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新时期 新产业 新模式
作者:陈文丰 发表时间:2015年10月30日

  

  

  目前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土地供应、招商引资、政策优惠等传统的老三招都面临挑战,未来高新区该何去何从?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应如何调整?

  认清新常态:成本之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蔓延,使得世界经济呈现出更加混沌、模糊、不确定的特点:容易出现非连续性突变,随时可能在“利基”地带出现“黑天鹅”,多元主体交互作用,自组织出现,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

  在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新常态”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已经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某些征兆,核心体现在产业竞争力的全面下降。除了互联网、核能、高铁等少数产业我国能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以外,多数产业如机电、汽车制造、纺织等产业竞争力都在下降。

  其中,成本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分析,由于劳工成本、能源成本和物流成本因素影响,以及房地产和金融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成本的抬升,目前我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

  提升区域价值的重要手段:塑造区域个性

  区域个性由“个性”一词衍生而来,是区域特质人格化的表现。也是一个区域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自身最强、明显优于其他区域并且不易于被超越的内在特质,核心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全球影响力,创造其他区域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和地位。塑造区域个性是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区域价值、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转变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方向。

  新时期国家高新区转型发展,应深入挖掘区域个性,聚焦“范围、综合、因果”三大规律,从“天(全球视野和时代背景)、地(区位、气候等地理条件,矿产、油气、生物、风力等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技资源和资本等)、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宗教、产业基础等)”的维度探寻区域的特点。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从产业链招商做起

  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于散点发展,“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思维模式影响了一批园区管理者,致使很多区域的产业散而杂,缺乏竞争力。现在它们纷纷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一些低端产业对资源的消耗大,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和影响在逐渐消退,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阻力和障碍。新时期的高新区应该强化产业链招商,应积极引进高品质的增量资源,根据区域个性进行产业链的研究分析,重点关注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细分产业或产品,在空间上形成产业集聚和集群效应。

  做好产业链招商应该加大产业研究力度和选择:第一,产业链分析及技术路线选择。基于产业链的全景图展示,依托本地基础、产业带动性、附加值、市场容量和政策导向因素,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并在考虑市场、附加值、本地基础及优势等因素影响下,选择最终要发展的产品(业态、模式)。第二,项目前期概念设计及论证。对每个项目的产能、原料来源、技术方案、建设条件、总投资、产值、利税和安置就业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拜访业内高层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听取对行业发展的看法和项目概念设计的意见。第三,细分领域全球创新资源地图绘制。绘制出需链接的企业、节点人物、技术、投资机构或行业协会等全球高端资源的创新地图。第四,梳理目标产业资源并进行政策与产业组织设计。根据项目或产业梳理资源,围绕细分产业,编制出台总体政策,并制定产业组织发展的政策意见。

  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最大的变化是大数据、3D打印、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层出不穷,而最大的特点是跨界融合,尤其是互联网与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

  国家高新区应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机会,成为创新发展的增长极。要从几个方面加大力度:第一,要以创业作为培育新业态的长效手段。重点关注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第二,大力推进科技招商。目标针对科技型创业企业、国外配套性小企业、专精特新类企业和平台型创新服务机构,迅速培育成长做大,为区域发展整合人脉、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第三,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实现重大颠覆式创新。第四,加强市场培育与规范,加快新产业培育进程。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工程,建立新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顺应产业发展规律:从产业集群到产业生态

  传统的产业组织方式是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产业集聚依托的是产业分解,结果是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产业集群依托的是产业融合,结果是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上下游的融合发展。现在的基本趋势是,传统的产业集群正向产业生态转变,呈现出跨界融合、网络化生产、去中心化的特点,大量专业化企业出现,产业、企业商业模式巨变,产业边界模糊化,商业模式重构。通过创新要素、资源和信息的畅通交换,硅谷、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等区域已培育出引领全球的新兴业态,其创业群体活跃,拥有服务全行业的平台型企业,表现为自组织成长及非线性爆发式增长。

  国家高新区应捕捉产业集群发展的脉络,聚焦企业、产业和园区等层面,构筑产业生态。一是挖掘企业发展新商业模式,扶持创业企业和瞪羚企业;二是在产业层面培育新组织和新业态,发展产业联盟社群,并培育壮大产业细分、跨界融合的新业态;三是打造园区的新空间、新要素和新设施,建设社交化、分布式的研发生产空间,汇聚新经济产业发展要素,并打造“云网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全面拥抱“互联网+”:改造提升存量产业

  目前,高新区拥有较大规模的存量产业,下一步发展要从存量做增量。在互联网思维创新各行业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互联网+”将成为高新区存量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

  第一,全面拥抱“互联网+”。一方面,要推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柔性化、在线化转型。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建立公共制造服务平台,重点面向新产品试生产、新概念验证、定制化生产等;鼓励传统企业向在线制造服务商转变,鼓励产业联盟建立在线产业集群模式。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务业企业服务效率。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完善物流、海关、检验检疫服务等方式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探索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科技金融互联网化,探索互联网众筹模式;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鼓励在线咨询、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服务跨界发展,鼓励O2O、P2P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第二,构建“开放、协作、共赢”的大企业生态圈。鼓励大型企业以自身为核心打造一个实现资源共享、创新众包、创业自由的平台,推动内外部创新团队、关联企业、研究机构等主体创造价值并衍生新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生态群落。

  第三,引导虚拟整合与兼并重组。一方面引导建立新型产业组织,鼓励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或本地同领域企业虚拟整合,以联合体方式开发市场;另一方面推动区域兼并重组,引导成立并购基金,扶持或吸引本地、外地企业并购本地中小企业,促成产业升级。

  作者单位: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