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探索气候智慧型农业
作者:彭云 发表时间:2015年08月17日

 

  东非,乌干达。一名居住在Kiruhura区的农民,近年来改变了自己的生产方式。他卖掉了150头牛,仅留下10只牲畜,种植了一万株树木、一英亩果树、牧草以及饲料。现在,他的家庭收益来源于玉米、菜园里的花椰菜以及20箱蜜蜂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名农民在一些国际组织的帮助下采取“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方式重新管理土地。

  亚洲,孟加拉国。在政府的推动下,农民们抛弃了传统的施肥方式,开始采用尿素深层施肥(UDP)技术。该技术可将较大的尿素压块插入作物根部,从而减少氮的流失。农户们被告知,这项技术将会将此前他们使用尿素的数量减少一半,但是产量上升25%左右。如此既减少了温室气体氮的排放,又节约成本,这也是孟加拉国在气候智慧型农业领域迈出的一步。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系统、营养和水资源以及贸易等方面均造成影响,需要采取紧急协调一致的政策措施,并将这些因素纳入政策制定过程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今年6月18日发布的“气候变化与粮食系统”一书中指出。

  农业的气候智慧

  生活在非洲马拉维的人们大部分依赖农业为生,农民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颇深。Emmanuel Luhanga是一位来自Rumphi北部地区的农民,他觉得现在的雨季让人越来越摸不着头脑。“去年是11月,今年又改在了12月,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干旱少雨。”除此之外,更多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随之出现,而这些都是气候变化带给他们和当地农业的新挑战。

  农业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直接的行业。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的影响也有利有弊,其利在于:气候变暖会导致积温增加,延长作物的生长期,对中国而言有可能将作物种植带北移;温度升高将减轻冬季冻害。

  不过相比之下,其弊端则有多条。科学界认为,气候变化会带来旱灾,带来强降雨引起的洪涝灾害,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候,也会毁坏农业生产设施。此外,气候变化还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如受高温影响的大米营养成份较低。

  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在2009年的一份预测,“如果气候变化得不到控制,到2050年将会出现全球粮食减产和物价高涨。”事实上,在气候变化影响着农业的同时,世界人口的增长也给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受气候不利影响的将主要是那些最不发达和最贫困的国家。由于农业与气候的密切关系,靠近赤道的地区将会升温、变得更干燥,从而导致农业减产。

  联合国于2013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显示,在未来12年中,全球人口预计将从现有的72亿上升至81亿,并在2050年达到96亿。其中到2050年新增的20多亿人口中多数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将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对于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在2009年就曾估计,至2050年全球农业需要至少增加70%产量才能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既可增加农业生产,使其为消除饥饿和贫困作出贡献,也可使农业更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排放,并提高农作物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碳的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在2010年10月28日他们在发布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气候智慧型农业”。其定义为,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可以更高目标地实现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

  事实上,农业本身在气候变化中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受到影响的对象,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农业相关领域温室气总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对于“气候智慧型农业”,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的杨纯明在其文章中如是总结:“简单而言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利益产出的可持续性农业操作模式。在此操作模式下,农作物面积不再扩张,天然生态系统不受压迫,自然资源不再缩减而获得可持续使用,并可以维持和满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营养食物和饲料、织物等其他产品的供给。”

  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教授李香秀认为,气候智慧型农业是一个在以往发展理念基础上提取而出的更高的标准、智能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对众多发展理念的融合、创新和超越,且更强调智能技术的使用。

  国际范例

  在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区,名为“Kihamba”的混农林系统是一种类似于原始热带山地森林的农业生态系统,它有着800年的历史,供养着大约100万人,这是非洲农村人口最为稠密地区之一。这种水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常年供应种类丰富的食物,维护地下水的健康以及保持水土。在这个系统中,当地人一直种植咖啡,但是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咖啡价格的下跌、病虫害的增加,加之一些咖啡树已经是50多年的老龄树,这使得咖啡的产值和收益都急剧下降,约有20%的咖啡树面临被抛弃。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乞力马扎罗山周围区域将会遇到水土流失、粮食缺乏等危险。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计划(GIAHS)在此地尝试开展气候智慧型农业,他们在660个农户间进行试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改种有机认证咖啡、引进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香草、在灌溉水渠中养鱼等。这些举措,不但解决了储水问题,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同时也为农户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利益。据介绍,仅咖啡种植一项便让农户在3年内提高了25%的收入。

  无独有偶,亚洲的越南也将引进咖啡作为其气候智慧型农业的一环。在过去越南北部地区普遍种植玉米,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土地不断被侵蚀。越南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的帮助下引进咖啡和茶叶,从而开展水土保持。此外,确保作物和动物的广泛生物多样性将是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在秘鲁的安第斯山脉,粮农组织通过推广气候智慧型农业促进玉米、马铃薯和藜麦等地方品种的保护。因为这里的每个品种都是在特定的气候和海拔条件下,经过几个世纪培育出来的。

  虽然气候智慧型农业概念刚被提出没几年,但各国对于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探索之路已经开始。201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美委员会就宣布,将通过一项总额为530万欧元的项目,帮助马拉维、越南和赞比亚实现向气候智慧型农业的转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1年整理了一份指南,提出22个科技选项供农业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参考。

  除发展中国家外,发达国家也对气候智慧型农业兴趣十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往往会采用轮耕、休耕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在农田的周围,还会保留农业湿地,同时,间隔耕种也是一种减碳防虫的好经验。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的影响,美国建立了7个气候中心,开展了土壤健康行动,并动员大量农民参与到土地和水的保护工作中。2014年的纽约气候峰会期间,美国奥巴马政府还宣布发起气候智慧型农业全球联盟。该联盟力求到2030年让5亿农民、渔民、禽畜饲养者和森林居民采纳气候智慧型农业,同时可持续地提高产量,增强复原力,减少排放,并帮助养护森林、表土和鱼类资源。

  中国道路

  粮农组织经济和社会发展部助理总干事哈菲兹加尼姆表示,确立良好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策略,需要将其付诸实践,并与农民合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和气候以及自然资源做出调整。

  在中国,河南省叶县和安徽省怀远县成为了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先行者。他们正在尝试根据当地资源和特色作出调整。

  2014年9月22日,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和农业部正式启动了“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项目”。这一项目计划将国际气候智慧型农业理念和技术引进上述两个示范区,并开展减排固碳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提高化肥、农药和灌溉用水等的使用效率,增加土壤碳储量减少碳排放。

  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两个示范区在农作物上各有不同。安徽省怀远县采用水稻-小麦种植模式,水稻和小麦的预计种植面积分别为5万亩。河南省叶县则采用玉米-小麦种植模式,预计种植面积分别为5万亩。据了解,该项目总资金约3143万美元,其中510万美元来自世界银行,项目县给予1:5配套。

  一些专家对于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推广存在一定的担忧,主要的问题在于农业智能技术人才短缺,农村气象预报设施以及智能技术设备普遍较少,仅防灾减灾都难应付。

  对于气候智慧农业在两地的开展状况,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对两地进行了调研,在今年3月发布的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估报告》中指出,“在叶县和怀远县分别划定的5万亩项目区内,所涉的社会因素较为复杂,可能将面临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村级组织化程度低、科技意识和环境意识不高等制约因素和潜在社会风险。”

  “转型必须从地方政府直至国家层面,无论是政策、立法还是财政机制都给予架构式的建立、执行与管理”杨纯明说。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