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解读
作者:王晶 发表时间:2015年04月28日

  为什么说2014年是互联网医疗元年?这主要还是与业界的整体参与度有关。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互联网医疗领域风险投资规模达到41亿美元,不仅数倍于2013年的18亿美元,并且投资规模超越了过去3年的总和,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  

  如果将医疗服务按照院前、院中、院后的流程进行切分,可以分为健康管理、自诊、自我用药、导诊、候诊、诊断、缴费、取药、治疗及住院、院外康复等十几个服务环节;且在每个环节中,面向患者、医生、医院、药企再进行一次划分,几乎可以得到一个行业的格局。在这个格局里,可以看到除了诊断和治疗这两个环节具有重度的医疗属性之外,在其他所有的环节,互联网都在改造着体验流程。

  中国医疗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的新形态

  当我们戴着各种各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感觉“整个人都变好了”的时候,在今天我们终于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了解自己的体征,同时,还能够得到各种各样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当无数个这样的场景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大数据和云服务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不知道它是谁,但我们却可以无时无刻地不在享受着他的服务;我们看不见他,但他却无处不在”——这就是百度健康云和北京健康云做的事情。阿里医院有一个“三步走”计划,除了支付宝医院贯通着院内的环节,滴滴打车这样的模式、阿里健康应用在处方环节。腾讯似乎要将连接进行到底,通过和丁香园、挂号网的合作,他们要将微信的流量与专业的医生社群和医疗数据进行连接,还要连接医院、厂商、保险机构、健康体检机构以及药企等等。

  互联网医疗应需而生

  李彦宏近期在公开场合提到“医疗服务的不便利、不平等与我们二十年前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不平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不管是因为医院的分布不均,还是因为医疗资源的缺乏、不平等,以及供需差异大、药品的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这样的问题正在被解决。

  我们认为在三条主要脉络上将会取得长足进展。第一条线是以连接关系为主的轻门诊和挂号模式。春雨医生做的是碎片化的连接,连接的是医患关系;好大夫做的是层级诊疗;挂号网做的是院内环节的贯通;丁香园做的是专业的医生社群。这样的模式使今天的“就医距离”变短了,而且也受到资本关注。在资本的推动下,在线轻问诊及挂号模式将取得长足发展。第二条线是医药电商,无论是阿里健康的电子处方环节,还是好药师借助着强大的线下渠道做医药的O2O,还是华润的“健一网”用药管理的线上的B2C,无论是什么样的模式,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重度服务,连接的是线下的服务。无论是第三方的医药电商平台,以及1号店的医药馆,还是菜鸟物流,它们都很重,似乎重度运营是这个领域的生命线。在这个领域,将随着网售处方药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迎来新一轮的爆发。第三条线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医疗检测的需求是刚性的,无论是远程监控,还是数据交互以及大数据,将在药品的研发、公共卫生的管理、大众健康的管理、智能医疗领域发挥巨大价值。各种各样的可穿戴设备以及配套的云服务是这个领域的两个驱动力,并且将会随着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传感器与芯片技术、工业4.0制造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腾飞。

  三大机遇与三大问题并存,2015期待破局

  成倍增长的人均医疗费用以及逐年加大的医疗资源供需缺口,这个矛盾造就了行业的大机遇。首先是让更多人更容易地享受到医疗服务。原本供应不足,又加之运作效率底下的传统医疗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持续增长、且不断多样化的国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国三级十等的医院管理制度使得绝大多数的三甲医院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地方城市以及偏远山区要想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不那么容易。互联网的跨空间性以及跨时间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这里就包含很大的行业机遇。其实是要让病患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医疗服务,我们还缺乏比较规范的医生分级管理制度,这使得绝大多数的病患只认医院,不认医生,或许这是导致医院看病难、排队看病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资本层面,无论是红杉资本、软银中国,还是经纬创投,他们为2014年的互联网医疗注入了极大的活力。2014年的每个月份都有各种各样的融资事件发生,或许其中以华大医学、春雨医生、丁香园、挂号网的融资事件最受业界关注。同时,关于这个领域里的加速器、孵化器,大大小小的平台几乎都是同时涌现。对于创业者来讲,我们真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关于医生的自由执业的开放程度以及医药管理制度和医生收入,这些政策上的差异、体制上的差异,以及收入上的差异,又蕴含着很多的创新机遇。

  关键:配套政策、数据标准、信息共享

  政策方面,不论是多点执业,还是网售处方药,在很大程度上都有适应性变化。但行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激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医生的多点执业,虽然取消了“书面申请”这一环节,同时也弱化了行政审批流程,但我们看到医院编制、行政管理、行医责任界定、晋升机制等等问题都是让医生为难的。在医院端,核心知名医生资源的流失导致对品牌的影响,可能也是让医院为难的。在处方药方面,随着业界已经有政策让有条件的利益相关体开展医药电商业务,但如何与医院连接、如何与药店连接、如何与医保贯通,都有待解决。在数据标准方面,可穿戴设备的制造一端,几乎每一个厂商都有自己的平台开发自己的设备,开发者也很难开发出适合一个标准的APP,这导致在生产制造端的环境是碎片化的,现在几乎有两千多种关于医疗和健康的APP,每天这些APP都生产着大量的关于人体体征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否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是否能够作为临床的依据还有待验证,这导致无标准数据的产生和大量冗余数据,利用效率很低。此外,医院间的信息相对独立、封闭,信息孤岛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因而数据的共享问题也左右着行业的发展问题。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三个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一是市场格局将从“纷繁”走向“整合”。这不仅是因为早期的进入者获得了先发优势,获得了很多线下资源,在资本的推动下,这样的优势将被进一步强化。医疗的专业性、严谨性使得病患在挑选医院、挑选平台、挑选服务的时候有很强的依赖性。此外,BAT的介入,强大的技术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金能力又同时让领域的新创者的生存空间变得狭窄。行业的集中度在2015年会稳定提升。

  二是医疗服务将从“割裂”走向“闭环”。医疗流程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程性、连续性。在传统医疗服务的链条下,每个环节的就诊结果、产生数据的价值是很大的,但在割裂的环境下,片断化的价值是不能发挥作用的。而在链状的闭环的服务环境里,这些服务的价值将被极大地激活。不仅病患的医疗服务体验可以很大提升,同时这些数据的价值对产业链条上的相关利益体也将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三是政策基调从“管理”走向“服务”。无论是多点执业,还是网售处方药,还是医院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商业健康保险加速融入医疗体系等,我们可以看到主管部门都在从“管理产业”转向“服务产业”。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政策和产业将呈现出高度的适应性发展态势。

  作者简介:中国传媒大学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艾利艾咨询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