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欧阳明高:充电智能化势在必行
作者: 发表时间:2018年05月15日

 

  “十二五”以来,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从“十五”到“十三五”,逐步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在逐年提升,成本在不断下降。

  2017年是固态电池最火热的一年。以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为核心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取得重要进展,但受到固-固界面稳定性和金属锂负极可充性问题的制约,真正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技术还远未成熟。我们认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技术路线,从电解质的角度会从液态、半固态、固液混合,最后到全固态。负极会从石墨负极、硅碳负极,最后有可能到达金属锂负极,但目前无法确认。电动汽车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发展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比能量等性能指标其次。

  电动汽车总体能耗偏高,节能潜力很大,节能的意义比燃油车更大。续驶里程增加需要依托电池的比能量上升,但是整车厂不能把电动汽车的技术提升全扔给电池厂,整车集成的核心技术就是降低电耗,电耗是纯电动汽车整车集成水平最重要的体现。只有降低电耗才有可能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续驶里程,这是最佳的途径。降低电耗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关键技术。降低电耗要靠轻量化、低阻化以及电驱动高效化、制动能量回收和热管理。

  电动轿车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公共快充补电结合。面向未来的是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即电动汽车+驾驶智能化+充电智能化。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中,充电和换电是绕不开的关键一环。我们谈驾驶智能化比较多、比较热,已经快成红海了,但是充电智能化还是蓝海一片,我认为这比驾驶智能化可能难度要更低一些,推广起来反而更容易一些,我们需要开辟另外一个能源智能化的大空间。中国的电动汽车有先发优势,互联网有技术优势,光伏技术有产业优势,如果三个优势进行整合,相信我们的换道超车一定能实现。

  未来的充电发展愿景是以电池储能V2G微电网为主,就是车电互动,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微电网协同平抑快充负荷。我们希望个人充电桩力争1:1配套并成为充电主体。电动乘用车公共快充补电站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从目前到2020年,从小于60千瓦的快充到小于150千瓦的快充,推广自用桩,同时研究以大功率快充为代表的各类充电技术;2020年—2025年,示范新一代充电技术,大规模的V2G示范应用;2025年之后,推广新一代充电技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实现新能源智能化,满足乘用车的快速补电需求,同时带来整个能源交通系统的革命。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