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四大转变促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旭 发表时间:2015年10月30日

  30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不断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中外合作园区、主题产业园区、孵化器等各类新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各类园区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又是新型产业的“集聚地”,转变发展方式、管理方式的“试验田”,同时还是节能环保、绿色节约发展的“排头兵”。这些园区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已成为我国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仅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2014年全国21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生产总产值6.9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2%,税收收入超过1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0%左右,进出口总额达到4.8万亿元,占全国18.7%,实际利用外资的金额超过了3700亿元,继续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资承接地。

  当前,全球经济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互联网+、金融+、创业+等新革命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为园区进一步发展带来无限的希望和巨大的空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园区的发展受到资源、土地、环境的制约日益体现,要素成本明显上升,结构性矛盾也更加突出,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各类园区、产业新区要在新一轮改革中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努力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载体,成为吸引外资新优势的主力军,成为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绿色环保的示范区。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任重而道远。

  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在实施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中,围绕“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投资促进,充分利用国内外投资资源,为各类园区和企业提供专业、细致、全面的各类服务。截止到目前,已经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和投资促进机构签订了89项投资合作框架备忘录,建立了中美、中德、中国与中东国家等多个多双边投资促进合作机制,在德国、匈牙利、韩国设立了海外工作机构,为积累和拓展海外的资源创造了条件。同时建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联席机制,连续三年举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话企业500强专题活动,并根据不同园区、不同需求,举办大量形式多样国内外投资环境推介会、政策解读说明会、项目洽谈对接会等专题投资促进会,为各类园区和企业拓展资源、寻求合作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平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简介: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