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机器人发展临界点已经到来
作者:曲道奎 发表时间:2016年06月03日

  如果说第一次机器革命是传统机器人,那当下我们正迎来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第二次机器革命。美国的再工业化,欧盟的工业4.0,日本复兴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都与机器人紧密相联,机器人领域创业在资本市场上也倍受青睐。

  从“机器”到“人”的转变

  《2016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指出,1993年-2007年,机器人为美国GDP的增长贡献了0.37%,占GDP增长的十分之一,对劳动力增长贡献了0.36%,占劳动力增长的16%,这种效应与当初蒸汽机出现时,对劳动生产力的影响是同一个级数。可以说,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机器人的产生和蒸汽机的问世一样重要。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产能过剩,对于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增加,以及人工智能、新材料、认知科学的不断突破,新一轮的机器革命似乎一触即发。机器人作为多种技术综合集成的综合体,始终在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全球形成了万亿美金的市场规模。

  为什么今天的机器人能够撬动这么大的市场?

  究其原因,是机器人的内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往我们提到机器人很自然想到机器人是可重复编程、能够移动物体,根据设定程序完成各项任务的机器。我们看到,传统的机器人属性仍然是“机器”,而且是预先编程的,它不能够实施预定程序之外的任务,是机械地执行。

  而最新的机器人定义已经具有一些“人”的特征:机器人是指能够与人协作,自主或者半自主传感与执行系统,机器人技术强调的是能够使系统面对非结构环境的智能与适应能力。对比之下,自动化(设备)强调的是效率、生产率、质量及可靠性,自动化技术着眼在一个结构化的环境中系统长时间的运行,以及上述结构化环境的构建。

  与传统机器人的工作环境相比,新一代机器人工作环境往往是非结构化的,而且需要机器人本身有一定的“智能”,能够感知,能够学习。因此它的应用领域将大大拓展,不管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军事国防等领域都会有机器人大展身手之地。

  新一代革命来临

  伴随着机器人的重新定义,新一代的机器革命呼之欲出。然而在机器人热闹的背后我们同样也需要冷静思考。在第一次机器人革命时,机器人的概念非常成功,它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之一,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世界各大国、强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技术,改变了制造模式、战争方式和生活模式。事实上,全球的机器人保有量只有200万台,远没有达到当初的设想,而且机器人缺少感知系统(视觉、力觉),缺乏灵巧性(灵巧操作),就像是重度残疾人(不属于就业范围),其结构工作环境、固定工作流程,精度、速度、负载能力还很欠缺。

  因此,有人会问,新一代的机器革命是否会重蹈覆辙?为什么现在是新一代机器革命的节点时间?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提出新一代的机器革命是有基础的。首先,技术进步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前阵子Alphgo大胜李世石,利用深度学习,机器已经具有相当的“智能”。另外随着3D打印,纳米技术的进步,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机器人形体已经逐渐从刚性体向刚柔并济转变,机器人的智能也从计算智能向感知智能甚至认知智能的方向发展。其次,世界的人口红利正在削减,服务机器人将成为人类密不可分的伙伴。第三,制造业正朝着柔性制造、个性化制造发展,制造业的空间也非常大。四是对于危险作业以及人类不可达区域,机器人也有着天然的优势。

  单就中国的情况看,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急需机器人来助力;其次,中国有2亿多老年人,8千多万残疾人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旺盛;再者,娱乐、医疗等行业的发展都对机器人的参与有了更高的需求。

  抓住机器人发展窗口期

  长期以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处于核心技术空心化、高端产业低端化、主流市场边缘化的窘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我们的产业发展长期以低成本、劳动力密集以及规模化效应取胜,而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行业:人才、资金、技术密集度高。

  要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发力,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对于目前的机器人热潮,我们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未来什么样的公司能够在领域占领一席之地?

  有以下几类公司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包括:主要从事机器人领域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研发的机器人R&D公司;主要搭建机器人软件平台、硬件平台、感知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的平台公司;主要聚焦机器人整机开发、整机制造及市场销售的机器人整机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生产工艺、集成应用及安装服务的机器人应用类公司;专业从事机器人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机器人的零部件公司。

  我们应该抓住机器人发展5-8年的窗口期,充分利用中国大市场发展国产零部件,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改变当前我国机器人企业多而不强,产业发展快而无序的局面;产业发展面临技术、部件空心化、产品低端化、市场边缘化的潜在风险;服务机器人的“游戏化”和“娱乐化”倾向,抓紧建设国家创新、标准、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为机器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机器人在向“人”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伦理的讨论,对从事机器人行业的我们来说,敬畏机器人,敬畏机器人技术,敬畏机器人行业,才能真正做好机器人,创造出机器人行业的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