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方崇卿:我们创的是一个行业
作者:方崇卿 王玲 发表时间:2016年01月29日

 

  近两年,石墨烯热潮席卷全球。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参观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期间,华为与国家石墨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促进石墨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使石墨烯成为大众关注的新兴领域。

  但很少人知道,早在2006年石墨烯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厦门就有一家创业公司——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凯纳”)已经开始从事石墨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希望能成为这个性能优越的新材料的行业领先者,引领行业发展。然而,现实并不那么美好,过程也是磕磕绊绊,开拓一个国内空白的领域,没有同伴,没有标的,难免走弯路,难免会孤独,但在摸索的过程中,石墨烯产业化的道路渐渐清晰起来,也渐渐有了希望。作为公司的第一名员工,现任运营总监方崇卿经历了从公司创立到产品研发再到市场开发的全部过程,酸甜苦辣滋味皆尝。

  钟情石墨烯

  实际上,我并不是厦门凯纳的创始人,但却是公司的第一个员工。公司的创始人赵立平先生(公司董事长)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早期从事贸易行业,但他一直怀着科技创新的梦想,想在一些新兴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制药、新材料方面做一些科技含量更高、更有创新性的工作。2000年他开始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生物农药的研发和产业化合作,并于2006年获得了国家科技二等奖。在生物农药领域合作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在新兴行业发展的信念。

  2004年,英国的两个科学家(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发表了关于石墨烯的论文,也正是这一年,通过机缘巧合的机会,我们董事长在同学聚会上,发现他的大学同学,华侨大学教授陈国华恰好也在做石墨烯的研究,他一听这是一个圆他高科技梦的好机会,因此就开始跟踪石墨烯信息。他开始了解到石墨烯有许多神奇的优异性能,中国乃至全世界还没有开始对这个产品做商业化的探索,如果有机会为这个产业做点什么,是非常值得的。

  于是赵先生开始与华侨大学陈国华教授沟通合作事宜,并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石墨烯研发项目。其时公司每年为陈教授团队资助一定数额的研发费用,并且不向陈教授的研发做任何考核和限制方面要求,以鼓励研发团队的创新。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笔使投资,能够做出东西当然很好,做不出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就这样,凯纳从2007年开始投入,2009年我们在实验室做出了小批量的高品质石墨烯,通过测试展现出的性能也确实很神奇,我们非常兴奋。赵董事长就找我来聊:“我们石墨烯的项目你从2007年就开始跟,这个项目你最熟,我准备把石墨烯这个项目进行商业化,把实验室的成果真正转化成产品。你来带头做,投资风险我来担,我们一起来为这个神奇的材料做点事情”。

  说实话,我当时对石墨烯并没有十足的信心。我从事了十来年的销售工作,深知市场的需求推动供给,但我不知道石墨烯的市场需求来自在哪里?石墨烯到底能用作什么,用到哪里,大家都不知道。石墨烯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

  如果做贸易,我的事业可能是平平顺顺的,然而一辈子就望穿了,不会什么新奇和大的挑战。但在石墨烯方面,确实有可能做许多创新性的工作,于是我答应了董事长,决定开始走石墨烯产业化的道路。因此我关闭了以前负责的贸易部门,开始全心全意做石墨烯。

  艰难探路

  2009年年末,我们开始筹划成立独立的公司来运营石墨烯项目。2010年5月,凯纳石墨烯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朋友问我说你新公司是做什么的?什么是石墨烯?我说我说不清楚。他们说你自己卖什么东西都说不清楚,你怎么敢去做这个产业,我说主要是这个东西很神奇。别人又问,神奇在哪里?我说我也讲不清楚。他们问这个东西能做什么?我还是说不清楚,怎么卖,我也说不清楚,因为当时全世界都没有参考价格。我们把国外国内都搜了一遍,国内没有一家石墨烯公司,国外有两家也是处于起步阶段。我知道我们自己得先搞清楚你做的东西是什么、能用在哪里、怎么卖的问题。

  公司刚成立,我们首先要组建企业自己的研发实验室,因为学校里的实验室只适合做基础性的探索,企业的实验室必须要按产业化的方式来运转。石墨烯粉体的生产制备有很多种方法,从大类上来分可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以氧化还原法为代表,使用大量的酸和强氧化剂,带来很大的环保压力。物理法生产石墨烯,环保压力较小。我们开发的工艺是使机械法制备石墨烯,设备工艺参数的不同会带来产品上巨大的差异,对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我们想商业化,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设备,但那时候全中国做石墨烯的人都很少,没有任何工业化生产石墨烯的现成设备,我们费劲周折组建队伍,找设备,设计设备,花了很多冤枉钱,那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市面上没有制备石墨烯的成熟设备,只能靠我们自己摸索改造。往往是找到一种工业化设备,要求厂家按我们的要求来定制,买回来后试完发现效果又不好,但因为是定制的设备,如果效果不好也设备也就报废了,只能再找新的设备重新定制。设备选型选好之后,又要调试工艺参数,所以陆陆续续这么多年,在设备和工艺上就花了不少时间,烧了不少钱。

  市场在何方

  好容易产品做出来了,但市场在哪里?真是环顾四方内心茫然。我们向客户进行推荐石墨烯,希望他们尝试看看工业化使用的效果。客户就问,你这黑乎乎东西的是什么?我们说是石墨烯,客户又问,石墨烯是什么?重新回到了原点,我说单层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片状结构材料,客户又说,你讲什么我不明白,你直接告诉我吧,多少钱一吨?我说我也不知道,客户说那你不知道多少钱一吨你怎么卖?那到底能干什么?

  石墨烯到底能干什么?这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石墨烯是最薄的材料,强度最好的材料,比表面积最大的材料,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到底能做什么?我们整个团队主要是从事高分子方面工作的,熟悉塑胶材料市场,我就从高分子配方入手,从强度改性,导电性能改性做起。公司把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的应用作为首选市场进行推广。并选定炭黑作为目标,希望我们的石墨烯能够替代炭黑。

  炭黑的定价范围比较大,每吨价格从8000元到40万元不等,那石墨烯我们想到底定价多少,客户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尝试?最终有一个客户说,这样吧,你们先送我们10公斤,我们先试试。

  就这10公斤石墨烯我们做了半年,但做好后,客户试了一下直接说,你们这个东西太轻了,会飞,我们不要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我只好说要不你把剩下的石墨烯还给概多少钱一吨,而科研人员说做研究不要那么多,能不能按公斤卖,后来干脆又说能不能按克来卖?一开始我们直接将石墨烯按克送给研究人员,但我们研发投入很大,于是决定按克销售。我们就和高校的老师聊,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也说不要再送了,卖吧,200块钱一克。

  那时候很多老师也不了解石墨烯,他们也想看一看石墨烯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发现自己在做一个行业教育者的角色。这对一个民营企业是多可怕的事情!我们不是在创一个企业,而是在创一个行业,和传统行业创业完全不一样,现在想起来都后怕。这样的运营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接着我们将石墨烯单价涨到每克1000元,后来发现1000块还是不行,因为售后服务的压力太大了,必须从原理上去跟客户交代,本科生沟通不了,要博士来,成本很高。后来在2010年10月我们将单价提到5000元。

  2010年10月4日石墨烯的研究者获了诺贝尔奖。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公司上上下下兴奋得不得了。马上资本市场就开始炒作石墨烯,股市涨了半个月。证券时报的记者向南开始调研中国石墨烯产业状况,调研之后发现只有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在从事石墨烯的产业化,当时我们的价格是5000块一克。于是就发表一篇标题为“石墨烯5000元一克贵过黄金15倍”的文章,这成为中国石墨烯行业第一篇市场性报道,也向市场传递了石墨烯价格非常昂贵的事实,树立了标杆。

  产业化一波三折

  随着石墨烯获得诺贝尔奖,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发酵,许多风投公司开始找到我们谈,认为石墨烯未来市场前景很大,他们想投资,但紧接着风投就会问投资后第二年你们能贡献多少利润,实际上我们一直都在投钱,并没有赚钱,风投公司也就兴趣寥寥了。

  我们想慢慢按照自己的情怀做一个产品,控制节奏,不冒险突进。我们从2007年开始花钱开始没有什么收入,来自于高校的销售量远远不能覆盖成本,到2011年公司出现资金紧张。公司没有钱该如何运作下去?那时候公司开会大家都很压抑,领导问大家有什么想法,大家都没有话,问销售市场有什么需求,市场说不知道,技术说你要告诉我市场需要什么,市场又问技术能做出多大的产量,技术说我也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

  面临这样的问题,公司是否要关掉,成为公司每一个人心中的疑问。但我们想既然诺贝尔奖都颁给了石墨烯,我们因为这一点困难,经济压力就关掉,岂不太可惜?慢慢我们也发现,第六元素、宁波墨西等带动了一些大的资本进入了石墨烯领域,组建了大的公司,产业热度开始上升。我心里暗暗思忖:别人都在投,我们在跑,我们之前的激情都到哪里了?我们是整个行业的先行者,但一定不要成为行业的先烈。因此我们再次调整了公司发展策略:在研发方面大幅投入,工资少发一点,宣传少做,公司费用压缩很厉害。

  但由于公司确实非常困难,所以在2012年年底,我们再次希望引来一些志同道合的投资人,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我们告诉潜在投资者,近期没有办法贡献给他们利润,期待他们做一个战略性的投资。2013年5月上市中泰化学(002092)决定投资我们公司。他们认为投一个创新型企业,投的是团队,投的是人,只要人没错,大体上就没有错。那个时候中泰化学正计划投1个多亿在新疆建一个中试基地,做石墨烯和PVC的聚合。中泰化学承诺他们成为我们的股东后,中试基地可以开放给我们使用。这样的条件,让我们无法抗拒,于是中泰成为了我们的股东。中泰化学入股后,大幅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也降低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我们利用中泰化学的注资继续推动研发规模,技术进步非常快。

  前景可观

  我们公司座落在厦门,厦门市政府在2015年前后才知道原来中国最早的石墨烯企业是在厦门,我们之前没有过度宣传,也没有问政府要过钱。但当政府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时候,我们给厦门市展示出高新材料摇篮的贡献,让我们非常自豪和骄傲。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我认为所谓大众创业,是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来参与创业,而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自己来创业,比如说石墨烯,你看好这个产业,你可对这些公司进行一些投入来支持这个产业的发展。当石墨烯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以后,对于我们生活的品质改变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投入。

  和最初我们创业时相比,石墨烯技术和产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正如第二届石墨烯创新大会比第一届规模更大、参与人数更多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领域,对于我们凯纳石墨烯公司来说也非常欣慰。我们非常喜欢有同行的感觉,因为我们经历过没有同行的惨烈,那时何其可怕,那种感觉,就像把你扔到一个黑暗的地方让你去跑,你敢跑吗?只能是慢慢摸索,所以当时小心谨慎。现在大家在一起努力,不断修正,方向就不会大错。虽然有些人在炒作,也有些人对石墨烯持观望态度,但大部分企业还是踏实做事,也有凯纳这样坚持在石墨烯领域做原创性工作的公司,我们相信我们这些人的坚持能够让石墨烯真正的改善民生,改变我们的生活。

  对于我个人来说,或许前些年我有后悔过,但现在我觉得自己走上这条路很幸运,我相信科技创新终会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更多的舒适和便利。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