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科研经费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横向科研经费则是指从企业、社会机构处获得的课题经费。横向合作是反映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力度的标杆。然而在过去,很多科研院所对横向合作并不是十分重视,科研经费也主要以纵向经费为主,横向经费所占比例很小。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不少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也从原来的不明确要求企业参与,到明确要求企业参与,而现在明确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结合才能申报项目。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说,横向合作对科研院所来说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决定了科研院所未来的发展和存亡。
系统思考理论认为,一切系统的每个因素环节都相互作用,虽然这些作用常常不易被觉察到。只有对系统的整体综合进行思考,才能够把握整个系统。
影响科研院所横向合作的成因和机制
近年来,很多科研院所在推动横向合作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都存在“零散、碎片化”等问题,甚至“自有、自产、自销和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足。
横向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横向合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参与。横向合作的成功与否须具备以下必要条件:一是科研院所要形成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并能摆脱“自产自销的小农思想”;二是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能形成有效的技术需求,希望用科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三是要有体制机制的保障;四是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搭建合作的桥梁和纽带(见图1横向合作条件示意图)。
当前,很多科研院所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科研人员也逐步意识到了横向合作的重要性;在机制方面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横向合作的政策,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草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激励登记试行办法》等;在桥梁和纽带方面,政府也通过搭建了形式多样的项目、技术、资本、人才对接平台。综上,科研院所已经基本具备了横向合作顺利开展的条件,但为什么很多科研院所的横向合作仍存在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呢?科研院所还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对策和建议——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为例
2010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依托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为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支撑、服务福建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海西研究院建设的根本宗旨、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们以共建海西研究院为契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零散、碎片化”,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足。在2013年福建物构所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成立时,我们提出,2013-2018年期间要实现横向合作可持续发展,实现横向合作经费年均增长20%。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探寻横向合作可持性发展的突破口。
借助系统思考的工具,可以发现进一步加大技术需求调研力度是推动科研院所横向合作可持性发展的突破口(见图2横向合作系统示意图)。
以海西研究院为例,2013年,共走访80多家企业,这些调研主要有以下特点:由所领导带队,所领导、处室负责人、科研人员共同组成调研组(有时还邀请政府部门和中科院机关负责人参加),一天之内要走访多家企业等。
技术需求调研的常态化的主要方式:充分调动各设区市积极性,邀请设区市科技局有关人员到研究所挂职;发挥协会与中介机构的作用,多渠道汇总企业需求;“所领导带队-处室领导带队-业务主管带队”,“大调研组+小调研组”和“系统调研+零散调研”多方式调研相结合,实现每个季度都有1~2次系统调研,每个月都有2~3次零散调研,以此为基础,生成院地合作重大科研项目;发挥中科院海西育成中心的平台作用,集聚包括海西研究院在内的中科院系统的专家、平台、成果等为调研企业服务;加大后续的跟踪和落实,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海西研究院参观考察,根据企业的需求、合作的意愿等情况进行分类,并安排专人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落实等。
未来海西研究院将把技术需求调研的常态化”作为推动海西研究院横向合作可持性发展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的有效模式,以中科院的STS行动计划为指导,以建设中科院海西育成中心为抓手,围绕福建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用好STS行动计划的资源,集聚中科院系统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