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中国营养型农业发展正当其时
作者:唐华俊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07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和供给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在食物方面,从吃饱的物质需求,转变为追求更加营养、健康、安全的食品。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节点。推进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品质的绿色营养健康产品不足、市场发展不充分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加快农业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主要标志,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对保障国民营养安全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的需求;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加大力度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的生产。 

  国际社会对全球营养安全问题也给予了极大关注。2014年,联合国粮食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营养大会,与会172个国家一致通过了关于营养安全问题的宣言,将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列为重点,并提出了“加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健康食物”的行动要求。 

  营养和健康的膳食,取决于粮食及农业的适应性发展。当前世界普遍关注的“隐性饥饿”问题,正是某些矿物元素、维生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者失衡所导致的健康受损。我国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比例较高,已成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巨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国际生物强化项目2003年开始在全球和中国实施,经过15年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研发出一大批玉米、水稻、小麦、红薯等作物的营养型系列产品。因此,通过农业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参与,共同推动营养型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可以说正当其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建院61年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营养健康领域的科学发展需要,对学科布局进行了重要调整。2012年专门成立了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整合相关研究所的科研力量,组建了14个与营养健康研究有关的创新团队。目前有200余名专家,针对食物营养发展战略与政策、标准与监测、营养因子与功效评价、作物营养强化与功能食品开发等重点方向开展联合攻关,在营养政策研究、马铃薯主食化、双蛋白营养食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营养型农业领域,农科院则启动了“作物营养素代谢机理及营养强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行动,建立了种质资源、代谢调控、农产品加工、人体营养、社会经济等多学科联合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已培育出20多个富含铁、锌、维生素A、叶酸和健康功能因子的营养强化作物新品种。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农业为本。营养型农业发展的第一阶段,要靠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与攻关,突破一批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发出可推广应用的产品。下一步,需要技术专家、企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才能将高品质的营养健康产品推向市场。我希望科研单位、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能够联合起来,从遗传育种、栽培种植、绿色生产、食品加工、营养评价、科普宣传等多环节入手,通过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大联合大协作,进行全技术链创新、全价值链升级、全产业链融合,共同推动中国营养型产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健康的需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