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李兰娟院士:科学防控疫情护卫人民健康
作者:何云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01日

 

 

  近年来,全球突发传染病频繁爆发,且来势汹汹。从SARS到H1N1、H7N9、MERS、埃博拉,再到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无一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传染病)学家李兰娟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是全球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她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表示:“全球累计患病报告还在不断地增加,今后减少新冠肺炎重症化、降低病死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抗病毒越早越好

  李兰娟指出,新冠肺炎包括轻症、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对于轻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用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病人向重症和危重症发展的几率,同时对重症、危重症积极地救治。”

  为何一些新冠肺炎病人会发展成重型和危重型?李兰娟表示,相关研究以及过往对H7N9的研究都证明,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了患者的重症和危重症。

  细胞因子风暴往往会导致大量的细胞破坏,导致出现肺功能障碍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对此,李兰娟等提出了“四抗二平衡”救治的策略。

  新冠病毒复制快、传播性强,病毒使得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而导致细胞因子风暴,从而出现严重的肺部和全身有关组织长期的损害。因此第一个“抗”是抗病毒,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先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及时消除病原体。

  李兰娟强调,在治疗中要尽早地抗病毒。“越早抗病毒越好,这不仅是阻断病毒复制的关键,也可以减少重症和危重症的发生。”

  治疗H1N1抗病毒的经验显示,早一天采用抗病毒治疗,重症患者的发生率能降低12%、病死率可减少11%。

  她指出,对比研究显示,在发现感染新冠肺炎5天内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病情发展都比较轻,其体内病毒转阴也比较早,恢复较快;而且住院期间的重症化比例也比较低,住院时间较短。

  第二个“抗”是抗休克,及时清除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是根本。“一般我们需要充分有效地给患者做液体的治疗,当然也不能过量,不要导致水肿。血液净化是清除炎症介质最重要的办法,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适当地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的患者。”

  “呼吸支持+人工肝”效果好

  第三个“抗”是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新冠肺炎患者往往患有低氧血症,这是呼吸导致患者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李兰娟解释道,新冠病毒与宿主细胞ACE2受体结合,侵入到人体机体的二型肺泡上皮细胞,可以过度激活免疫,导致大量的免疫细胞以及细胞组织液聚集到肺泡,阻塞肺泡与毛细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从而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出现ARDS。

  免疫系统在杀死病毒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增长的细胞,严重破坏了肺的换气功能,患者情况严重时两肺都是“白肺”。

  “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细胞因子进入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扩大,往往会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所以抗低氧血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通常同步存在,要抓紧治疗。”

  高达70%的H7N9患者均有ARDS,即为重症、危重症。李兰娟以第一例应用人工肝治疗系统救治的H7N9病人举例道:“当时病人两侧肺全是白肺,细胞因子很高,我们应用人工肝系统治疗后细胞因子迅速下降,呼吸困难得到改善,药物的量慢慢减少,最后康复出院。”

  有鉴于此,他们分析认为,采用人工肝系统治疗新冠肺炎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在武汉应用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证明能迅速降低炎症介质,消除细胞因子风暴。”

  李兰娟建议,可用“呼吸支持+人工肝治疗”的方式清除细胞因子,以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在病人身上可以看到使用呼吸机,甚至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维持氧气的供应,同时采用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以清除炎症介质。

  她指出,病人在危重抢救时,要酌情使用激素,其疗程时间不能太长。器官损害以后,适当用干细胞对器官组织的修复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应用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新冠肺炎的原理。这一原理本来用于治疗肝功能衰竭,人工肝治疗系统能够暂时替代肝脏的一些解毒功能。尤其能够清除肝衰竭情况下的各种炎症介质,包括炎症因子等”。

  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尤其其针对细胞因子风暴的有效性已经写进新冠诊疗指南。血液净化系统包括血浆置换、吸附、灌流、滤过等,能消除炎症因子,阻断细胞因子风暴,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可以用于重症、危重症患者早中期的治疗。

  李兰娟说:“我们在武汉早中期治疗的病人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全出现了下降,没有转为危重症。”第四“抗”是抗继发感染。李兰娟提醒,要注意一些指标,不要盲目应用抗生素。只有到后期确实存在卫生态紊乱、细菌移位、继发感染的时候,才能再应用敏感的抗生素。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与微生态平衡

  “二平衡”即首先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重症和危重症的患者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酸碱紊乱,因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十分重要。

  “我们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时候,各个指标都要密切的监视,医务人员就好比‘千手观音’,各种指标都要密切观察。”李兰娟说。

  第二个“平衡”则是维持微生态平衡。她指出,重症、危重症的病人均有严重的微生态失衡状况,“他们的屏障功能被破坏,肠道菌群可能出现异位导致细菌感染,使得微生态失衡,也会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

  她表示,感染重症化与人体微生态密切相关,微生态平衡对于提高治疗成功率也非常重要。“我们也观察过H7N9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存在严重的紊乱,他的B/E(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小于1。所以纠正微生态失衡、降低细菌移位,减少继发感染、降低病死率,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非常重要的一关。”

  针对新冠肺炎患者,李兰娟与团队还观察了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现他们也存在严重的紊乱,因此也采用微生态干预的方式,通过对比发现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包括腹泻、腹胀明显减少,能够减少继发感染。

  “四抗二平衡”已写入诊疗方案

  李兰娟团队应用“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抢救了许多危重症病人。如一个56岁的男性患者,利用人工肝治疗以后,情况明显改善,细胞因子迅速下降,呼吸困难等得到了改善,最后实现康复出院。

  “还有另外一种,我们称为‘断崖式’的危重患者。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每分钟只有42次,心跳减慢到每分钟35次,情况非常危急,血压已经无法检测。”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呼吸机外,医疗人员还利用人工肝清除病人的炎症介质,发现他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也很高,便再加上抗休克治疗。

  “在开展联合治疗后,硬是把这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治疗后,他的细胞因子开始下降,血液慢慢维持稳定,氧饱和度上升到90以上。在进行第2次人工肝治疗后,升压药就可以不用了,5天以后可以全部拔掉气管插管。”

  另一个武汉的危重症患者,当时细胞因子风暴已经进入中晚期,不但有低氧血症,而且氧饱和度下降,各方面情况非常危重,瞳孔已经散大。“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这个病人,瞳孔散大可能是脑水肿,因此采用人工肝平衡,迅速地将水排出。再加上病人也用了干细胞治疗方式,瞳孔慢慢缩小,十天后终于从昏迷中醒过来。”

  李兰娟欣慰地说:“当我们3月31号离开武汉的时候,她已经快要出院,在手机里非常感动地跟我们告别,感谢大家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四抗二平衡”已由李兰娟等写成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一部分内容还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她总结道,“四抗二平衡”作为重点救治策略,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再次得到了验证,应用人工肝、干细胞、微生态等技术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大大降低了病死率。“这一套系统对今后重症、危重症的救治仍然会有用。”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