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理性看待机器人投资
作者:米磊 发表时间:2016年06月02日

 

  2015年,习总书记参观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时语重心长地说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化不来的”。发达国家不会轻易向中国转移或授权机器人核心技术、专利,我国机器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技术合作研发进入中高端市场的阻碍很多。

  我国机器人行业技术标准有待完善,亟需推动产业技术标准化,把技术能力变成行业标准,并实现专利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只有行业标准化完成,才能实现零配件规模化供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充分调动产学研为一体的机器人行业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政府还可投资并联合民间资源建立机器人的检测和评定中心,加快机器人质量和可靠性水平的提升,加强机器人检验和认证体系的建设;通过对机器人行业的尖端技术研发给予补贴、免税等多种方式支持;支持具有工匠精神的工艺人才的培养;在行业自律方面,推进机器人战略企业联盟,建立机器人行业协会等。

  民间投资需精准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建和已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30个,规划年产值总计超过4000亿元。随着民间资本疯狂涌入,地方陆续出台优惠政策,使中国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同时也集中显现出以下问题:一方面,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另一方面,民间寻找可投项目的游资过剩,投资机构对机器人行业认知不够,导致机器人产业链碎片化比较严重,重复性建设开始出现。大量产能集中在低端机器人领域,产业园区同质化、集成化现象开始出现。

  上述问题已成为民间资本投入机器人行业的最大风险。目前,大量民间资本高估短期回报,低估长期回报,以现有技术寻找市场。为避免因行业过热产生新的产能过剩和泡沫化风险,需要政府引导民间资本优化投资配置,扶持民间资本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开发新产品。同时,外资企业正积极扩产,并且从整机组装深入到关键部件生产。比如,ABB、安川等均已在我国建立了生产基地;2015年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与上海机电联合投资,落户武进高新区,计划2016年底投产,年产20万台精密减速机。

  在这样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环境下,我国民间资本可集中于机器人行业的某一领域深耕细作,通过不同资源有效整合实现规模化效应,在智能感知、新材料、光电子芯片、大脑芯片、算法软件、新驱动系统等重点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目前,国内企业机器人控制器是与国外产品差距最小的关键零部件。国产伺服电机及其全数字式伺服驱动器虽然基本开发成功,但产业化滞后,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产能力,还主要依赖进口。未来5年内,国产伺服电机应用前景将非常看好。民间资本可促进国产伺服电机产业化进程,提前布局。

  此外,国内减速机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产品品种、规格及产品质量接近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同类产品水平。对于国内市场保有的工业机器人按一般使用寿命8~10年计算,未来国内对于精密减速器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00万台,年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以上。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速,传感器在汽车、家电、装备类、医疗、环保、可穿戴等领域的应用大幅增加。机器人在农业、环保、医疗卫生以及食品检测类方面,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用突如其来、无法估量来形容。民间资本有着巨大的投资市场。

  从行业应用的成熟度来看,目前在汽车、金属制品等行业,机器人应用相对成熟,而在3C、食品饮料、医药、橡胶制品、陶瓷等行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民间资本可重点关注。

  国内形成服务机器人商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并不多,且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民间资本有着较为广阔的掘金沃土。目前,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的产品包括清洁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等。服务机器人正处于第一次爆发性的增长中。未来几年,随着服务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创新、功能的扩大和价格的降低,市场容量将进一步增大。

  医用机器人会是我国医疗工具和手段的前沿发展方向,在诊断、治疗、手术、护理、康复和老残辅助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市场。以康复市场为例,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未来我国机器人康复市场规模达百亿,成长空间巨大。

  全球资本垂青中国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是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发展并重。早期国内更重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受相关政策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工业机器人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服务机器人并实现应用。

  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前景来自3个方面:一是在助老、助残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很大;二是在救灾抢险、航天、海底勘探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有用武之地;三是在娱乐、教育、智能家居等方面应用有空间广阔。

  未来,机器人对中国带来的影响甚至会超过互联网,除了当下最引人注目的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方面的进展,还会出现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我国机器人市场更需冷静、理性看待,避免步入重概念和技术性炒作,轻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的歧途。

  作者单位:中科创星孵化器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