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轻”体验“重”研发之道
作者:刘焕东 发表时间:2015年04月28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谈移动互联网颠覆医疗也好,讲移动互联网重构医疗也罢,远离核心诉求的分析,远离用户体验的医疗产品最终都会是昙花一现。

  基于对大数据价值的期许,在万物互联的大帽子下,用户数量和质量已成为移动互联产品生产者们争夺的焦点。放眼于医疗健康领域,涌现的数千款App,商业模式却大同小异,且产品同质化严重。

  一些公司的创始人谈产品建设目标时,很多人都会谈——计划20XX年用户数量达到XX万,同类产品用户数达到市场前X名……而对于现在的用户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如何提高用户粘度等等问题要么回避,要么转向更宏伟的战略话题。

  如同《双城记》中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对于传统的医疗IT公司而言,既面临着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不进则退;也面临着移动互联网冲击转型下的巨大商机,风生水起。相比较徘徊在医院围墙外的诸多App运营者而言,传统的医疗IT厂商因为和医院用户的“亲密接触”,可以近距离获取医院用户和患者的信息并加以利用,从而为医生、患者、医院、保险等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服务。

  在移动医疗领域,要么一窝蜂地开发同质化产品,要么一股脑拿着用户的数据去实现商业化目的。但是,就如人们所调侃的那样: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移动医疗领域的开发者们也面临着类似的境遇——用户群终归有限,但产品差异化却并不明显。因为从目前的政策支持力度看,一旦离开医院和专家这个主体,移动医疗或者移动健康产品无非都变成了简单的医患咨询、健康保健等移动应用。所以,发展到现在,我们看到著名的移动医疗应用们纷纷开始寻求通过耗材销售、药品销售等手段在市场中掘金。本打算通过移动互联之“轻”解决人们日常就医之中不能承受之“重”,但因为没能解决最核心问题——医院围墙,只能让产品线越来越“重”。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寻求的是用户体验要“轻”,但在“轻”的背后一定是“重”在支撑。体现在用户应用上的“轻”,包括医生回复患者咨询要便捷,患者收到医生回复要及时,医生能够找到患者既往的病历资料,患者能够找到指定的医生……而这每一个环节的实现都要有足够的数据积累,要有繁杂的数据交互,要有过硬的技术支撑,这样流程体验的实现仅靠目前市场中游走于医院之外的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开发是难以落地的,这就是移动医疗研发过程中的“重”。好在这样的“轻”和“重”,我们已依次在传统医疗IT公司组建的大型团队中看到了落实的希望。

  德勤的《预见2020》报告中提到,患者要成为自己的守护神,医患在2020年将通过互联网进行接触,在线患者的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家庭将成为未来医护的主要场所,患者在线数量增长,并可以获得医保。这意味着到那时,移动医疗已成气候,而用户(医生、患者)习惯也因为万物互联的推动得以确立。由此可以推断的是,那时候医生已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多点执业也不局限在纸面上,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也已可以与目前大医院的医生相媲美。

  可问题是,能吗?

  作者简介:

  中国数字医疗网主编

  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移动医疗专委会秘书长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