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我国还存在着不少制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因素,其中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投入相对不足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以经费为例,我国现有的各类科技计划经费主要集中在科技成果的研发阶段,而对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如中间试验、工业化试验等支持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尤为重要。门径管理系统作为一般新产品研发项目的管理方法,在很多跨国公司都得到了普遍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广义上的新产品研发过程,借鉴门径管理系统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利用门径管理系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进行管理,可以将有限的科技成果转化资源用在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上,促进更多优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门径管理系统(Stage-Gate System简称SGS)是由罗勃特·G.库珀(Robert G.Cooper)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产品开发管理工具。门径管理的思想是将新产品开发的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并在各个阶段之间设置相应的门,在每个阶段结束前,对本阶段产出物进行严格的评审和审查。如果新产品开发达到预定的目标和要求,则继续到下一阶段,否则就需要重新回到前一阶段返工,或者直接取消该项目,以确保新产品开发沿着既定的目标方向进行,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重要的新产品开发上。门径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改善新产品开发的风险,目前已作为新产品开发的过程管理工具在美国、欧洲、日本的很多跨国公司中得到广泛应用。
众所周知,科技成果在转化之前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有通过产业化转化成商品之后才可以实现其价值。2015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成果、资金、人才、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市场等多要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往往需要科研单位、企业、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参与,一般需要经历立项、研发、中试、开发、应用、推广等一系列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完成,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相关的数据表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低于20%。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门径管理
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阶段,如中试和规模化生产等的投入相对于科技研发方面大大落后,科技成果转化资源相对薄弱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对所有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显然不现实,也不可能。借助门径管理系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对重大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促进量更多、质更优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意义重大。
按照科技活动的一般规律,科技成果的转化可大致分以下五个阶段:科技成果的形成阶段、科技成果的中试阶段、科技成果的规模化生产阶段、科技成果的管理营销阶段、科技成果持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阶段(见图1科技成果转化的阶段)。
科技成果的形成阶段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产生新的技术或研究出样品、样机、新材料,并进行成果鉴定的过程。这一阶段为实验研究阶段,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成果往往停留在此阶段。科技成果的中试阶段主要是在实验室成果的基础上,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如工艺、原料、环境、场地等问题,对实验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小批量生产,同时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试销。科技成果的规模化生产阶段主要是在中试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开展一定规模的生产,同时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行销售的过程。科技成果的管理和营销阶段主要是对规模化生产的商品进行管理、宣传和销售的过程。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阶段主要是形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得到市场的认可,逐步变成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五个阶段中设置以下四个门:是否具有中试价值评估门、是否具有规模化生产价值评估门、是否具有管理营销价值评估门、是否被市场所接受评估门(见图2科技成果转化的门)。
利用门径管理系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进行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单位发起成立包括科研单位、企业、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各方共同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小组,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门进行评估。
除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门进行重点评估外,还要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任何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评估。对转化过程中实施效果好、突破阶段门的科技成果,保持原有转化力度或加大转化力度;对实施前景较好,但进展缓慢、尚未突破阶段门的科技成果,暂缓转化;对没有进展或无法继续实施的科技成果,终止转化(见图3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门决策模型)。
结语
实际上关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阶段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对不同的科技成果、不同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也有一定的差异。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单位在借助门径管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时,可以根据科技成果的特点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确定出科技成果的几个关键节点,并在节点和节点之间设置严格评估标准的决策门,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对重大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促进更多质量更优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