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王福生院士: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戴城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01日

 

 

  在后期重型和危重型的新冠肺炎病人中,50%以上的病人患有肺部炎症的病变。如果在此时接受干细胞的治疗,可以起到免疫调节抗炎作用,同时还能促进组织修复,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这是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作大会报告时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我们在当时治疗病人的过程中抓住了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口。”

  他与团队在基于十几年开展临床研究的经验上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炎症去化的功能。进入人体体内后,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病变的部位可以发挥免疫调节、抵抗炎症、抗细胞凋亡以及修复损伤的作用。

  正是在这一科学依据的基础之上,以及在国家应急攻关项目的支持下,王福生开展了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实验。

  早期临床研究解答三疑问

  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重型和危重型属于致死型。此外还包括无症状感染者,这部分人群占整体病例的30%。

  新冠肺炎患者的发展过程包括潜伏期、进展期和恢复期。王福生指出,传染性最强为潜伏期和进展期,截至目前所有感染者都没有出现慢性感染的情况。

  感染病毒后通常会引起免疫应答,人体免疫的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形成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不过,王福生指出:“细胞免疫在发挥抗病毒作用的同时,也引起了组织的损伤。病毒可以感染肺部、肠道、肝脏甚至其他组织,在人体引起系统性的病理变化。”

  有一位武汉旅行史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热门诊确诊后按照临床诊疗指南接受了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给氧治疗以及相关支持治疗。

  “但是很遗憾,这位病人整体症状不典型可病情进展快,在住院的第6天就去世了。”为了弄清楚为何病人会去世,在当时国际上尚未出现病理报告结果的前提下,王福生和团队做了该病人相关的脏器组织穿刺,并在全球发布了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相关组织的病理报告。

  “我们在病理学上发现患者肺部呈现出典型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变,同时肺里有T淋巴细胞、巨核细胞等单核细胞的侵入,但是在肝脏和心脏没有明显病变。”

  在最早期的临床研究结果中,王福生指出,他与团队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揭示患者肺部有典型的ARDS病理特征;第二揭示了这些损伤属于异常免疫损伤,并促进了疾病的进展;第三,我们提出应用低剂量的激素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的疗效。”

  在世卫组织专家考察中国武汉等疫情后所写的考察报告中,就大段引用了王福生团队的上述研究结果。

  王福生与团队通过系统研究发现,重症患者具有显著的淋巴细胞减少、T细胞活化以及耗竭等特征。淋巴细胞减少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细胞的凋亡和焦亡,第二是淋巴细胞从外周侵入到组织,第三是重症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转化研究,也阐明了临床上一些难题和科学问题。比如通过转化研究系统地揭示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紊乱、免疫损伤和相关的机制,为临床方案的制定和疫苗研发也提供了科学依据。”

  间充质干细胞“临危受命”

  截至目前,针对新冠肺炎在临床上仍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因此临床的治疗特别关注免疫调节治疗、抗炎免疫治疗、康复期血浆治疗,激素治疗及阻断抗体的治疗等。

  那么,针对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免疫病理损伤与组织免疫病理损伤,是否有较好的抗炎免疫治疗方法?

  基于十几年开展临床研究的经验,王福生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炎症去化的功能。进入人体体内后,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病变的部位可以发挥免疫调节、抵抗炎症、抗细胞凋亡以及修复损伤的作用。

  基于这一科学依据,以及在国家应急攻关项目的支持下,王福生开展了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实验。

  “我们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研究干细胞治疗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希望能创建临床治疗方案;第二希望阐明相关的机制,在北京和武汉两个地方开展了多功能性的临床实验。”

  他表示,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有严格的制备标准和流程,尤其包括了很多质控的标准,使产品达到了临床实验的要求,保证了临床实验的开展。

  间充质干细胞一期临床实验在北京展开,患者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以后效果较好,而且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顺利、安全、耐受性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初步观察结果显示,患者接触干细胞之后出现炎症因子减少,肺部影像的改善等状况。

  让王福生特别感动的是,一些经过干细胞治疗的患者康复后,主动回来捐献康复期血浆,使其他的重症病人能有更好的治疗手段。

  在完成一期临床试验以后,他们又紧接着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二期的临床试验。“二期是一个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多功能性的临床研究,我们原计划入组90例病人,按二比一的比例进行入组,观察三个月的时间。在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成功入组了100例病人。同时在后期的随访过程中也做到了样本和信息的全面。”王福生说。

  观察干细胞治疗28天的结果,研究团队发现所有的患者安全性良好,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还评价了患者整体脏器的储备功能,有6分钟的步行距离,表明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脏器的储备功能得到了加强。

  为全球抗疫提供宝贵经验

  “我们很高兴的是,在这次临床试验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例如临床试验用药编码以及全程追溯系统,中央随机化系统等,这些都保证了临床试验高质量高标准的进行。”王福生总结道。

  在后期重型和危重型的新冠肺炎病人中,50%以上的病人患有肺部炎症的病变,需要吸氧以支持治疗,而这些病人主要存在免疫失衡、肺部炎症病变以及组织纤维化等病症。如果在这时接受干细胞的治疗,可以起到免疫调节抗炎作用,同时促进组织的修复,加快康复。

  通过临床研究,王福生总结出两点感想:“第一,要稳妥推进我国新冠肺炎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技术。我们在国际上最早开展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在国际上发挥了引领作用,这也彰显了我国临床救治和科技水平,提升了国际影响力。现在国际上有很多专家纷纷跟我们联系,希望从我们的工作中得到启发和帮助。我也希望这一研究为推动我国细胞产业的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目前国际上紧跟着中国的这一临床研究,已经出现50多个新冠肺炎干细胞治疗项目,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及中国。

  王福生指出,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及原创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临床的重大需求。

  “希望我国能够完善法规,尤其是在干细胞治疗的单位备案、项目备案以及批准干细胞的药物流程方面,稳妥地加快推进。当然,干细胞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临床试验对试剂产品的质量要求高,临床试验难度大。”

  他指出,单细胞治疗要发展起来,需要科学家不断地完善技术,需要临床专家推动临床研究,同时也需要企业家通过改善相关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促进项目的推广和应用。“当然更需要国家及时地发布相关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指南。”

  王福生说:“第二点感想是通过这次疫情,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今年1月底,《柳叶刀》杂志主编邀请王福生写一篇特邀评述,正面介绍中国应对突发新冠疫情的贡献。在这一特邀评述中,介绍了中国鉴定病原、开展并建立临床检测诊断的方法,并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通报。

  “我们建立了火神山医院,从全国派遣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更好地开展抗疫研究和临床病人的治疗,所有这些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重要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它也是社会的稳定剂和复工复产的强心剂。让我高兴的是,中国的疫苗研发始终处于国际第一梯队。”

  截至做报告当日,国际上共有182项疫苗的相关研究,有36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又有9项进入三期临床试验。这9项中有4项是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而且近期针对相关人群的中国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已经显示出很好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

  王福生指出,中国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说明中国有着伟大的抗疫精神,有很好的临床综合救治和科研攻关的能力——尤其是有很好的打歼灭战的能力。”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