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十三五”节能工作的方针和重点工作
作者:王善成 发表时间:2017年03月17日

“十三五”节能工作的方针和重点工作.pdf

 

  提高能效绿色发展对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国内看,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从国际看,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必然要求。

  “十一五”以来,国家把单位GDP能耗降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将节能提高能效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抓住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要领域,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予以推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06-201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34%,节约能源达15亿吨标煤以上,二氧化硫排放也大幅度减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十一五时期的0.59%。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监控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用能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要实现“十三五”“双控”目标任务,需要进一步发挥节能技术的关键支撑作用,同时也为节能技术、产品、服务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刚性的能耗需求大。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用能刚性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且难以有效地控制。二是企业节能内生动力不足。企业节能的空间越来越小,需要的投入越来越大;企业投入节能的意愿不强,自主节能的动力不足。三是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待完善。四是节能任务更加艰巨,虽然“十三五”需要节能8亿吨标煤,与“十二五”需要节能7.4亿吨标煤相比增量不大,但节能的潜力,节能的空间进一步收窄,增加了难度。

  “十三五”与“十二五”、“十一五”只实行一个能源强度的控制指标相比,“十三五”实现双控增加了能源消费总量的指标,要完成这个总量指标任务更加艰巨。因此,需采取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保证“十三五”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约束性指标的完成,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顶层设计,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全民节能行动计划。

  节能减排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一是落实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机制,明确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和能效的目标。研究制定“十三五”能耗双控的奖励办法,组织开展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兑现奖惩,加强形势的预测和预警。二是实施十大节能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节能产品的推广行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行动、工业能效赶超行动、建筑能效提升行动、交通节能推进行动、公共机构节能率先行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倍增行动、节能科技支撑行动、居民节能行动、重点工程推进行动这十大节能行动。据测算,到2020年,主要节能产品和设备销售量要比2015年翻一番,城镇新建节能的能效水平要比2015年提升20%,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50%,形成3亿吨标煤左右的能力。三是健全政策激励措施,完善价格政策,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健全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的参与,支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全面推进资源税的改革,逐步扩大增收范围,抑制过度消费。落实节能环保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鼓励银行业和金融机构等对节能重点工程给予多元化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机制,支持节能项目,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研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四是从源头严控不合理用能,建立配套条例、规章及支撑的法律体系,加快制定终端能效标准等节能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标准全覆盖,强化节能监察,落实用人单位的节能责任。五是创新市场化机制,在浙江、福建、河南、四川四个省开展交易试点,总结试点经验并视情况在全国进行推广,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落实节能服务。六是夯实节能工作的基础。强化基础支撑,加快节能和新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组织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超前部署一批战略前沿技术,攻克技术瓶颈。加快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利用,健全能源计量系统的统计体系,进一步严格计量标准,提高用人单位能源能效,对重点用人单位能耗实现实时的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合理用能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必须进一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

  本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王善成在“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报告录音整理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