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的“双创”实践
作者:杜瀛涛 发表时间:2015年10月30日

 

  刚刚闭幕的2015年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数度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其视作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如何培育“双创”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孕育生长,不仅是各界关注焦点,也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任务。

  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在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过程中,紧扣“人才是第一资源,生态是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立足国际视角,借助北京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天津的制造业基础和港口物流优势,强化人才、网络、电力设施,聚焦大数据、生物医药研发、科技服务和总部经济。以“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核心理念,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创业和人居环境,走创新驱动、内外结合、绿色发展之路。

  解放思想,颠覆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

  当前是中国经济的调整期,也是世界经济的变革期。两期重合,为中国创新发展提供了后发优势和弯道超车的条件与机会。园区管理团队认识到,“双创”工作的首要问题是让团队接受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变革,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园区首先通过培训、讲座和组织深入学习互联网思维、新经济特征,体验新经济成果,持续不断地解放思想,坚决破除现有惯性思维束缚,树立起适应符合经济新常态要求的新观念;通过思维与行为引导,植入管理,注入文化,让各级员工想问题,动脑筋,及时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体会新经济模式的冲突,树立危机意识,从而从根本上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营造主动为创新和创业搞好服务、为广大企业排忧解难的良好氛围。

  创新载体,完善平台,提升创新承载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园区借助区位、交通和生态优势成功吸引了一批北京科技企业来区投资,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对接落地和非首都资源的疏解。京津两地虽近,但空间、服务、管理方面多少有些不同。围绕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园区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北京华财会计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华财·网商众创公社”,打造符合北京创业者需求习惯的服务平台。园区与华财各自发挥优势,协同构建一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财税托管服务、投融资服务和财税培训服务。网商众创公社还提供免费办公区、无线网络、公共会客室、项目路演厅等公共服务空间,创业者享受房租优惠、创业导师培训、投资人资源等一系列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依托于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此外,园区还与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相关科技投融资机构共同携手,营造科技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目前已经有数十家企业入驻运营。

  突出特色,汇集要素,助力产研结合增值

  基于园区电讯要素成本优势和一体化协同转移需求,园区把大数据作为核心产业和相关板块发展的支撑。依托园区已经建成运营数据中心,创新构建的各类网络关系(产业联盟、行业联盟、企业联盟)、平台体系和品牌体系联盟,积极打造京津冀大数据产业集聚区。通过政府采购数据服务为创业者减低前期成本,实现“1+1>2”的效果,促进科技成果顺利实施转化和产业化。人才是创新创业生态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园区加强与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集聚符合产业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和高端项目,推动区内重点产业快速发展。

  提升效率,优化流程,推动服务便利化

  园区整合行政、商务资源,大力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极简创业,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提高和扩大各项扶持创业的补贴标准及对象范围、加快创业孵化基地等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公共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措施。

  园区专门设立了企业协同发展服务平台,用新思维改进现有服务,以便利化为目的整合改进,优化登记审批流程,利用网络平台在线服务,全程代理,实现从名称核准到设立登记后期办税过程的全委托服务。对没有实体办公场所的行业项目,提升免费的“虚拟住所”,由企业协同发展服务平台进行办公托管和委托服务。在前期“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简化法人登记制度的基础上,项目经理一条帮办基础上,与专业服务机构合作,积极准备一证一章一票一天办结的宣传和服务承接工作。

  建立创业创新服务部门衔接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创业创新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创新创业动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园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大众创业扶持力度,发挥“互联网+”在“双创”中的纽带和基础作用,以场景的设计和预想为方法,结合现有资源将园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高效平台。

  一是增加交流与活动,提升创新创业的对接频率和触发频率。

  二是加强主导产业方向,围绕自身生态不断对内深化,对外拓展,丰富衍生关联项目,促进产业联动,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成功率。

  三是加强资源对接,包括大院大所的对接,海外合作对接,与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对接,实现国际化配置创新创业资源。

  四是出台系列创新创业配套政策,鼓励创业主体,进一步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大园区众创空间建设力度,实施企业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掀起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五是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内容列入园区“十三五”规划,明确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园区工作的新引擎。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