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发展杂交构树产业还需迈几道坎?
作者:肖琳芬 发表时间:2019年06月25日

 

 

  构树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乡土树种,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在2014年12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将杂交构树列入国家十大精准扶贫工程。沉寂千年的构树,在新时期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杂交构树产业扶贫的进一步推进,所面临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沈世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杂交构树扶贫的意义重大,但这一产业属于科技创新型产业,在推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障碍。

  杂交构树扶贫意义重大

  杂交构树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尤其适于贫困地区草食畜牧业和生态治理,产业化扶贫。2015年,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带领下,依托中科院植物所的技术支撑,在全国10个省市进行了杂交构树扶贫工程探索性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全国构树扶贫工程现场观摩交流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表示指出,试点的经验表明,杂交构树确实是一个好树种。

  “实践结果表明,杂交构树作为新型蛋白饲料原料,用于畜禽养殖可以‘一升、二降、三增’,即提升肉蛋奶品质,降低饲料成本、降低兽药抗生素使用,增加蛋白含量、增加免疫力、增加养殖效益。杂交构树产业化大企业、小企业都做,农户、贫困户也能干,是可大可小、立竿见影的扶贫产业。几年的试点工作,奠定了杂交构树产业扶贫的坚实基础。”

  沈世华也告诉记者,构树扶贫工程是运用杂交构树产业化来探索并建立产业扶贫的新途径,通过杂交构树“以树代粮、种养循环”,解决贫困地区养殖业的粗蛋白饲料原料短缺的问题,通过“种—养”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他看来,在贫困地区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农牧业,既能充分利用欠发达地区大面积闲置耕地和难以利用的盐碱化、石漠化的土地资源,改善生态条件,又能实现构树枝叶的经济利用,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是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脱贫产业。

  新兴产业问题不少

  毫无疑问,杂交构树扶贫工程是近年来开辟产业扶贫工作的新尝试。该工程通过探索杂交构树综合利用和产业扶贫的新途径,可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但是,由于杂交构树产业属于科技创新型产业,在推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沈世华担忧地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对杂交构树扶贫工程认识不足,对杂交构树扶产业扶贫模式和内涵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以至于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制造了大量的有关杂交构树产业扶贫的错误信息,误导社会和农户;部分地区使用扦插苗来代替杂交构树组培苗,甚至出现使用野生构树、蛋白桑等材料冒充杂交构树的现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有悖于国务院扶贫办构树扶贫工程的精神和工作方案。”

  他认为,当前关于杂交构树产业的科普宣传力度不足,许多基层政府尚未认识到其重大意义。而且大部分人存在认知误解,将野生构树与杂交构树混为一谈,将构树扶贫工程错误地理解为使用普通构树进行产业化推广。

  目前我国种苗市场比较混乱,种苗来源乱象丛生,使用杂交构树扦插苗代替组培苗,使用杂交构树扦插苗冒充组培苗,甚至使用普通构树种子苗或扦插苗代替、冒充杂交构树组培苗等情况时有发生。

  “有些地方使用中科院植物所多年前所培育造纸用的杂交构树做为饲用杂交构树进行种苗繁育,对饲用杂交构树的推广造成恶劣影响;杂交构树品种权审定困难,知识产权也难以保障。”

  他指出,“目前种植散户、合作社以及中小企业积极性高,但大型饲料、养殖和种植龙头企业还没有参与。杂交构树产业链长,种养一体才能体现更高的产值,目前各个环节急待于强化和提高。”

  对杂交构树产业与扶贫工程的建议

  针对杂交构树产业发展和构树扶贫工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沈世华建议道:“首先应全国布局,政府协调,企业带动,市场运作,产业扶贫,防止返贫。”

  譬如可举办杂交构树产业扶贫工作进展会议,请各试点省区就杂交构树扶贫工作进行进展交流。同时,邀请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对杂交构树的利用、产业发展进行相关的种植、饲料加工和养殖等方面知识进行全面的培训,根据贫困地区对杂交构树扶贫的需求、建设条件、产业化扶贫模式和现状等情况,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其次,成立全国杂交构树扶贫产业发展联盟或产业协会。建立杂交构树产业扶贫的政策、资讯和技术等信息发布和服务的网络平台。通过及时公布杂交构树产业扶贫相关的信息,为各级政府实施构树扶贫工程提供权威、系统和全面的产业资讯,引导有志于扶贫事业和构树扶贫工程的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参与构树扶贫工程和产业发展相关行业体系的建立和标准的制定,规范市场行为。

  同时,要采用科学的种植、养殖管理方式和技术体系,对参与其中的政府、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等进行技术引导、鼓励,建议选择正规的种苗渠道,实施种养循环、以养带种。

  “还应当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以远古时代中国的野生构树被人们扩散至太平洋诸岛为鉴,通过各种渠道和场合,将杂交构树产业推荐到参与‘一带一路’国家中的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中。我相信,中国杂交构树产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沈世华充满期待地说。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