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西南科技大学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团队
作者: 发表时间:2015年12月24日

  研究特色

  西南科技大学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团队以“产学研用”的发展思路,将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应用于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虚拟教学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应用示范。

  人机交互技术作为系统支撑,体感交互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等构成交互输入层,通过自然的输入方式让交互主体感觉不到交互中间层的存在;沉浸式体验层不仅与自然交互无缝对接,而且在沉浸感强烈的视觉体验中融入丰富的娱乐性,这类技术包括图形渲染技术、裸眼3D技术、三维注册技术等;行业应用层是将人机交互技术与具体行业结合,将呈现内容显式或隐式的表现在交互过程中,相关行业应用包括旅游推广、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等。

  研究工作

  (1)人机交互与旅游内容的结合——北川羌族智慧旅游互动体验系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装备改造与提升旅游业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利用非接触式人机交互技术,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北川羌城旅游区作为示范,围绕原生态羌族舞蹈、音乐、服饰等文化内容,设计开发了一套羌族智慧旅游互动体验系统。利用体感设备Kinect作为自然体态输入,将科技与文化融合,结合交互的趣味性,在游客体验互动的同时,将景区的人文、风景等旅游特色全方位展示给用户,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北川羌族旅游区的风景特色和人文气息。该系统也先后在中国科技博览会、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峰会等展出并受到参观者一致好评。

  (2)人机交互与企业文化的结合——长虹裸眼3D交互体验系统

  结合自然体感交互技术与四川长虹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裸眼3D显示技术,以长虹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内容呈现,打造交互自然、沉浸感强的虚拟现实体验系统。长虹裸眼3D交互体验系统结合了非接触式体感交互输入与裸眼3D显示技术,体验者无需穿戴额外设备就可以最自然的方式与场景互动,强烈而真实的3D视觉冲击配合非接触体感交互进一步提升系统沉浸感。

  (3)人机交互与社交网络的结合——预先社会化增强现实系统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基于空间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LBS)的需求正逐步扩大。将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作为交互手段,实现了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的增强现实系统。使用该系统,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浏览在某一方向上地理位置相近的微博用户,了解周边人所讨论的热点话题,并在所拍摄到的建筑物、街道实景上浮现虚拟信息标签。采用移动终端的增强现实“预先社会化(Pre-social)”应用,能让用户与地理位置上接近的人有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展望未来

  近年来,人机交互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系统开发和应用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这无疑极大促进了虚拟现实的发展。未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中,交互设备将会是产业链的关键,以自然交互方式为基础的虚拟现实技术可提升产业体验质量。虚拟现实的发展将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通道感知、分布式网络化、手持终端集成。

  多通道感知:人除了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就是应该具有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虚拟现实从视觉感知发展到体感、语音以及裸眼3D结合,但是人体还有很多感知通道都是空白,要达到人机共生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

  分布式网络化:网络化虚拟现实利用新型人机交互设备介入计算机产生多维的、适用于用户应用的虚拟情景环境,同时满足分布式仿真与协同工作等应用对共享虚拟环境的自然需求。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必须支持系统中多个用户、信息对象(实体)之间通过消息传递实现的交互。分布式虚拟现实可以看作是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系统,是可供多用户同时异地参与的分布式虚拟环境,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如同进入到同一个真实环境中。

  手持终端集成:纵观已有的各种虚拟现实产品,“低成本,高性能”依旧是产品流行的关键。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将裸眼三维显示与手持智能终端相结合的尝试,将虚拟现实与手持终端的集成,这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虚拟现实技术是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社会前的必然也是必须的技术发展背景和条件。未来的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将会以最自然的交互方式呈现,让人感觉不到人机交互中间层的存在,人与机器的交互同人与真实环境的交互没有异同,这是未来人机交互的另一愿景。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