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蒋士成:实现中国纺织工业全产业链智能化
作者:贺春禄 发表时间:2020年07月14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纤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蒋士成是中国聚酯工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被称为中国“的确良之父”。当前中国传统纺织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他指出,当前市场正在对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以及质量的提出新的要求,纺织行业必须要找到新的出路,即实现工业智能化。

 

  传统纺织行业面临智能化转型升级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化纤行业正迈入重要的发展新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开始引进国外成套的技术装备建设工厂,如天津石油化纤等。之后在80年代初,开始建设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化纤基地,蒋士成表示:“这些都是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合成纤维的生产”。

  经过将近三十年的消化吸收,以及在国外基础上的创新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合成纤维技术与产业。如的确良聚酯涤纶纤维、聚酰胺6纤维等,均在这一阶段中形成、发展并壮大。

  蒋士成指出:“但真正实现开拓是在2000年以后,许多非常有活力的民营企业进入合成纤维产业中,并且在二十年里实现了高速发展大型化以及规模化。在装备、技术、控制、自动化、机械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2018年中国合成纤维产量超过5000万吨,已占全球总量的70%。而合成纤维在中国纺织工业原料中所占比例为84%。蒋士成认为,在合成纤维化纤产量大幅提升的推动下,中国纺织行业实现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一条非常完善的产业链。

  “如今的纺织行业正面临着新的要求,全行业必须要实现转型发展——因为规模不可能无限制扩展,但市场正在对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以及质量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找到新的出路。”

  他以三联虹普、TMT与华为的合作为例指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三家公司在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出新的方法,“我认为这条路是非常正确的”。

  中国要在2025年时成为纺织强国

  提升全纺织行业的能力,必须要与如今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跨界融合,促使其实现新的提升。

  蒋士成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如今的世界纺织大国基础上,下一步中国要在2025年时初步建成纺织大国与强国。”

  在智能化解决领域,目前的中国化纤产业如聚酯、涤纶、锦纶聚合等领域,在技术上已经处于世界前例,有些方面甚至是领先的。

  “我国在化纤行业的技术很好,在自动化、信息化方面也都有着很好的发展。不过,该行业眼下还不能实现全部的、真正的智能,有些方面还必须通过人为的干预。如三联虹普、TMT与华为的合作,就是在化纤智能化研究走出的实实在在的一步,我看好这条发展之路。”蒋士成指出。

  他指出,希望类似的智能化研究成果能推广转移至整个化纤行业。目前国内有8~9家化纤企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与现代化,但是还有许多的中小型企业仍然处于工业2.0~3.0之间的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突破,才能实现工业4.0的转型。下一步希望重点研究如何改造中小企业,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此外,蒋士成还指出,如今智能化已经走进化纤行业的车间与工厂,将来希望能实现整个纺织工业的智能化、互联网智能化。不仅仅只是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而是包括物流、销售甚至整个企业管理、产业链在内的智能化。

  “希望将来这些走在行业前列的智能制造企业,能尽早为纺织系统做一个顶层设计。我相信,中国的纺织行业在五年、十年后会有着非常快速的发展。现在我们做的是基础,通过慢慢的进步积累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中国的化纤产业、纺织产业将实现跻身世界领先地位的目标。”(该栏目文章未经被采访对象审核)

  个人名片

  蒋士成(1934.9.23-)化纤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57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任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兼任中国化纤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化工、化纤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主要设计总负责人,规划了我国最大的化纤基地-仪征化纤工程,全面负责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为仪化一、二、三、四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和生产、技术管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国产化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聚酯八单元30%增容技术改造,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创了聚酯装置建设国产化的道路。主持仪化公司贯标工作,推动仪化公司质量及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曾获建设部设计金奖和特奖各1项,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