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马赓宇:超级现实的游戏
作者:王玲 发表时间:2015年12月24日

 

  在三星中国技术院工作近11年的马赓宇博士刚刚跳槽到虚拟现实创业公司凌感科技,担任技术副总裁和中国研发中心主任。提及原因,马赓宇说自己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有较长时间,认为在创业公司会更快实现创新产品的研发,并且能够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移动为王

  本刊记者:首先请介绍一下您所在的虚拟现实创业公司凌感科技。

  马赓宇:凌感科技是2013年在美国硅谷圣何塞市成立的高科技公司,致力于在教育、医疗、娱乐、商务等领域为用户提供交互性最强的沉浸式“超级现实”体验。

  本刊记者:“超级现实”是什么意思?

  马赓宇:超级现实是指用户可以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情景间自由叠加和切换。

  本刊记者:“超级现实”是如何实现的?

  马赓宇:我们通过三维手势、运动跟踪以及头部转动的检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VR头盔中显示相应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虚拟现实内容叠加到现实场景中,达到虚拟和现实的无缝融合。

  本刊记者:凌感科技的VR头盔有什么特点?

  马赓宇:我们是基于移动平台的,可以将AR与VR结合并进行无缝切换,并且提供自然的3D手势控制和六自由度头部位置追踪。跟Oculus、HTCVive和索尼PSVR这三家连线VR的设备不同的是我们不需要连线,在移动平台上运行,而跟三星GearVR不同的是我们有自然的手势交互,而无需触屏。

  本刊记者:您提到的这些交互和识别都在头盔内部的处理器实现,计算性能和Oculus的外置电脑相比,是否还是有些弱?

  马赓宇:我们在研发的过程中也发现,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对于计算要求很高,计算量也很大,因此我刚才也提到,我们的头盔中嵌入了相当于两个手机的处理器,来提高计算性能。当然和PC比硬件能力的话还是要差一点,但我们可以从软件和算法上来弥补。换句话来说,我们的算法优化得好,虚拟现实体验功能也会不错。

  本刊记者:能否稍微介绍一下凌感的算法优化是如何体现的?

  马赓宇: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不同的功能,也就是说不同的场景,可能需要计算的内容和计算量并不相同。我们现在能够实现头部运动跟踪和手势识别,但有时候在某些场景下并不需要,那就不用嵌入这样的算法;反之,如果有新的需求,我们可以开发新的算法,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升级很容易。

  内容匹配

  本刊记者:从整个产业链来说,除了硬件和相应的算法研发,虚拟现实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游戏是非常火的方向,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马赓宇:基本上所有的3D游戏在技术上都可以转成VR游戏,但是可能从美工上,或者专门针对交互的设计上需要一些细节的调整。

  我个人对驾驶类游戏比较感兴趣,相比需要在较大空间中跑动的游戏,驾驶类游戏更适合家庭,而且危险性小。

  本刊记者:虚拟现实的驾驶类游戏和目前的驾驶类游戏有什么不同?

  马赓宇:在虚拟现实游戏中,人们本能想要看到自己的手,因此手的显示是很重要的,另外是让用户看到方向盘。目前的驾驶游戏只有头的旋转,但虚拟现实驾驶不仅有旋转还有平移运动追踪,使得驾驶体验更加真实。

  驾驶游戏类VR头盔还可以应用于驾校的模拟训练。头盔最大的优势是你可以看到很大的视角,包括A柱、仪表盘,而且它看到的内容都是立体的,头晃一晃,身体侧一侧看到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感觉非常逼真。

  本刊记者:虚拟现实游戏目前反映比较多的是眩晕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马赓宇:眩晕的问题主要还是跟踪速度的问题,像我们的设备里也带有红外摄像头,它的采集速度为每秒60帧。如果说场景进行更进一步配合的话(有可以供采集的信号,比如红外灯、LED灯),追踪的速度应该就没有问题,体验也应该很好了。

  现在OculusRift的延迟在30毫秒,其中十几毫秒是追踪的延迟,十几毫秒是显示的延迟,如果我们用贴红外灯泡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技术水平。

  本刊记者:从生态链来说,内容与硬件是怎样的关系?

  马赓宇:现在来看主流还是基于硬件来做内容,因为不同的硬件公司交互方式不一样的,所实现的功能也不一样,必须要针对它能实现的功能来设计出比较有意思的内容(游戏)。

  但如果拓展到整个虚拟现实产业来说,还是需要内容的提供,用户看到的是内容而非我们的设备。我们也在找一些做游戏的公司来合作做内容。

  游戏之上

  本刊记者:您在移动开发者大会演讲报告中也解释了“超级现实”,也提到除了游戏之外,凌感科技在其他领域也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马赓宇:对,我自身很喜欢玩游戏,但凌感科技的VR头盔应用远远不局限于此。像兵马俑对于博物馆应该有些用处。之前我们和北京大学的同行还讨论过一次,做古迹的复原,比如龙门石窟,他们也是考虑用AR的方式,一下子可以看到原始的风貌。

  本刊记者:您认为虚拟现实和现实达到极致融合,让人“虚实难辨”还需要多长时间?

  马赓宇:我认为虚拟和现实完全融合几年内可能还达不到,但我同意这个观点,真要到极致可能就得“脑后插管”了,把芯片放到人的大脑里,但可能会带来其他的问题。

  本刊记者:主要是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赓宇:技术上比较有挑战性的比如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SLAM)、手势以及多模式的精确识别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在积极解决此类难题。不同的是有些公司可能更注重从硬件侧来发力,比如Oculus用红外灯泡,HTC用激光来定位,我们更注重从算法软件方面来提高。实际上,几十年来虚拟现实的一些支撑技术已经不断被突破,比如陀螺仪被应用于硬件设备中。虽然现在移动端如手机的运动检测精确性还是很差,误差在几米范围,但没准哪天硬件和软件的精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本刊记者:到创业公司,您认为和以前的大公司有什么不同?

  马赓宇:对于产业界研究,创业公司主要是把现有的技术集成,做成一个产品,它不可能投入5~10年的周期研发一个未来的技术,而是会把有希望形成产品的技术组合起来,提供一个更酷的功能。就我以前在研究院的经历来说,工作要更发散一些,基本以项目为主导,不是专注在一个方向,而创业公司则会专注一个方向,把各种技术和资源组合起来实现创新,要求每个人能力都很强,因此我觉得到这边(凌感科技)提升更大。

  本刊记者:凌感科技的VR头盔什么时候能够面市,价格如何?

  马赓宇:我们的产品还没有量产,预计明年夏天可以面市,目前我们正在夜以继日奋战。头盔有不同的套装,预售价格从99美元到359美元不等。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