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光电产业发展需要多种要素紧密融合
—— 访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陈卫标
作者:黄晓艳 发表时间:2017年11月09日

 

  本刊记者:中国科学院作为国立研究机构,它的定位始终是坚持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请您谈谈上海光机所在中科院整体工作中处于什么位置?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陈卫标: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 年, 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上海光机所属于高技术类研究所,中科院考评连续多次为A 类研究所;在中科院高技术研究所中总体实力位于前列。

  作为国内建所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上海光机所按照中科院三个面向的方针,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重大科技前沿、产业变革重大需求等领域,为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顶天立地、不可替代”的贡献。

  本刊记者:2010 年,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方案。2011 年7 月,上海光机所率先获得中科院“创新2020”整体择优支持。上海光机所围绕“创新2020”的实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突破方向上, 取得了哪些成果和进展?

  陈卫标:2010 年以来,上海光机所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突破方向上,紧紧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发展思路实现了从“相对单纯的激光技术研发”向“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成功转变。在以下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重大成果。

  第一,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重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和业绩显著提升。例如:参与承担了5 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其中:作为两个核心单位之一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若干方面占据不可替代关键地位; 去年科研任务经费超过10 亿元。

  第二,空间激光领域的领导地位日益突出,上海光机所承担了我国所有空间激光器的研发任务,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力量。参加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持续开拓我国空间激光技术及其重大应用新领域;参与微电子装备等三个重大专项,发挥技术特色和优势,保障专项重要标志性目标的实现。

  第三,2016 年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取得了“十三五”开门红。在全院评出的12 项月度重大成果中,有3 项与上海光机所有关。另外,还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1 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 项。上海光机所科研经费2016 年超过10 亿元, 2016 年全院共有12 家研究所超过10 亿元。

  第四,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领域,厚积薄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截止去年底,孵化衍生企业超过40 家, 2016 年这些衍生企业当年销售额超过8 亿元。解决就业人数近千人。

  本刊记者:院地合作也是上海光机所的一项重要职能。结合上海光机所建有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谈谈上海光机所在院地合作中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陈卫标:上海光机所在院地合作中,严格按照“合作企业满意,地方政府满意,当地老百姓满意”的原则,踏实工作,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成功完成筹建工作,充分发挥了激光产业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以及激光产业集聚与发展的作用。对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得到地方政府的充分认可。对于南京及江苏省的激光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在江苏形成了显著的激光产业集聚效应。

  上海光机所还充分结合地方产业实际, 不断加快技术扩散,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例如:我所结合嘉定的新能源企业等支柱产业实际需求,在嘉定建立了先进激光创新中心, 服务地方特色产业。

  上海光机所还充分结合地方资源优势, 通过技术输出与地方合作孵化企业。例如: 在杭州建立的企业——杭州雷神激光科技公司,去年销售额达1.7 亿元;科技援疆方面: 充分结合新疆的地方资源优势,与新疆共同组建了生产蓝宝石晶体的企业——新疆紫晶光电公司,在前几年蓝宝石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企业仍取得很好的发展。

  本刊记者:上海光机所的院地合作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您认为,把科研成果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应该有哪些模式上和机制上的创新?上海光机所下属的科技创新企业从中得到什么收益和启示?

  陈卫标:要把科研成果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就要进行模式上和机制上的创新。对于产业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不同于科研工作,要在人员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坚持按照市场化机制来运作。要以开放办所的思路和胸怀,以激光产业集聚的心态来发展激光产业,把有利于激光产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人才、技术、研发平台、社会资本等)进行充分集聚,打造有利于激光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上海光机所或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技术优势,为入驻研究所的研发团队、创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仪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载体空间、投融资、后勤保障等专业化服务。依靠这些全方位服务,特别是依靠研究所提供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支撑,使入驻的创业人才及中小型科技企业显著减少了初创期的风险,保障了创业成功率,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研究所这些举措,吸引了许多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纷纷到研究所周围集聚。

  本刊记者:以你们所实现世界最高功率激光脉冲输出为例来说明,中国在激光技术和产业方面是否有创新和领先的可能?

  陈卫标:上海光机所在超强激光、空间激光等若干领域已做出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在强激光技术等领域会有若干重大创新,部分领域会取得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

  激光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国家十分重视激光产业重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也进行了布局。近年来产业资本向激光领域的聚焦和投入的倾向十分明显,在当前制造业大环境下,激光产业也是逆势上扬,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激光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我国是激光产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激光产业特别是激光核心元器件等领域,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刊记者:要赶超国际水平,人才是关键。您有哪些经验和体会想要与现在的科研年轻人分享?

  陈卫标:科研和产业工作要取得发展, 人才是关键。我所对人才实行分类考评与评价,在吸引领军人才加盟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特别是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在这方面开展了比较成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院实行按照“产业技术贡献”来对人才进行考评的机制,不考虑职称、学历、资历等,充分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形成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氛围。

  国内激光科研与产业都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对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都有迫切需求。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爱好,积极投身到激光科研或激光产业发展的大潮中,潜心工作,通过科技创新成就梦想。

  本刊记者:结合中科院“十三五”总体规划,谈谈上海光机所下一步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对未来的光电科技合作和产业化发展,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陈卫标:上海光机所下一步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围绕光电空间、基础前沿交叉、先进材料、信息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聚焦高功率激光、超强超短激光、空间激光与时频系统技术等战略必争方向,协同我院优势力量,突破激光材料、核心器件、系统集成技术瓶颈,打通研发创新链,为神光高功率激光装置、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国家某重大专项、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院先导专项(B 类)等重大科技任务的实施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成为我国激光科学前沿的开拓者、激光技术进步的领跑者,以及抢占国际激光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对未来的光电科技合作和产业化发展, 我认为:无论是科技合作,还是产业化,以市场化机制来推动发展,才是最有效的。研究所专注于自身的科技优势领域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将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人才和研发平台优势,积极融入到光电产业中;光电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企业家等发展要素,由地方和社会来参与。只有光电产业发展所需的多种要素的紧密融合,才可能做好产业。

  光电产业链的发展一般都涉及:研究所—中试孵化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的职能)— 企业家(创业团队)—社会企业—社会资本等资源和要素。目前,出现的许多新型研发机构大都发挥了中试孵化基地的功能,对于推动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大都是自收自支,社会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普遍不够,国家也没有固定的经费支持,使得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建议国家针对这类现象开展政策研究, 能像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那样,适当给予部分运行费支持。例如:近年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这方面就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社会反响。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对现在的30 多家加盟所, 主要按照对江苏企业开展“四技”服务的贡献来进行考评和激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2016 年还取得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盟所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