模特殊应用的一些实例。但从中长期来看,柔性显示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是必然的。一方面,产品的柔性化将创新性地拓展显示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另一方面,柔性显示使得工艺方式可以对应到卷对卷生产等,将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或将对显示产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的技术格局,占据主导地位的是TFT-LCD,成长性最好的是AMOLED,更可能开辟出新应用市场的是柔性显示。需要强调的是,TFT-LCD和AMOLED之间不是对抗的关系,除了二种技术在TFT技术方面的相通性之外,AM-OLED的存在和技术进步倒逼TFT-LCD进行持续创新,TFT-LCD技术能提升到今天这样的水平,AMOLED的挑战功不可没。

  应用创新将成为显示产业成长的力量。今年的SID上展示了多种显示新应用,包括医疗、车载、公共显示、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等。

  本刊记者:您对半导体显示技术是如何理解的?您认为半导体显示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董友梅:首先,需要解释一下“半导体显示”的概念。半导体显示是指通过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最小显示单元的显示技术统称。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TFT阵列等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显示单元状态;二是主要应用非晶硅(a-Si)、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有机材料(Organic)、碳材料(Carbon Material)等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材料;三是主要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  

  半导体显示技术包含了TFT-LCD、AM-OLED和柔性显示等一切满足以上特征的显示技术。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和包括显示在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及各种专业领域技术的相互融合,已经开始改变人类社会及其产业生态,“永远在线”的互联网意味着“无处不在”的显示,显示技术将在人类未来生活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新的产品形态、栩栩如生的视觉体验及智能化应用、新的车载显示、医用显示、穿戴显示将成为显示新的应用浪潮。在这股新浪潮的推动下,显示技术将在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方面做出更积极的贡献。比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一批可穿戴科技产品、特斯拉智能车载显示系统等一批创新应用产品,一支笔拉开可以是一个柔性iPad,可以是一台电视,可以改变颜色的窗帘可以变成透明的玻璃,也可以变成一个显示终端,这些场景已经不是一种想像,而是现在或不久的将来实实在在的产品。

  显示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形态,更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将会导致若干新产业的形成与旧产业的裂解,谁掌控,谁就将在这种新的产业格局变化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本刊记者:您曾经说过,对于AMOLED,2013年和2015年是两个很重要的时间点,我们需要在这两个时间点上判断AMOLED的应用趋势和它能在多长时间内形成与TFT-LCD相抗衡的规模。今年您的观点有变化吗?京东方为此做了哪些技术储备?

  董友梅:2013年已经有AMOLEDTV上市销售,但销售量和消费者的反映都比我在2012年所预期的要略微悲观一些。

  相对于日本厂商的犹豫,韩国企业对于大尺寸AMOLED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LG已经率先投资8.5代AMOLEDTV用面板量产线,三星也将应客户要求小批量生产UHD分辨率的55英寸AMOLED面板。一方面,日韩面板厂商在AMOLED应用方向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包括日韩厂家在内的全球主要的面板厂商仍在不断调整着各自的OLED发展战略和策略,因此我认为2015年仍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

  AMOLED是京东方在显示器件业务模块中核心的业务单元,京东方新技术研究院下属研发中心中有三个研发中心分别侧重在大尺寸OLED、中小尺寸OLED和柔性OLED技术研发,2013年,京东方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混合结构的30英寸FHD AMOLED显示屏、9.55英寸AMOLED柔性显示屏、全球首款5英寸单色ZnON OLED显示屏。2014年,京东方自主开发了55英寸UHD AMOLEDTV样机,成功参展6月美国SID展,与合作伙伴开发的14英寸ZnON AMOLED Demo全球首发点亮。在专利布局方面,截止到2014年6月底,京东方已经拥有超过1万2千项的专利,近几年,与OLED技术相关的专利占比40%以上。

  目前,京东方在鄂尔多斯的AMOLED5.5代线已经投入运行,合肥8.5代HalfAMOLED先导线已经点亮55英寸UHDAMOLED样品。

  本刊记者:京东方的技术水平与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企业相比,有什么竞争优势?

  董友梅:京东方从收购方式转变到自主创新参与到全球竞争的产业格局中,11年的成长,无论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是产业规模,都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高度认同和尊重。

  2013年,京东方液晶面板出货量及市占率位列中国大陆第一(占比超过50%),超越日本夏普位列全球第五,智能移动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球首发产品比例超过30%,98英寸8K×4K、55英寸AMOLED等一批新技术产品位居全球第一梯队,自主专利数量超过12000件,可使用专利超过2万件,主持制/修订国际国内技术标准共计18项(含IEC国际标准3项,中国国家标准2项)。

  2014年6月3日,京东方王东升董事长应SID邀请在2014SID显示周上作主题演讲,成为SID第一位应邀进行主题演讲的中国企业领袖,王东升董事长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对全球显示产业格局、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向世界发出中国显示产业强有力的声音。京东方98英寸8K×4K超高清显示屏、55英寸AMOLED、500ppi手机面板、镜面显示等一批新技术产品也同期在SID2014显示周上亮相,98英寸8K×4K超高清显示屏荣获本届SID显示周“Best in Show”奖,成为本届SID显示周上数千件展品中5个获奖展品之一,在全球业界引发极大反响。

  本刊记者:京东方一贯重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企业每年用在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上的投入是多少?在创新方面有哪些心得?

  董友梅:京东方王东升董事长提出了被行业称为“王氏定律”的生存定律,生存定律的含义是:“标准显示屏的价格每36个月会下降50%,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必须提升一倍以上。这一周期还将继续缩短”。因此,京东方非常重视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2011年集团研发经费投入为11.4亿元(占到主营收入的9%);2012年研发经费投入为17.8亿元(占到主营收入的7%);2013年研发经费投入为19亿元(占到主营收入的6%)。

  需要强调的是,京东方的技术创新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全球合作下的开放式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致力于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全球合作则以开放的心态致力于与全球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的共同开发,共享研发资源和成果,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开发、价值共创”的合作共嬴。近年来,京东方和海内外高校及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有很多的合作项目,尤为是在一些前瞻技术领域。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感谢学术界、产业界和各级政府部门在京东方发展中给予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京东方将坚持全球合作下的开放式自主创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成为显示领域世界领先企业努力奋斗。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