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扎根改革热土“先进院模式”助推湾区创新
作者:姜天海 丁宁宁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20日

 

 

  “探寻深圳的创新活力,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南山区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一般研究院不同,它更像一个通往未来科技的创新梦工厂。”

  ——10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专题

 

  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深圳考察,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10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与《光明日报》等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专题中,第一站都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每个来深调研的团队大多都会来到深圳先进院。驻足展厅时,人们或惊喜、或好奇、或诧异,深圳先进院在研、学、产、资上迸发出的惊人活力,并探讨如何将这种模式应用到自己单位的改革创新中。

  人们将其称之为“先进院模式”,一个通往未来科技的创新梦工厂。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国家队成员,作为深圳首个国立科研机构,深圳先进院在这片改革热土上孜孜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冲击国际科学前沿,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方位促进科教融合,逐渐打造出独具先进院特色的研、学、产、资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

  海纳百川,大道致远。深圳先进院经过12年前瞻布局、科技引领,从E(Engineering)工程能力建设、到T(Technology)核心技术突破,再到S(Science)科学源头创新,生动诠释着与世界前沿同步。如今成果正不断爆发,形成集群规模,助力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源头创新的前沿阵地。

  “未来,深圳先进院希望能够发挥深港科技合作的已有优势,建设成与国际学术接轨、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接轨的国际一流的新型科研机构,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表示。

  立足源头创新

  打造国际化科研战力强悍的“集团军”

  2018年,深圳先进院首次发现大脑动态评估信息重要性的机制、首创超声无创深部脑调控方法及仪器系统、获全球权威人脸识别算法测试第二名、首次研发出可在室温下稳定工作的新型钙离子电池、揭示大脑对恐惧反应的调控机制、发现一种高产率高浓度剥离二维六方氮化硼纳米片的通用方法、首破脑内再殖小胶质细胞起源之谜、为合成酵母染色体开发基因重排“筛选系统”、首次提出城市商圈相对吸引力模型、首次揭示肠道噬菌体组与II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纳米免疫光动力治疗肿瘤取得系列突破……

  经过12年前瞻布局、千余名高水平科技人才的交叉创新,如今深圳先进院在聚焦IBT领域的协同攻关中成果频现。仅今《自然·神经科学》《先进材料》《美国化学学会·纳米》《神经网络》《自然·通讯》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近20篇高水平论文。

  “在深圳这片改革创新的沃土上,创新与开拓已经成为一种氛围环境,一种观念引领。”深圳先进院党委书记杨建华表示。

  2006年2月,根据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中国科学院科技布局调整的要求,围绕深圳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从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今天2500余人的规模,深圳先进院建立了8个研究所、9个国家级创新载体、26个省部级创新载体、44个市级创新载体。在基础研究上,深圳先进院亦成果斐然,仅以论文为例,发表论文超过7000篇,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及《自然》系列共发文31篇。

  如今,深圳先进院鼓励学科集成交叉、研学产资融合,更鼓励科研骨干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交叉创新团队对IBT领域的原理性和技术工程性探索已逐渐深入未知蓝海。

  事实证明,只有打破藩篱、搭建创新要素集聚的“国际范儿”协同攻关平台,才能迅速打造出一支支科研战力强悍的“集团军”,推动IBT研究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助力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源头创新的前沿阵地。

  人才培养:在深圳培育一片创新“森林”

  2018年11月1日是深圳市第二个“人才日”,深圳先进院连续两年获颁深圳市引才伯乐奖。经过12年努力建设,深圳先进院已建成以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人才团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引才优势与特点,围绕一三五学科布局和区域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培养了大量人才。

  深圳先进院从建院之初就秉持“三个一流”原则,即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经过12年来的飞速发展,深圳先进院已经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多元化团队,已成为高端人才聚集的新高地,构建起了“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三级人才梯队。以人才为中心,深圳先进院不断革新人力资源体系,设立末位淘汰制度,改变以往给人才贴“永久牌”的评价机制,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性。

  “先进院在做的就是栽好梧桐树,创造最佳的平台和外部环境,吸引这些‘凤凰’归来。”深圳先进院党委书记杨建华说。良性的人才机制已吸引大批科研人才,截至目前,深圳先进院规模达2500余人,已聚集500多位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人才。

  近年来,顶尖人才梯队积极布局前沿学科领域,持续发挥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优势,主动发力冲击国际科技前沿,取得多项突破。

  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18年集中申报期的项目评审结果。其中,深圳先进院获批资助项目总数创历史新高,包括2位“优青”在内共有90项获批,资助总经费达4341万元,获批项目数位列中科院研究院所第四;“优青”获批数居中科院研究院所并列第六、深圳第一。

  人才如同活水,源源不断注入深圳创新的田野。截至目前,深圳先进院累计培养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逾7000人,60%留深,51%进入华为、腾讯等高新科技企业工作,实现了“海外吸引人才”与“自主培养人才”的协同发展。

  研学产资四位一体

  打造微创新体系的“热土”

  深圳先进院建院即瞄准国际一流工研院,致力于建设与国际学术接轨、与珠三角产业接轨的新型科研机构,定位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建立,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2017年,深圳先进院共申请专利1303件,PCT申请和国外专利申请共计194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数据显示,深圳先进院的PCT申请量领先于美国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院所。

  深圳先进院的工研院定位成效明显,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硕果累累:包括今年新晋“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参与研发国产首台3.0T磁共振系统创新成果、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基于超声辐射力的深部脑刺激与神经调控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新型二维材料黑磷与新型二次电池的专利申请与应用等,助力我国在这些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优势、核心技术首创的成果驶入产业化的快车道。

  深圳先进院在深圳牵头成立了机器人、低成本健康、北斗、海洋、新材料等产业联盟、合成生物学等行业协会,不断提升深圳各行业国际影响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为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其中,深圳先进院牵头创立的中国第一个机器人产业协会以及产业联盟,会员企业达400家,推动深圳机器人产业由2006年5亿元发展到2018年1035亿元。

  深圳先进院党委书记杨建华表示,“强调应用的观念下,科学家们越来越认同科研要和产业需求进一步挂钩,先进院也建立起完整的‘产学研’生态系统。”12年来,深圳先进院累计孵化企业总计727家,持股企业超过199家,估值过亿达28家。

  截至2018年11月底,深圳先进院与企业共建79个联合实验室,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学、大数据、新材料等方向。通过联合实验室搭建研产合作的柔性机制,共同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为产业培养人才,实现产业合作落地。

  此外,深圳先进院还着力打造“先进院双创模式”,持续致力于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深圳先进院在科研、教育、产业、资本等“四位一体”的双创资源优势,通过科研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双创孵化创新的四大创新机制,发挥深圳先进院的双创带动示范效应,建设创新人才挖掘培养学堂、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兴产业聚集培育中心,最终将深圳先进院打造成为以未来产业科学研究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引擎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创引领者。

  发挥深港优势建设湾区科技创新高地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投入运营;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跨越伶仃洋,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自建院伊始,深圳先进院实行的是中科院、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建的理事会管理制度。建院12年以来,深圳先进院紧贴创新科技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立足深圳、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对接国际前沿,与海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合作,努力构建研学产资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发挥学科交叉与集成创新优势,致力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以打造一流的研究基地、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和制造企业孵化基地。

  目前已经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等香港院校在科研、教育、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在机构共建、人才引进、项目合作、科研产出、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创新合作模式,打造了粤港合作的科教枢纽平台,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以来,深圳先进院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合作共建了6个“中国科学院—香港地区联合实验室”,领域涉及材料、生物、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学研合作成果获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一致好评,起到了对港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先锋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在今年中国科学院与香港地区联合实验室的第五次评估工作中,参评的30个联合实验室中共有4个实验室获评优秀,8个实验室获评良好,其中,就有深圳先进院的两大实验室——“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和“深港生物材料联合实验室”。此外,深圳先进院还有3个中科院—香港地区联合实验室获评“良好”,1个获得新认定。产学研合作成果丰厚,共累计开展合作研究项目近百项,联合申请项目总经费超亿元,合作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500篇以上。

  院长樊建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与香港高校特别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合作让我们在学术和科研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扩展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吸引了一批曾有国际教育背景的青年人才。同时我们通过广泛的市场接触、需求牵引以及比较充分的资金投入实现了学术与产业有机结合和成果产业化。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布局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学术科研产业全链条创新,在建设粵港澳大湾区中发挥助力作用。”

  樊建平表示,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香港高校人才与内地产业结合是保持香港在未来世界科技创新格局中占据主动的重要举措。未来,通过逐步落实河套区的港深创科中心,深圳先进院希望能够发挥深港科技合作的已有优势,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科技国家队成员,深圳先进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将如何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优势作用?樊建平表示,深圳先进院定位工研院,其目标就是建成与国际学术接轨、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接轨的新型科研机构。

  根据这一目标,深圳先进院已明确定位为提升粤港澳地区制造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建立,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同时,深圳先进院将牵头建设深圳市两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与合成生物研究;并正在全力筹建深港脑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学、先进电子材料等国际创新研究院。

  未来,深圳先进院还将继续面向产业需求,立足源头创新,布局健康与医疗、新能源与新材料、大数据与智慧城市、机器人等四大领域并搭建交叉平台,力争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弧带”的创新高地。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