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科技服务如何创新
作者:王玲 发表时间:2015年01月26日

 

  长久以来,科技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处于较低层次,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产业转型的迫切需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前所未有的广阔起来。

  科技服务业将如何激励更多的民间创新创业热潮?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对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又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许2020年8万亿的产出目标就已经足够吸引人,精彩或许刚刚开启。

  《高科技与产业化》于近期采访了长期深耕科技服务业的“长城战略咨询”的专家王德禄和白万豪,他们表示,只要能够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新创业者的热情,科技服务业将为中国科技及其他领域的创新起到极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转型大产业

  本刊记者:今年10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起社会热议,您认为国务院出台此政策的背景和意义何在?和以往出台的类似政策有什么不同?

  王德禄:科技服务以往是公共服务业的一部分,主要是由事业单位来运作,而这次科技服务业首次以产业的形态发布,科技的资源布局将来会大规模,全面地向产业转型,是很令人振奋的事情。

  举个例子来说,以往三十多年,孵化器都是政府在做,效率很低,大概5年多以前,中关村出现了一大批的创业服务业,被定义为新一代孵化器,比如车库咖啡,创新工厂等等。人们发现,这些孵化器和以往的孵化器相比,空间不多,但服务能力大大提升。如果说之前创业服务是一项事业的话,那么这次意见的发布将大大推动创新服务业各个环节快速变化。我认为变化的龙头还是在中关村,在这里科技服务业是业态创新的领地,像研发众包平台,众筹平台,创客等等。我相信,中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定会涌现出新的科技服务业创业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引领推动作用。

  本刊记者:从这次的意见来看,科技服务业基本上涵盖了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各个环节。

  白万豪:对,其实对于科技服务业很难有非常清晰的界定,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所以概念可能不会太具体,最终出台的意见给出的定义就是围绕科技创新链条的九大类服务,包括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普及、综合科技服务业等。

  本刊记者:其中研究开发包括在科研机构以及高校从事的科技研发活动吗?

  白万豪:这个是包含在其中的。实际科技研发涉及到仪器的购买,检验检测等等很多方面,所以不太可能把它排除在外。还有检验检测,此类机构的服务对象也不限于高科技企业,也可能是常规的产品检测,但毕竟很难区分开来,所以这一部分也划归到科技服务业中。

  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刊记者:目前来看,科技服务业似乎还没有得到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技研发人员的承认?主要是什么原因?

  白万豪:我认为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可能目前的服务业确实还做得不够好,业态不是很成熟,第二还是之前提到的科技服务业属于公共服务业,由政府来主导,更多倾向于管理,效率不高。从宏观角度来看,并不是只为科研机构和高校研发人员提供技术转移等各种服务的才叫科技服务业,实际上科技服务业服务的对象更多的是高科技中小企业。

  比如说一个创业公司,它要做一个产品但是需要的检测仪器或者其他的服务不是自身所能承担的,这时候大的检验检测平台可以为它提供检测服务,降低创新创业的资金门槛。

  本刊记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创办企业,将自己的成果市场化,其实在中国还是有一些不太顺利的地方。

  王德禄:以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被认为是国有资产流失,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国有资产幽灵,虽然最近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认为只要观念不改变,这个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创新模式蓬勃发展

  本刊记者:实际上,科技服务业的创新模式也非常多。

  王德禄:对,越来越多的新兴业态正蓬勃发展。众筹和众包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众包就是把研发需求发布到互联网上,通过网络来寻找吸引解决问题的人,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据统计,现在中国在众包领域的悬赏资金已经达到了47亿人民币,这是个很了不得的数字。众包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推动跨界合作。在寻求解决方案的众包任务中,很多是领域外的人提供了最佳方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科技服务业的乘数效应很大,其对产业的带动系数是传统科研的10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科技服务业将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本刊记者:对于长城战略这样的科技服务企业来说,未来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王德禄:长城战略咨询的存在和发展本身也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体现。我们是一家民营的科技服务业的老牌咨询公司,我们观念和做法都在更新,我们现在在中国的高新区和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很高的认可。

  这次意见的发布将引导科技服务资源向市场化转型,我们自身也将在科技服务业方面做更多探索,社交化、知识化、平台化、国际化是我们探索的主要方向。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