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邬贺铨:中国5G达到4G的覆盖规模还需七至八年
作者:尹力 发表时间:2019年09月23日

 

 

  自今年6月,我国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后,5G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试点。

 

  一时之间,抢滩5G成为各领域与产业界最热门的话题。

  8月中旬又传出消息,三大网络运行商将给内部体验用户提供每个月100GB起步的5G体验套餐,中国电信将在9月对北京的新用户正式推出5G新号段。

  那么,种种迹象是否真的意味着“5G已来,未来已至”?面对仍缺乏实际应用的尴尬局面,大力推广5G是否真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表示,5G的出现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重视5G技术源于其将带来消费层面的许多新应用,未来也会推动产业的应用,对经济的拉动非常大。“尽管当前应用不多,但移动通信的很多应用是在网络能力具备之后才被开发的。”

  5G赋能信息技术新时代

  邬贺铨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对记者指出,4G支撑了包括高清电视、虚拟现实等在内的移动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5G技术提升依托的仍是通信基本原理。“与4G相比,5G在许多领域的性能提高了1至5个数量级,对经济增长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5G将被大面积地应用于工业领域以构建工业物联网。目前大多数非新建企业很难实现光纤联网,纵观全球,使用无线的工业联网企业只有6%,使用WIFI联网的企业仅占4%。

  “而5G是专门应对工业互联网要求的网络技术,而且在工业互联网会有许多应用。如南方电网利用5G承载电网的配电业务;青岛港成为全球首个5G智能码头;商飞的工人运用VR和5G,提高了飞机装配的过程和质量。”邬贺铨说。

  他指出,多年来全球移动通信的更迭基本为“十年一代”,5G的出现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5G后还有6G,这只是一种业务和应用,每个国家都会经历这一阶段,只是走得早一点或晚一点而已。从发展现状来看,许多国家都会在今年开始推广5G的服务——这都是考虑到本国的需要,与其他政治因素并没有什么关系。”

  邬贺铨强调,中国重视5G技术源于其将带动消费层面的许多新应用,未来也会推动产业的应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大。

  5G应用究竟有多远?

  今年6月初,工信部正式下发5G商用牌照,但是当前5G应用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技术但缺乏实际应用的尴尬,让不少人认为5G的推广过于超前。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3G刚出现时,中国还没出现微信;4G面世后,也没人知道微信可以实现移动支付、视频等功能。而随着提速降费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又纷纷出现。可见,移动通信的很多应用是在网络能力具备之后才被开发。”邬贺铨分析道。

  与全媒体时代移动通信不一样的是,1G到4G主要是面向消费者应用,而5G要扩展到产业应用。长远来看,产业应用的回报收益可能大于面向消费的应用,但在5G刚开始推广时,邬贺铨认为还是以消费应用为主。

  他指出,5G不仅可以增强移动宽带,而且具备高可靠、低时延、大连接等特点。譬如5G峰值速率比4G高出约30倍,未来可实现每秒20Gb的速率,“这是为今后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做准备,最佳体验需要在这么高的峰值速率下才能实现;5G平均速率为4G的10倍左右,预计最终为100M——因为8K的高清电视在无线传输时需要100M的平均速率”。

  同时,5G瞄准未来高铁的进一步发展,可支持五百公里时速的运动速度。5G还可实现无线空口延时减少至一毫秒,其目的是为实现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以及远程医疗的实现。

  邬贺铨说:“今后5G还要实现大连接,一平方公里可接入一百万个传感器,而这正是智慧城市、智慧工厂以及车联网所需要的。此外,频谱效率也要提高3倍,流量密度、能效改进将提升100倍等。5G这些基本能力为未来开发更多业务提供了可能。”

  他指出,5G可专门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应用,可将工厂里的设备一一联网。“数字化是工厂走向智能化的前提。联网以后,不单是设备包括工厂各种各样传感器在内,都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再加上人工智能等分析手段,更好地了解市场。”

  5G应用并不只限于消费层面

  “5G终端不限于手机,还包括头盔、VR/AR、眼镜等——尽管眼镜的屏幕很小,但是靠近眼睛,今后发展的市场也很大。”谈及5G的具体应用,邬贺铨如是说。

  有观点质疑戴着5G头盔会导致无法走路,对此,邬贺铨指出:“想要看路就可以看路、要看电视也可以看电视,这两者其实可以兼得。提及VR/AR,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娱乐,但将来训练飞行员、驾驶员、工人都可以采用VR/AR技术,甚至在操作上都可以实现很好的应用。”

  事实上,5G的实际运用已经出现在远程医疗领域。“利用5G的高带宽、高清晰度、低时延以及传输系统的高可靠性,远程医疗在中国已经出现很多案例。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怎么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用于边远贫困地区?这些都是5G未来可以应用的。”

  不过,邬贺铨坦言,从目前的形势看来,5G未来可能会被更多地用于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等,这些都是面向消费的应用。

  但他强调,未来5G在工业产业的应用更值得期待。比如上海商飞公司在进行飞机装配时,即便非常熟练的工人也要看图纸操作才能确保连接准确。商飞公司如今为装配工人配置了5G加8K及虚拟现实的头盔,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邬贺铨进一步分析:“利用5G的机器视觉,我们还做一些产品的检验,现在也出现了很好的应用。应当说,5G已经渗透进各个产业,未来经济效益着重还是通过产业体现出来的。”

  统计数据显示,若2035年全球全面使用5G技术,经济产出将增加4.6%,对应的金额则为12.3万亿美元。届时,中国使用5G技术可使GDP增加近1万亿美元,全国新增作业人口约1000万。

  但邬贺铨强调,如此庞大的规模与先进的场景,并不是“立等可现”。“5G的发展当然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经过六七年的时间,才实现80%左右的中国移动用户使用4G的目标,因此5G将来覆盖至4G这样的规模,预计也需要七八年的时间。”

  目前国内许多民众担心5G资费过高,邬贺铨则表示,几年以后5G终端价格可以降到于当前4G的水平。“技术进步带给人民的不是高消费,而是用得起的5G。它会辐射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更多行业,也会带来更大的应用并创造更新的价值。”

  黑龙江省应大力推广5G

  2019年中国科协年会举办地位于哈尔滨,如何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自然成为重要议题。对此,邬贺铨认为,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省内有不少大型农业集团,5G可在农业领域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应用——例如,可以利用无人机搭载5G巡视整个农产品作物的状况。

  “以陕西农业目前的5G应用为例。陕西苹果的花期只有一周左右,农户通过无人机监控苹果园,通过开花的状况预测苹果的丰收情况,再提前以期货的方式对外销售苹果,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邬贺铨介绍道。

  在他看来,地广人稀的黑龙江省非常适合采用5G无人机及无线传输方式以发展农业。“黑龙江省也是许多大型国企的所在地,当前正需要改革以焕发新生。利用新的技术,促使我国企赶上数字转型的信息化时代,5G便是很好的切入点。”

  他坦言,相对于我国发达地区,黑龙江省企业的市场化观念和水平仍有一些差距的。“当然,技术不能代替观念的改变,但是技术可以促进观念的改变。通过技术尤其是5G在工业上的应用,可以使企业更多地了解到市场的需求与需要。5G在产业生产、设计、加工、制造、质量检测、售后等环节,都可以应用。如今5G应用已覆盖了石油领域、冶金领域、电力制造领域等,黑龙江省可以利用5G的机会,使本省的国企在技术层面上真正加快数字转型的步伐。”

  众所周知,黑龙江省另一个特色优势为旅游业,尤其是享誉全国的冰雪特色旅游。

  邬贺铨分析道:“大家知不知道高山滑雪速度是多少?答案是250公里。冰球的速度又是多少?400公里。如果要在雪橇或者头盔上戴上感知终端,只有5G才能跟踪这种高速度。这不仅可以丰富冰雪旅游的体验,也可以丰富观众观看冬奥会的感受。5G会带给旅游甚至体育一种速度、温度与高度的集成,这些是其他技术很难达到的。”

  此外,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哈尔滨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而利用5G技术便可及时收集交通状况,缓解拥堵。

  邬贺铨表示:“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扶贫,似乎没有哪个领域是5G不可以渗透的。毕竟没有一种技术能像移动通信这样来到每个人的身边。所以我认为,5G可以在发达地区可以应用,同样地也可以在黑龙江省得到应用,而且越是原本差距大的地区,使用5G反而可以实现新的跨越。”

  他指出,5G、人动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等协同融合推动了信息化新时代的发展,也为工业互联网的兴起提供新动能。“预计到2035年,5G、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将分别给全球经济增长贡献10~15万亿美元,这也凸显出作高科技产业化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性。”

  个人名片

  邬贺铨,1943年1月16日出生于广州,广东省番禺人,通信专家。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现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顾问、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数字和光通信系统研究开发工作。从2003年以来先后作为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主任组织IPv6项目研究试验,作为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科技重大专项总师,组织3G/4G/5G项目研究开发。近年负责组织重大工程科技咨询项目研究。主持研制的30路PCM(脉冲编码通信)终端设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主持研制的155M/622M SDH(同步数字系列)光传输系统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技术科学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